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2015年,隨著ofo的出現,共享單車概念迅速被普及,玩家們接連冒頭,鉅額不斷湧入。

熱潮來得快,去得更快,隨著頭部玩家小黃車破產、摩拜委身美團,其他品牌也紛紛找到靠山,這場關於共享單車的競爭也終於落下帷幕。

雖說國內的鬥爭結束了,但共享單車出走海外的新戰場才剛剛開始。

比如隔壁印度,當開掛的國度遇上共享單車,會發生什麼?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共享單車潛力巨大

印度也是人口大國,交通網絡卻並不完善。同時,又有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政府正在積極倡導公共交通綠色出行,綠色的共享單車無疑更容易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

我們知道,印度的街道非常嘈雜,尤其是大城市裡。

公交車、出租車、三蹦子、摩托車、自行車、行人全部擠在一起。

從印度電影裡就能看到,雖然有交通規則,但靈活的印度人並不是特別遵守,街上幾乎亂成一團。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負擔騎車的費用,所以自行車在印度很常見。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中國兩個共享單車的頭部玩家先後進入印度市場試水,本土也有創業企業在爭搶這塊不可知的市場。

如果你在印度的新德里、班加羅爾、浦那、金奈等地方旅行時,就能看到我們的熟悉的小黃車和摩拜。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單車市場正生機勃勃

從2017年開始,有近10家共享單車企業出現,並先後拿到融資。

中國的ofo小黃車率先進入了印度市場,開始在浦那、哥印拜陀、德里、班加羅爾、印多爾等7個城市投放共享單車。根據官方數據顯示,ofo進入印度市場10周,累計訂單量突破100萬單。

不過,隨著後來ofo破產退出市場,其在印度的資產由踏板車共享起家的Bounce接盤。

摩拜也與當地財團進行合作,進軍印度市場。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同時,印度本土共享單車品牌也在醞釀入場,加速應對外來競爭。

Uber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Ola,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服務Ola Pedal,與ofo在國內的方法相似,先在學院試點,再擴大到整個城市和全國範圍。

從班加羅爾興起的Yulu單車向Blume Ventures等投資者籌得資金,還獲得Flipkart聯合創始人Binny Bansal和谷歌前副總裁Amit Singhal的支持,在地鐵站和商務CBD附近隨處可見。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Yulu單車前半個小時僅收費10盧比(約1元人民幣),之後每半小時多收5盧比。

作為印度人常用的代步工具“三輪出租車”在孟買的起步價(1.5公里)為18盧比,相比之下,Yulu單車的費用還更低。

問題依舊嚴峻

由於亂停亂放問題,Yulu單車聯合Pedl與當地政府合作,規劃指定的停車區域。比如在班加羅爾,設置了500個個停車點。

不過,雖說專門設置了停車區,但分佈不夠密集,有用戶甚至需要在鎖車後再走1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

另外,跟中國一樣,單車剎車失靈、智能鎖失靈、輪胎漏氣等現象並不少見。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另外,印度的交通基礎設施普遍落後,也給共享單車帶來了潛在威脅。

比如,德里屬於公交系統較發達的城市,擁有6條線路組成的地鐵網絡,其他幾座城市地鐵建設都停留在1~2條甚至一條都沒有的狀態,加之高峰擁堵時段,單車更是寸步難行。

印度那些“開掛”坐火車、街頭遊蕩的動物和處處超載的出行,都是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擁擠的交通、信用體系和移動支付普及度等帶來的問題,共享單車這種商業模式想要在印度站穩腳跟,要克服的難關不少。

共享單車在中國競爭落幕,卻在印度再次開始?

還有一點,中國共享單車之所以失敗,一定程度上因為獨立運營的單車公司,都沒能拿出一個足夠有力的盈利模式。印度的共享單車想要長久下去,必然得找到一個可行的變現之路。

總之,印度共享單車的普及才剛開始,要想擴大還需要解決堆積如山的難題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