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錢學森等一大批科學家為什麼回來?

像林書豪一樣去戰鬥


錢學森等科學家為什麼回來?在當時,不止是錢學森一人,留美學生當中大部分人都回國,要比現在留美學生回國的概率都要高。我在頭條文章《各國所退還的“庚子賠款”主要用途揭秘》專門列舉了回國學生,包括葉企孫、潘光旦、侯德榜、金嶽霖、吳宓、湯用彤、周培源、王賡、趙九章、茅以升、錢學森、楊振寧、鄧稼先、吳大猷等人。

▲ 葉企孫、梅貽琦、胡適、潘光旦;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趙九章

他們之所以願意回來,有兩個原因:

第一,愛國。在當時的知識分子眼裡,愛國仍是相當重要的成分。他們接受過古老的儒家教育,對“天地君親師”的概念還是非常透徹的。坦白地說,以他們在美國的成就,是完全可以在美國大學立足的,至少可以在普通大學當教授;然而他們還是回來了,他們在國內的北大、清華、燕京、南開等大學創建各個專業、院系,為中國高等教育、學術做出巨大貢獻。這一點,在很多科學家、思想家跟隨西南聯合大學西遷昆明就能說明,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不離不棄,即使書籍、材料被燒,生活物資一應缺失,包括部分人因此患病,但從沒有誰要逃亡國外。

▲ 西南聯大西遷昆明

第二,當時對知識分子的尊重要遠遠高於普通人。當時的知識分子地位是相當之高的。當下許多人都知道三個典故:一是章太炎罵袁世凱。袁世凱不敢生氣,將章太炎軟禁,好吃好喝,工資給足。二是劉文典打蔣介石。蔣來視察安徽大學,劉卻打麻將不作理會;蔣打了劉兩個耳光,劉就踹蔣一腳;蔣氣不過將劉文典關進監獄,結果沒幾天就趕緊釋放。三是章士釗解僱魯迅。魯迅鼓動“女師大學潮”案,楊蔭榆等人要求教育部解僱魯迅,魯迅告到法庭,結果勝訴了。

另外,譬如魯迅、陳寅恪、葉企孫等人在大學的月薪在300個大洋以上,而當時普通工人、警察、技師的月薪大概是5個大洋左右。教授工資在當時相當高,甚至比高級軍官都要高。

▲ 劉文典

因此在當時,大部分學者都是非常願意回國的,他們有地位,受尊敬,有高工資,又同時能實現自己的學術夢,為祖國做貢獻,他們為什麼不回來呢?只是在“十年”之後,學者們才對“回國”感到恐懼和無奈,留學生回國率才迅速降低。


安若凡


家國情懷


妙不可言之中醫


一、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感召;

二、有一顆金子盤的愛國心和愛國思想;

三、有為國為人民作貢獻的偉大抱負。


虎威1130


《自由體詩》

——(今日雜詩)

後不後悔我不知,歸國應是赤心熾。

一片丹心歸國後,所見所遇方才識。

方才識,之之之,沉沉悶悶靜靜思。

若待友人遠方來,書信相通話不直。

——):自由體詩。它不是順口溜,打油詩,口水詩,現代詩,古詩,近體詩……。



如若天風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死守揚州,以身殉國的史可法拒絕為日軍演出,梅蘭芳蓄鬚明志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麵粉錢學森、錢三強、華羅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學家,放棄優越條件,衝破重重阻撓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三農天下185


我認可一句話: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千萬萬理由!

新中國剛剛建立,斷壁殘垣、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新中國領導的各族人民真正的做到了當家做主,使沉淪了一個世紀的中華民族重新站起來,只要是愛國主義強烈的海外分子都會選擇回國,幫助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富裕起來。


121曹風塔


錢學森等當時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放棄棄優厚的待遇,突破重重阻力,不遠萬里回到祖國的懷抱,首先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一無所有,一貧如洗的祖國,作為一名讀書人,自然有家國情懷,回到祖國,建設新中國,更是這一代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和追求,因此他們也是建設新中國最偉大的功臣,國人應該永遠懷念他們!


聽瀑軒


錢學森等科學家當年能回到祖國,真的是經歷了一番磨難。很多人都覺得美國政府極力阻止錢學森等人回國,其實情況不僅如此,他們的處境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兇險一些。

我們瞭解的或許是,當時美國政府知道錢學森等人知曉了太多美國軍方的秘密,不願意讓他們離開,稱“無論他們這些人走到哪裡,平均一個人就有五個裝甲師的價值那麼高”。

不過個人對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贊同,“五個裝甲師”似乎有點少,當時美國軍方給出的答覆是:寧可把他們這些人擊斃在美國,也不能放他們離開,後來這也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承認。

新中國成立之後,錢學森等人知道祖國迫切的需要他們,於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祖國的時刻。那麼,當年究竟是什麼原因驅使著他們放棄了美國的優越條件,毅然回到了一清二白的祖國呢?

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是我國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著數不盡的愛國之情,在我國曆史上也曾經出現過無數愛國之人,屈原、岳飛、文天祥等無不激勵著後人任何時刻,不管身處何地都要保持一顆愛國之心。

近代中國,胸懷強烈的愛國之情大多數都是文人,在我國飽受外敵欺負的時候,總是那些文人們最先站出來發起號召。

作為一位從事科研的文人,他們從事的科學研究其實就是在救亡圖存,雖然國內的條件不足以為他們提供便利,他們選擇了留洋海外,但是他們心中清楚,自己永遠都是中國人,在國外不過是暫時的,只要國家需要,任何時刻都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相信祖國

當年他們這些人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絕不是頭腦發熱,一時衝動的結果。既然新中國已經建立起來了,那麼國內的環境也不可能再像二戰期間那樣亂了,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在未來有信心有能力,再一次富強起來,再一次屹立在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要做出貢獻,既然國家需要他們,他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祖國造成這一目標。

本身的自信

這些科學家們,早就成為了世界的寶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在科技發展方面,無論是眼光還是能力,他們都具備。

雖然他們被美國限制,之前的一切研究數據和資料他們都無法帶走,但是他們相信,僅僅靠著他們的大腦,完全有能力再一次在祖國大地上成功研製出原子彈,作為他們回來之後送給祖國母親的第一件禮物。

之後,不僅是原子彈,憑著他們心中的這種自信,我國很多東西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

作為老一輩的科學家們,他們不求享受、嘔心瀝血,為了我國的發現進步,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能獲得今天的這麼偉大的科技成就,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在這些老科學家們的基礎上實現的,他們應該得到後人的永遠緬懷。


夏目歷史君


在過去留學回國率是非常高的,從晚清到民國再到我們新中國建國不久,也就是改革開放之前的階段,出國留學的學生回國率基本上都在八到久層左右,而現在留學生回國率是比較低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跟社會環境變化有直接的關係,在過去留學是國家出錢出去,而且在民國和晚清的時候都是最動亂的時期,國家飽經憂患,當時的知識分子都有一顆愛國救國的心。

畢竟亂世出英雄,很多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都有一顆熱血的救世之心,因為當你處在一個最困難被欺壓的年代,只要有一些熱血的人都會有強烈的改變情緒,出國留學回來改變中國,然後揚名立萬光宗耀祖,混亂不安的年代改變命運的機會就非常多了,一旦救國成功自己絕對留名史冊,這也是那個時候留學回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就是壓力,出去的許多留學生要面對異國他鄉的壓力,還要面臨國內輿論的壓力,還有政治上面的壓力,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名譽上面的壓力和誘惑,清朝晚期和民國時期,出去的錢都是國家出的,目的就是讓這些人出去學習別人好的方面,好回國做貢獻,這些出去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自己的使命,也知道了自己回國會獲得什麼樣的待遇,所以絕大多數出去了都回來,其實就是國內會給這些人名聲和地位,直接的省去了奮鬥的過程,這種怎麼會沒有誘惑力。

當然新中國成立以後有一群民國時期出去留學的才子,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毅然堅決的回國效力,原因是什麼呢,畢竟當時在國外學習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比國內好,但是為什麼會選擇回國呢,其實也是有幾個原因的,首先當然是愛國情懷在裡面了,誰都想自己通過雙手改變這個國家,會這個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是一種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覺。

當然國家需要也是一個原因,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正是這些留學人才能夠回來展現自己才華的好時期,一個人才最悲哀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得不到重用,沒有機會展現自己,其實就是最害怕懷才不遇,而新中國成立了,有太多的方面需要這些人才來做做貢獻,這不就是給了這些人才最好的發揮自己的舞臺嗎,面對這種選擇絕大多數都知道怎麼選,除非政治方面的原因沒辦法回來。

打一個比方一個新開的公司各方面都非常缺人,只有一點能力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進入這家公司,那屬於雪中送炭打拼的階段,等到公司進入正軌,這些雪中送炭的人就會成為這家公司的功臣,提幹那基本上都是鐵定的事情,當然也有忘恩負義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參與那些核心權利爭奪的事情裡面去,基本上不會有大事,而機會最多的就是剛剛成立的打拼階段,到穩定成熟了那結構和各方面已經成型,自己再想進來獲得機會就難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出去了不一樣回來的現象,並不是說不愛國,而是在國內競爭大了,機會沒有過去你們容易獲得了,所以一些人不一樣回來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再者還有一些原因就是不願意回來的人其實都是那一些家庭背景不一般的人,而普通留學的家庭基本上都會回來,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無法超越的足跡


因為國家需要,就這麼簡單!對於錢學森這批人,任何功利角度的解讀都是在侮辱他們。

64年前,即1955年,太平洋上一艘由美國開出的郵輪,正在向中國進發。而我們的錢學森先生正是在這艘郵輪上,即將回到自己的祖國。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本該是五年前就會發生的場景。

1935年,拿著庚款留美學生獎學金的錢學森來到了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在那裡他用天才般的表現征服了美國人。他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得到了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有人開玩笑說,要不是那學位是一年一發,估計錢學森還會更快。

而他也因此得到了去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的機會,投入到了當時的學界泰斗馮.卡門門下,併成為了他最得以的門生何最有力的助手。不然怎麼會有“卡門-錢學森”公式?

天才在哪都是天才,即使是號稱天才聚集地的加州理工,錢學森依然是最優秀的那一位,在這裡他花了兩年時間,拿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博士學位。這時他才28歲,就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了。

正如錢學森先生自己所說,在美國的前三四年他是在學習,後面的十幾年都在工作了。拿到博士學位後,錢學森先後擔任了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最後還擔任了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也就是大名鼎鼎的JPL。

這個JPL有多牛?曾經美國的彈道導彈研究已經登月的相關技術,它都是最主要的參與者,如今更是NASA最為核心的部門。值得一提的是,錢學森是JPL的創始人之一,其前身乃是錢學森研究生時代何同學們創建的社團。火箭之父在那時候就已經初露鋒芒了。

當然,緊接著便是新中國成立。當時咱們國家百廢待興,是急需人才的時候,於是向全世界發出聲音,號召那些海外的遊子們,回到祖國來,幫助建設我們的祖國。當然,咱們國家當時是什麼條件大家都知道,沒有別墅專車,沒有保姆管家,更沒有專業的實驗室。一個字,一貧如洗,給不了任何的好處。

但是錢學森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要回去。因為那是祖國啊,祖國就是母親,母親需要你回家,你有什麼理由拒絕?

然而就在錢學森夫婦來到港口準備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的時候,他遭到了扣留。至於原因,我想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那句話足以回答一切: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

就這樣,錢學森被扣留了五年,但是從沒有放棄,最終在國家俄過問下,用當年朝鮮戰場上的美軍戰俘做籌碼,終於是將錢學森先生給換了回來。

而錢學森給中國帶來了什麼?那不僅僅是火箭、導彈、兩彈一星等等國之重器,更是強國的希望,他為中國拉起了相關領域的框架,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人才,這是無法用價值估量的。

當然了,不僅僅是錢學森一個人,那是一群人,一群愛國且無私的偉人。

錢學森乘坐那艘名叫克利夫蘭總統號的郵輪,算是中國的老朋友了。其建國初年,先後將包括錢學森在內的24名留美科學家帶回了祖國。而這些人都是祖國建設的功勳之臣。

比如華羅庚,郭永懷,朱光亞,張文裕,王希季,梁思禮等等。

這些人幾乎都是有著優渥的待遇,回來就是吃苦,就是受罪。他們為什麼要回來?

為了錢嗎?不好意思國家沒有錢!汽車別墅都變成了四合院與自行車,紅酒牛排變成了鹹菜饅頭,他們從未埋怨過一句。

那是為了名嗎?更不是啊,在當時的國防武器研究領域,為了保密,許多著名科學家都是隱姓埋名,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比如當年的原子彈,那時候有多少人知道,在羅布泊的戈壁灘上,有那麼一群人在戰鬥?

可他們也未曾埋怨!

他們為了祖國的事業,甚至於達到了不惜命的程度。還記得鄧稼先先生與楊政寧先生當年那張合照嗎,你們是否注意到了那嘴角的血跡?這是拿命在拼啊,這才叫奉獻,每每想到這裡,我只有哽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