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時隔18年,《千尋》來了

時隔18年,《千尋》來了

我終於可以去電影院看《千與千尋》了

2001年7月,匆忙趕完工的《千與千尋》終於在日本上映了。由於時間緊促,該片甚至沒來得及安排宣傳。為了提高該片的知名度,發行方東寶株式會社決定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進行免費試映活動。後來的市場反饋足以證明,這樣的做法太保守了——

《千與千尋》不僅在上映10天內吸引了10萬名觀眾觀看,還在當年拿下了第52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成為影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獎的動畫作品。《千與千尋》還在兩年後的2003年3月23日,戰勝了《冰河世紀》《星際寶貝》《小馬王斯比瑞特》《星銀島》,獲得了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長片。直到今天,《千與千尋》仍然以308億日元的票房成績(約等於17.4億元人民幣)維持著日本影史的冠軍寶座。

時隔18年之久,《千與千尋》終於要進中國電影院了,但是,是在一百多萬人看過這部電影之後——豆瓣上有1043976人對該片進行了評分,評分高達9.3。當然,觀看人數肯定是要大於這一百萬的。中國觀眾對宮崎駿和他的作品再熟悉不過了,這也為什麼,在得知中國將公映《千與千尋》後,網友這樣回應:“欠宮崎駿的電影票該還了。”

所有人的問題是,為什麼這部2001年就上映的電影卻在18年後被引起中國?對此,似乎從未有過定論,不過倒有過不少猜測。知乎問題“為什麼宮崎駿的動畫無法在中國大陸上映?”問題下,@關雅荻 在2013年的長篇回答中提到了幾點因素,其中一個是:“限量”引進。

“限量”引進

每一年,在國內公映的外國電影是“限量的”。而且這個“限量”不僅是對數量的限制,還有對國別的限制。

眾所周知,引進片分為分賬片和批片。據新京報2011年的報道,批片在中國每年有50部的引進片配額,除了20部的分賬大片外,還有30部被稱為“批片”的進口片。

好萊塢大片不僅佔到了進口片的大比例,基本上也都是以分賬片的形式引進的。每年分賬片的配額大約為34部(2016年分賬片數量更是達到38部之多),其中的普通分賬片(2D電影)為20部,大部分都來自好萊塢六大製片廠,但20部中必須保證引進6部非美國影片;特種分賬片(3D電影)為14部。

好萊塢電影之外,其他國家的電影大多數是以批片的形式引進的。相比之下,

從日本引進的電影比例較小,甚至有一些只能到藝術影院放映。

此前引進的日本電影大多是合拍片或文化交流片,亦或是用來試探市場反應的實驗片,比如二十一世紀上映的第一部動畫電影要追溯到2008年的《哆啦A夢》。2000年到2017年,總共只引進了約60部日本。

此前引起的《機器貓》和《柯南》大電影,是在日本上映一年後才進入中國。2016年12月2日在中國公映的《你的名字。》算是一個轉折,在中國突破了5億人民幣的票房。《你的名字。》之前引進的動畫電影都是TV劇場版,有一定的觀眾基礎。2018年在中國上映的《小偷家族》是一部真人電影,但票房沒有突破一億人民幣。

“我方沒有引進的需求,日方也沒有急切出口的想法,互相不來電,就沒引進了。”@關雅荻 提到。

據國內的“宮崎駿映畫館”社區的網友考證,曾經有三部作品在中國上映,《天空之城》《龍貓》和《風之谷》,不過譯名略有出入:

  • 《天空之城》內地上映片名是《空中城堡“拉普他”》,1989年由長影譯製。
  • 《龍貓》內地的片名叫《鄰居託託羅》,是否公映不得而知,1992年由長影譯製的。
  • 《風之谷》內地片名叫《風谷少女》,由上譯譯製。

@關雅荻 提到:“即使國內宮崎俊知名度很高,但要轉化成觀眾購買力,還需要一個宣傳和市場推廣的過程,所以都不好說。”“中方把關的各個口,可能有障礙,但我更傾向於,是宮崎俊本人對中國市場可能有一定意見。”

此言有據可依,因為宮崎駿本人和他多年的搭檔高畑勳確實表達過“失望”。

“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

日本著名的動畫製作人、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勳曾在2014年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時被問道“在中國基本都是觀光嗎?”

高畑勳這樣回覆:

完全是觀光。但是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最重要的經歷。我們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並與大家做了深入交談。當時圍繞分配的問題,對方問了許多。吉卜力現在是職員固定薪酬制,但當時日本所有的公司都是計件付酬,就是按照原畫一張多少錢、動畫一秒鐘多少錢來計酬的制度。他們當時只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四個現代化”剛剛開始,他們認為統一工資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日本的計件薪酬制度。我們感到很失望。”

他還談到了宮崎駿的看法:

“宮崎駿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我在這一點上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對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很尊敬的,沒想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高層卻只關心這個。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計件付酬不鼓勵創新——不斷投入新的短片很費錢,而系列片只要搞好開頭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來以後就不會花太多功夫。之前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嘗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在日本就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必須要提醒他們,中國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國一下迎來了現代化,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都已經沒有原來的風格了吧。太讓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2018年12月,宮崎駿的另一部名作《龍貓》在國內上映,截止目前的票房是1.75億人民幣。2019年,《千與千尋》確認引進國內,只不過,這一切看起來都為時已晚——2013年9月,宮崎駿宣佈退休,吉卜力工作室解散;2018年4月5日,吉卜力創始人高畑勳去世。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今年已經78歲了,確實,是時候該把欠他的電影票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