11.21 西夏的興衰

1048年,雄才大略的元昊因納兒媳為妃而被太子寧令哥削鼻身亡,國舅沒藏訛龐擁立元昊與大臣野利遇乞妻、其妹沒藏氏私通所生之子諒祚為帝,廟號毅宗。太后沒藏氏和國舅沒藏訛龐把持朝政,西夏進入了50餘年的太后與外戚專權時期。1061年,諒祚與訛龐兒媳梁氏私通,擒殺訛龐及皇后沒藏氏(訛龐女),立梁氏為皇后。毅宗親政,推行了以“改蕃禮為漢禮”為核心的政治文化改革,推進了西夏社會的發展。但是不久,諒祚病逝,年方7歲的兒子秉常即位,母梁太后與弟梁乙埋、侄梁乞逋父子專權。1086年,傀儡皇帝憂憤而死,其子乾順繼立,年方3歲。1094年,梁乞逋為姑姑梁太后誅殺。5年後,梁太后也被遼道宗遣人毒死,乾順親政。

西夏的興衰

西夏終於迎來了乾順、仁孝時期的鼎盛。乾順對外附遼和宋或聯遼抗宋,對內總結外戚擅權的教訓,一面加強中央集權,清除專權外戚和悍將酋豪,大範圍分封嵬名皇族宗室為親王;一面變景宗元昊以來推行的“尚武重法”立國方針為“尚文重法”,改革軍律,頒行《貞觀玉鏡統》;還建學養賢,大力發展文教事業,從而鞏固、促進了西夏國家的統一,推進了西夏經濟文化的發展。1139年,乾順子仁孝即位。仁孝崇儒宏佛,大興漢禮,改革政權機構,振興文教,推行科舉制度,修訂法律,加強了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西夏出現前所未有的盛世。但盛極而衰,仁孝朝也是西夏走向沒落的起點。仁孝初期,即發生西夏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蕃族起義。中後期,又有任得敬分立事件(任得敬分立事件是西夏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危機。任得敬原為宋西安州通判,投夏後獻女為乾順妃。因鎮壓蕃部起義封西平公,先後任西夏尚書令、中書令、國相,獨攬大權。1170年,脅迫仁孝分西南路及靈州羅龐嶺給他,並派使向金代得敬請求封冊,為金拒絕。仁孝在金支持下,捕殺任得敬及其黨羽)。西夏國勢日益衰微,外有金、蒙古先後崛起逼迫,內則政變不止,仁孝子純祐統治後期,國主安全、遵頊都是通過政變上位。無論是安全附蒙抗金、遵頊聯金抗蒙,都不能改變西夏滅亡的命運。1227年,蒙古攻佔中興府(即興慶府),西夏滅亡。党項遺民或退回青藏高原,融入藏族;或加入蒙古,蒙古化;或被居住地居民同化,成為漢族等民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