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時沒有發生伊拉克戰爭,現在的伊拉克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格局第一號


假如2003年沒有發生伊拉克戰爭,現在的伊拉克很可能會像敘利亞一樣。


首先,先來回顧下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伊拉克的形勢。眾所周知,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發動海灣戰爭,解放了科威特,從事將伊拉克軍隊趕回伊拉克,雖然美國當時沒有對薩達姆動手,但聯合國和西方對伊拉克實行了非常嚴厲的制裁,同時,還在北方設立了禁飛區。普通伊拉克人當時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此為其一;其二是伊拉克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武裝反抗薩達姆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但均遭到薩達姆的強力鎮壓。


其次,假如沒有發生伊拉克戰爭,也就是說薩達姆依然在伊拉克進行統治。可以想見的是,薩達姆依然會在國內進行強硬的獨裁統治,但他無疑是坐在火山口上,因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而各方力量的武裝鬥爭也不會輕易停止。而薩達姆對國內政治勢力的強烈鎮壓,必然會引起西方的不滿,西方和聯合國的制裁力度不會減弱。可以說,

薩達姆會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再次,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伊拉克逃不過2011年席捲整個中東的所謂“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的發生,固然不能排除西方勢力慫恿的緣故,但主要還是中東國家經濟發展前景黯淡、人口結構失衡、精英集團獨裁統治所致。而彼時困境中的伊拉克幾乎可以肯定會被阿拉伯之春席捲,全民性的抗議活動演變為騷亂,接著變成各方勢力的混戰。


第四,隨著各方之間戰鬥的激烈,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地區大國等會開始干涉。美國會支持反對薩達姆的勢力,伊朗會支持南部什葉派武裝,土耳其會趁亂打擊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沙特會扶持遜尼派武裝,而薩達姆成為孤家寡人的可能性很大,畢竟它不像敘利亞一樣會得到俄羅斯的強力支持,俄羅斯在伊拉克沒有敘利亞那樣的重大安全利益。所以,

薩達姆極有可能像也門前總統薩利赫或者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一樣的下場。


第五,薩達姆下臺或者被打死後,伊拉克就進入瞭如同2003年之後的混亂局面,也就是像現在的敘利亞一樣,各派勢力混戰,恐怖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各方需要進行長達數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分出勝負。


綜上說述,由於2003年前的伊拉克已經是內外交困,即使當年沒有爆發戰爭,這種困難局面不會得到好轉。而內外交困的局面是引爆阿拉伯之春式混亂的導火索,伊拉克將如同利比亞、敘利亞一樣陷入各方勢力的纏鬥之中。一句話,逃過了2003年美國的入侵,也逃不過阿拉伯之春,薩達姆下臺後,伊拉克就會和2003年的情況一樣,陷入各派激烈鬥爭的境地。


交談中東

看了好多的評論,基本一致指責薩達姆,那麼我們看一組數據來對比一下:

兩伊戰爭前,拉克還是中東最開明的國家,異教徒可以當高官,全國到處是天主教堂,國民可以自由欣賞西方電影。伊拉克還是阿拉伯國家中對婦女最開明的國家之一,女性有與男性一樣的工作學習機會,薩達姆本人也非常重視教育,1980年,伊政府撥給文化新聞部門的經費高達7500萬美元,薩達姆本人曾經也因重視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授予金質獎章。

人民的生活水平較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也比較多,免費醫療、免費養老、免費教育,基本免費的住房和年輕人結婚時薩達姆贈送的大紅包,以及大量的工作機會,第納爾購買力也比較強,當年薩達姆曾經提出要讓每一個伊拉克人用買一頭羊的錢買一輛車。

我聽當地人提起曾經的生活,當時,以前夏天在巴格達看不到當地人,都去美國、歐洲度假了,因為伊拉克夏季特別熱,氣溫基本都在40-50度左右。伊拉克老百姓當時的生活水平比同時期臺灣和南朝鮮都要高很多的。薩達姆被推翻後,伊拉克人均收入淪為世界倒數20名。現而今逃難都沒地方去,200美元的“離境費”並是人人都承受得起的。伊拉克的老人常常說,“一想起80年代家家汽車洋房、孩子們都受著良好的西方教育就心痛,不知什麼時候如今苦難的生活何時是盡頭。”

國家基礎設施完善。80年代,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過街天橋上都已經安裝了電梯。

另外,大部分媒體或者吃瓜群眾都認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該打。但是背後的原因,基本沒人知道,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時候,是提前聽取了美國的意見,美國默許後,才實施的。就如印巴戰爭類似,當印度入侵巴鐵的時候,西方列強一致支持巴鐵,當戰爭真的來了,這些西方國家,沒有一個為巴鐵出面。最後巴鐵的聲音是,被遺忘的國家。巴鐵是美國堅定的跟隨者!西方列強就是這樣,不要認為他們是為了科威特,他們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罷了。政治利益大於一切。


好孩紙尼可樂斯

伊拉克戰爭是壓死伊拉克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海灣戰爭之前是伊拉克最為強大的階段,也是最為富裕的階段。正如張召忠局座說的那樣,伊拉克海灣戰爭前算是中等富裕國家,當時伊拉克民眾享受免費醫療、教育還能在住房等方面享受低價。

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經針對伊拉克實施了長達十多年的經濟制裁,這些經濟制裁不僅僅影響了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還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物資進入伊拉克,導致伊拉克陷入了困境。從一定程度上講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就沒有了曾經的富裕生活,經濟社會各種矛盾已經開始不斷爆發。

當然伊拉克戰爭徹底擊垮了伊拉克。美國以莫須有的理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從此讓伊拉克徹底淪落為失敗國家。美軍大兵順利佔領了巴格達,但也從此摧毀了這個國家基本秩序。美軍進駐伊拉克15年來,伊拉克一直處於混亂狀態,爆炸時有發生,國內矛盾無法調和,各種生產始終無法恢復,民眾生活在恐慌、焦慮和貧困之中。

如果沒有伊拉克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大規模製裁,那麼今天的伊拉克應該是中東地區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伊拉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有較多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完全可以在建設上有所作為。如果沒有伊拉克戰爭,那麼今天混亂、失敗、貧窮等比較悲慘的情況就不會出現。


深度軍備

導致伊拉克沉淪的海灣戰爭分兩期,一個是蘇聯解體後,薩達姆集團企圖吞併科威特,美國為首的幾個國家組成多國部隊,藉機打廢了薩達姆,保住了科威特。



這場戰爭表面上是薩達姆為賴兩伊戰爭的賬以及統一國家發起的,但背後政治因素很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是,石油輸出國歐佩克組織當年通過控制石油匯率嚐到了甜頭,不斷製造油價搞搞震牟取經濟利益與政治話語權。他們認為控制了石油就是控制了世界,跺跺腳,列強大國們就哀鴻遍野各種破產。以至於玩的過火,剎不住車了。



薩達姆就是其中鬧的最歡的一個,雖然兩伊戰爭白打了八年,伊朗和伊拉克誰也沒奈何誰,卻讓薩達姆窮兵黷武欠了一屁股債。這些債裡相當的部分是從科威特弄來的。在伊拉克與科威特傳統文化裡,他們是一個國家分裂出去的兩部分。

所以伊拉克決定對富得流油的彈丸之地科威特採取武裝吞併,既完成祖國統一,又賴了賬單,更能控制石油,成為真正的工業血液壟斷者。



結果他這種行為無疑給了美國插手的理由。當時蘇聯陷入解體,冷戰結束,美國一家獨霸,正待安排霸主新秩序,歐佩克撞上來,搞起原油震盪,連泛美航空公司都因為燒不起油垮了。

其它的列強以及日本這種工業國家當時都比較惱怒歐佩克,丫瘋了,這樣玩下去老子豈不變成給你打工的了,可你丫是誰呀?算老幾呀?於是美國一煽動,正好薩達姆撞槍口,成了殺了嚇猴子的雞。



當年的薩達姆號稱中東雄獅,兵強馬壯,坦克飛機大炮一水的先進武器,是中東地區一等一的軍事大國。他有個夢想——統一阿拉伯世界。

這個理想無疑是更不為世界所容的,誰也不希望看到一個完整的、擰成繩的阿拉伯,連什葉派也不願意看到遜尼派主導這件事,要統一也必需是什葉派。



於是這時候薩達姆已經等於給賣了,他是全世界的敵人,被列強恨死下,無論如何都要殺掉薩達姆的威風。既是為了石油,又是為了地緣政治。

被胖揍一氣的薩達姆被打掉了全部的理想與可能性,從此成為一個腐化的的獨裁者。再關上十年,又是制裁又是封鎖,最後在阿富汗戰爭後讓美國人的一袋洗衣粉給坑死了。



看完這些前因後果,其實應該有了答案。薩達姆執政的伊拉克是沒有未來的,他們太理想主義,心比天高。就衝著那些對石油價格的把控,就不會為列強所容,否則真的給你歐佩克服軟不成?美國的戰略也是控制石油,歐佩克算什麼東西?

所以最囂張,最不得眼力勁的薩達姆便興致勃勃的撞槍口了。它有多慘,都是給沙特、委內瑞拉這些國家看的。



我們如果非要忽視這些伊拉克必然捱打的因素,假設那兩場戰爭都沒有爆發的話,那麼伊拉克也不會是一個多麼富裕的國家。實際兩伊戰爭後伊拉克就已經窮得當褲子了。戰爭不爆發,慣於買買買的伊拉克也建立不起伊朗那樣的工業體系。

美國也會從另一些方面謀求對伊拉克的敲打與封鎖。比如經濟制裁,比如全面封鎖,比如限制原油貿易,比如挑起顏色革命。世俗化的綠教國家這方面比那些崇尚原教旨的更容易掀起群體事件,敘利亞就是例子。



倒是伊朗未見會與美國關係鬧到現在這麼僵,美國要整死伊拉克比整死伊朗的慾望大的多,伊朗能讓薩達姆難過,這就夠了。



所以伊拉克即便不爆發海灣戰爭,不被多國部隊打殘,剩下的也是瘋狂的制裁與封鎖,連帶著此起彼伏的反對派與顏色革命。我極為懷疑薩達姆的下場可能會與巴沙爾如出一轍,甚至因為當年蘇聯的解體,無暇東顧的俄羅斯也託不起地緣政治,薩達姆依然會被弄上絞刑架。


王司徒老百科

如果沒有發生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事件,薩達姆也不會逃過中東強人紛紛倒臺的命運。伊拉克國內矛盾長期靠壓制堆積,巳如火藥桶,遇合適的時機必然巨烈爆發。民眾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然後遭遇瘋狂武力鎮壓,這是強權政治人物對侍民眾的基本路徑。從美軍入侵百萬軍隊放棄低抗,民眾甚至夾道歡迎美軍就能看出來,人民與薩達姆政權已經處於長期敵對的狀態。以至於薩達姆在臨死之前悲哀地表示:是人民出賣了我們,而不是外族出賣了我們。

殘酷鎮壓民眾是薩達姆一貫的作風,杜賈爾村遇刺未遂屠村滅族,庫爾德反抗"化武"襲擊,在薩達姆死後還發現了"萬人坑",白骨累累。薩達姆生性殘忍,這從刺殺國王發動政變就能看出來。而薩達姆是遜尼派,在伊拉克是絕對少數派,在兩大宗教衝突異常激烈的宗教國家,少數派統治多數派,離開鎮壓簡直無法維持政權。想想看,殘忍加必須強權鎮壓會產生什麼?而當中東各國遊行示威成為普遍現象時,伊拉克這座火藥桶沒有不暴發的理由,薩達姆沒有不血腥鎮壓的可能。鎮壓,反抗,衝突,民眾武裝反抗,軍隊成群譁變,內戰必然爆發。此後就是外部勢力強勢插手,除美國支持反政府民眾外,伊朗也必然插手推翻薩達姆,支持自己的什葉派兄弟,報八年兩伊戰爭之仇,美伊會神奇地走到一起,短暫結伴而行。而俄羅斯很可能支持薩達姆,就如今天的支持巴沙爾。現在的敘利亞是什麼樣子,伊拉克就是什麼樣子,內戰能打多久,真不好下結論。即使薩達姆像卡扎菲一樣被反政府軍隊殺害,而伊拉克的部族分離力量,庫爾德人獨立勢頭短時難以竭制,戰亂遠比利比亞難控制,遠比敘利亞激烈。

內戰必將導致伊拉克死亡人數遠遠超過敘利亞,國內生靈塗碳,建築夷為平地,難民潮波濤洶湧,伊拉克人民遭受的罪惡遠比美國入侵引發的恐怖活動大的多。is乘危入侵壯大,也不會合力打敗,反而可能形成氣候,真到今天仍然禍害伊拉克。我們並不能以此認為美國入侵伊拉克是做了一件好事,但許多人把世界上的動亂歸咎於美國,同樣沒有道理。歷史上朝代更替不斷,美國才建國二百餘年,說明動亂是有歷史規律的,沒有美國一樣有動亂。這主要由於內部矛盾積聚沒有正常的疏解渠道而致,薩達姆政權沒有把執政的基點放在民眾身上,只為了家族壟斷權力及世代榮華富貴著想,政權大於主權,主權大於民權,人民與統治者成了天然的對頭,這樣的政權沒有不倒之理。

如今伊拉克雖然經過了美國入侵的陣痛,但總算有了一個民選的政府。薩德爾選票勝出,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伊拉克人民對薩達姆的憎恨態度,薩德爾父系均被薩達姆殺害,可以說他們之間有殺父的不共戴天仇恨,正因為如此,在薩達姆執行絞刑時,薩德爾是劊子手之一,並且是唯一不戴面具以真面貌以示天下的人。許多人推測說伊拉克人十分回念薩達姆,這回打臉了吧?回念薩達姆怎麼可能高票投給薩達姆的仇人兼劊子手薩德爾?伊拉克人民過去的遭遇,包括美軍入侵都是薩達姆帶來的。如果美軍當時沒有入侵,伊拉克陷入敘利亞式的內戰,當然也是薩達姆因引起,薩達姆無疑是伊拉克的罪人,被處死是歷史的必然。


吉祥如意170587193

所謂的伊拉克戰爭具體是指那一場?是伊拉克與伊朗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還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引發的第一次海灣戰爭?又或者2003年美國及盟友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的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當然如今的人習慣或者默認伊拉克戰爭是2003年的顛覆薩達姆政權的戰爭!那麼討論這場戰爭的伊拉克前後對比就有點欺負人!

為什麼第一段要提及


前兩場戰爭呢?原因是這三場戰爭之間是有著因果關係的,在兩伊戰爭以前,伊拉克是世界上極為富裕的國家,當時的伊拉克雖然沒有如今的沙特阿拉伯那樣的騷包,但也是醫療教育免費,家家有車人人有房,汽油全部免費加!哪個時候伊拉克的生活水平甚至還比德日高!



但在宗教信仰內的派系衝突,以及與伊朗爭議地區發現大量石油天然氣田後,在西方國家的縱容下伊拉克軍隊發動了兩伊戰爭,這場戰爭幾乎將一個富裕的伊拉克消耗成了負債累累的窮國,伊拉克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員傷亡,而戰後伊拉克對於出海口的怒氣和對石油天然氣的渴望,將目光投向了科威特,這也是後來的伊拉克軍隊侵略科威特的戰爭,而此正是西方國家及中東盟友開始對伊拉克發動了第一次海灣戰爭!



但這場戰爭並沒有徹底將薩達姆政權消滅,只是將薩達姆的精銳部隊殲滅殆盡,而當時蘇聯正在解體的前後,蘇聯的問題顯然是美國更為感興趣的,同時蘇聯雖然解體,但美國長期的與蘇聯爭霸,自身國力損耗也是巨大的,而此時剛解體的蘇聯獠牙還在,歐洲崛起和美國放鬆的共同作用下,美國放棄了徹底殲滅薩達姆的政策!



但是美國卻沒有讓薩達姆政權的日子好過,美國不但在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聚居區設立禁飛區,而且嚴格控制伊拉克石油出口,食品藥品和武器的進口,還經常性的進行配額限制,這讓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守著腳底下豐富的油氣資源就是沒有辦法換成需要的糧食和醫藥,可想而知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怎麼樣?一直處於缺醫少藥,食不果腹的境況下生活能算好嗎?可以說美國架了個聯合國的名義,以制裁薩達姆政權為藉口,最終讓伊拉克貧民陷入忍飢挨餓沒有醫藥的悲慘境地?



而美國主導的本次推翻爬到哦政權,正是第二次海灣戰爭,也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延續,薩達姆和伊拉克人民如同被美國貓抓住的耗子,玩了十餘年後還是吃掉了,伊拉克在付出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後,新生的伊拉克傀儡政權成了美國手中的玩物,雖然恐怖襲擊還在繼續,死傷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但伊拉克唯一的好處就是能恢復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了,有了資源出口換取的資金伊拉克傀儡政權也人模狗樣的大喊口號,如今的經濟發展水平超過了“戰前”!

為什麼不是兩伊戰爭以前,而是2003年以前?


嘟嘟超

如果現在薩達姆仍然是伊拉克的總統,伊拉克人民就將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薩達姆沒有上臺之前,伊拉克人民的日子是很滋潤的。薩達姆通過政變上臺之後,很快發動了兩伊戰爭,八年時間,兩個國家都被對方打得筋疲力盡,國力衰竭。隨後,又悍然出兵,侵佔科威特。被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出了科威特。後來,在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一敗塗地,最後,被處以絞刑。

薩達姆執政時期 ,他和他的家族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廣大伊拉克民眾卻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薩達姆對待人民十分殘酷,屠殺人民毫不手軟,尤其是對庫爾德人,更加殘忍。

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薩達姆的兒子在大街上看到喜歡的美女,立刻讓衛隊圍成一圈,拉起長布,薩達姆的兒子當街就把美女強姦。薩達姆的兒子與畜生何異!

一次,薩達姆的兒子看上了一個美女,美女的父親不同意,薩達姆的兒子一槍把美女的父親打死,人們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薩達姆的兒子殺人不犯法!

這樣醜陋的薩達姆父子執政,人民還有活路嗎?!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現在伊拉克人民生活比較幸福,將來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因為,現在伊拉克是民主政治。伊拉克人民的先人佔了一塊好地方,地下有大量的石油,伊拉克人民的日子能不好過嗎?!


美食家106

如果美、英、澳三夷沒有對伊拉克的薩達姆法西斯政權發動戰爭,今天的伊拉克,不外乎以下幾種局面:1.人民起義推翻了薩達姆法西斯政權,但是幸福並沒有因為這個法西斯政權的倒臺而光臨伊拉克。伊拉克陷入了類似阿富汗的內亂之中,教派之間、政黨之間、民族之間殺勠不止。極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迅速膨脹,伊拉克成為世界恐怖主義的策源輸出地之一。2.薩達姆步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後塵,被它的孽子烏代所弒,同時,它的另一孽子庫賽也被烏代殺死,伊拉克版玄武門之變和尼泊爾王宮一樣血腥。但是,殘暴兼殘疾的烏代並不服眾,以易卜拉欣和阿齊滋、拉馬丹之流為首的元老派“清君側”,烏代被強迫送往安拉所居之地,易卜拉欣繼位,伊拉克的法西斯統治延續下去。3.薩達姆老死宮中,但繼位的庫賽並不服眾。伊拉克的法西斯黨不僅廢黜了它,為息民憤,還把薩達姆家族超度到安拉的身旁。像馬拉維、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那樣,獨裁者昇天後,它們的國家開始了緩慢的民主化進程。(圖片源自網絡)





孤獨的人209381559

薩達姆在的時候和伊朗打了八年,戰爭結束後又入侵科威特,雖然薩達姆好戰,但起碼能保住伊拉克在薩達姆的統治下有個相對於現在雖不安穩但相對平靜的生活。

薩達姆對恐怖分子的壓制的能力,卻被美國忽視了,因此才有了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薩達姆倒臺和死後,伊拉克的恐怖組織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來,給伊拉克帶去了災難。也給全世界帶來了災難,這是美國所始料不及的。而伊拉克老百姓在經歷過一連串的災難後,很多人懷念薩達姆的時光。只是過去的時光永遠不會回來了,看以後吧。

最後做個總結,沒有伊拉克戰爭,伊拉克雖然比發達國家差點,但也足以平穩,伊拉克會有比現在好的多的生活。


春風踢碎鬼門關

沒有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現在伊拉克的狀況可能比敘利亞還要差勁,可能不會有2017年對抗ISIS的勝利。薩達姆政權可能會在2010年的阿拉伯世界民主運動之中,因為美國和伊朗的干涉而被徹底推翻,陷入到持續不斷內戰之中。美國依然會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而伊朗會成為伊拉克什葉派背後的支持者,薩達姆的殘餘力量同樣會演變為日後的IS極端組織在2014年崛起。
(2003伊拉克戰爭美軍推倒薩達姆像)


伊拉克國內的民情和社情跟敘利亞其實差不多,薩達姆本人是伊拉權威主義政治強人,其支持勢力為佔伊拉克人口18%的阿拉伯遜尼派,屬於少數群體。最大的群體是佔伊拉克人口60%的伊拉克阿拉伯什葉派。其餘22%主要是庫爾德人等少數族裔。從這可以出伊拉克同樣也是少數群體掌握國家政權,統治其他教派族群。這樣情況不具有代表性的政權,往往會隱藏著巨大的社會矛盾,一旦矛盾在特定條件下被激化,那麼國家動亂不可避免。薩達姆上臺執政常年的對外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轉移國內族群對立矛盾,最大限度的將矛盾壓制,限制什葉派的力量。然而,對外戰爭的結果就是錯誤的判斷國際形勢和自身的力量,最終導致常年的制裁,經濟陷入困難。這可能也是在沒有伊拉克戰爭的情況,最終導致其國內政局動盪,被推翻下臺的直接原因。
(伊拉克民族、宗教地圖)


俄羅斯和伊朗可能會像扶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一樣而去扶植伊拉克什葉派,同庫爾德人和IS極端組織作戰。美國方面也可能會像今天介入敘利亞一樣在庫爾德區域內建立基地。伊拉克IS武裝可能或明或暗的得到其他遜尼派國家的支持,不會輕易的被擊潰。最糟糕的情況就是鑑於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伊拉克可能會陷入到軍閥混戰,地方割據的無政府狀態。勢力眾多情況又十分複雜的情況下,很難有絕對強力的一方能夠完全掌控伊拉克的局面,在這種狀況下,人道主義危機會比現在的敘利亞更為嚴重,難民數量也將遠超現在,對於伊拉克經濟的破壞作用會更大。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可以推測,伊拉克戰爭雖然是摧毀了薩達姆政府,但是卻產生了一個更具代表性的民族團結政府。即便是發生了庫爾德自治區公投的情況,但是由於伊拉克政府的存在維護了伊拉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