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泥鰍苗培育期間水質如何管理?

念念舊!


泥鰍苗期水質管理非常重要,養殖中很多養殖戶培育成活率不高,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水質出了問題。小苗期間培養天然餌料需要培肥,這就需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投放泥鰍水花苗下塘後,注意池塘肥度的變化,如果水體有變瘦的趨勢,應及時補充潑灑培水產品,否則輪蟲、小球藻等單胞藻較少,水體變清,將會嚴重影響水花苗的成活率。

所以,池塘水體肥度不夠時應注意適當潑灑豆漿、肥水膏等刺激性小的培水產品。由於池塘下苗前採取了培水,養殖戶往往過分地培肥,使用大量的培肥產品,急於培育豐富的浮游動物,一味注重培肥而沒有把握好度。

這樣不僅泥鰍苗下塘後成活率受到影響,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注意調節水質,泥鰍苗出現生長緩慢、抵抗力下降、慢性中毒等,陸續出現死亡。 特別是在天氣異常、天氣變化較大時泥鰍苗很容易出現浮面死亡。

所以,從池塘開始培水時就應加以重視,培水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不能過量使用培肥產品,寧可池塘水稍淡一點,也不要將塘培得過肥。在池塘殺蟲和消毒後,適當使用培水產品,特別是向池塘中抽人了老塘水時,更應控制培水產品的使用,在培水過程中和投入泥鰍苗以後的時間裡,注意觀察水質狀況,若池塘水偏瘦,應酌情潑灑黃豆漿以培水。

在泥鰍苗培育期間,凡發現水色有變濃趨勢、透明度有所降低時,應潑灑光合細菌調節,一般每畝池塘潑灑5千克光合細菌。如果池塘水色較濃、水體透明度較低,應及時加入新水,換掉部分老水,以保持水體肥、活、嫩、爽。

對池塘水質認識不足、把握度不夠時,可以輔助使用水質測試盒檢測水質,通過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溶解氧指標加以判定。 水體溶解氧應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應保持3毫克/升以上;氨氮的濃度不超過0。

02毫克/升;亞硝酸鹽含量必須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硫化氫的濃度應該地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泥鰍水花人池時的首要工作是培肥水質,同時又要加喂適口餌料。在實際生產中通常採用施肥和投飼相結合的方法。

① 施肥培育法:根據泥鰍喜肥水的特點,鰍苗在天然環境中最好的開口餌料是小型浮游動物,如輪蟲、小型枝角類等。採用施肥法,施用經發酵腐熟的人畜糞、堆肥、綠肥等有機肥和無機肥培育水質,以繁育鰍苗喜食的餌料生物。一般在水溫 25 ℃ 時施人有機肥後 7 - 8 天輪蟲生長達到高峰。輪蟲繁殖高峰期往往能維持 3 - 5 天,之後因水中食物減少,枝角類等侵襲及泥鰍苗攝食,其數量會迅速降低,這時要適當追施肥料。輪蟲數顯可用肉眼進行粗略估計,方法是用一般玻璃杯或燒杯,取水對陽光觀察,如估計每毫升水中有10個小白點,輪蟲為白色小點狀,表明該水體每升含輪蟲10000個。

水質清瘦可施化肥快速肥水。在水溫較低時,每 100 立方米水體每次施速效硝酸按 200 - 250 克,而在水溫較高時則改為施尿素 250 - 300克。一般隔天施 1 次,連施 2 - 3 次。以後根據水質情況進行追肥。在施化肥的同時,結合追施雞糞等有機肥料,效果會更好。水色調控以黃綠色為宜。水色過濃則應及時加註新水。除施肥之外,尚應投餵麥數、豆餅粉、蠶蛹粉、魚粉等。投餵量佔在池鰍苗總體重的 5 %- 10 %。每天上、下午各投餵 1 次,並根據水質、氣溫、天氣、攝食及生長髮育情況適當增減。

② 豆漿培育法:豆漿不僅能培育水體中的浮游動物,而且可直接為鰍苗攝食。鰍苗下池後每天潑灑 2 次。用量為每 10 萬尾鰍苗每天用 0 . 75 公斤黃豆的豆漿。潑漿是一項細緻的技術工作,應儘量做到均勻。如在豆漿中適量增補熟蛋黃、鰻料粉、脫脂奶粉等,對鰍苗的快速生長有促進作用。為提高出漿量,黃豆應在 24 一 30 ℃ 的溫水中泡 6 - 7 小時,以兩豆瓣中間微凹為度。磨漿時水與豆要一起加,一次成漿。不要磨成濃漿後再對水,這樣容易發生沉澱。一般每公斤黃豆磨成 20 升左右的漿。每公斤豆餅則磨 10 升左右漿。豆餅要先粉碎,浸泡到發粘時再磨漿。磨成漿後要及時投餵。養成 1 萬尾鰍種約需黃豆 5 - 7 公斤。

以上兩種方法飼餵 2 周之後,就要改為以投餌為主。開始可撒喂粉末狀配合飼料,幾天後將粉末料調成糊狀定點投餵。隨泥鰍長大,再喂煮熟的米糠、麥數、菜葉等飼料。拌和一些絞碎的動物內臟則會使鰍苗長勢更好。這時投餵量也由開始佔體重的 2 %- 3 %逐漸增加到 5 %左右,最多不能超過 10 %。每天上、下午各投餵 1 次。通常憑經驗以泥鰍在 2 小時內能基本吃完為度。








啊峰888


池塘的水關係著泥鰍苗的成活率及生長速度,要想養好泥鰍,得從調水、養水做起。

培水、調水、養水是泥鰍養殖戶及水產養殖戶的一項重要技術活。最常見的水體培肥法:在我們放苗前就現把水培好了,主要就是培育大量的輪蟲等浮游生物供泥鰍釆食。首先池塘加水30釐米左右,且記加水時必須用密網過濾防止敵害入池(本人就遭過這樣的罪,從水裡面流進來了十幾只小蝌蚪,把我的整個塘泥鰍苗全吃完了,希望大家不要犯我同樣的錯了)。

第二:注好水後,就開始培水了。培水、培育浮游生物一般釆用潑灑豆漿為主,記住磨好的豆漿要及時潑灑,以防變質。每畝面積潑灑2到3公斤黃豆磨出的漿,連續潑灑2一3天,具體潑灑豆漿天數及潑灑量因池塘肥度可適當增減,一般淤泥底池塘培肥較容易,可以適當減少潑灑的豆漿量或者次數,否則會造成水體過肥而後不好控制,若是新建的池塘,池塘中沒有輪蟲,可以在加水時從有豐富浮游生物的老塘中抽水從而獲得輪蟲用來做種蟲,記住加入的水要用網過濾。

第三:培肥過種中和泥鰍小苗培育階段,可以每隔3天潑灑一次光合細菌,按每次每畝潑灑光合細菌5公斤,以給浮游動物提供餌料,從而使水體保持肥、活、嫩、爽、無汙染的狀態。

當水調好,培好了,再把泥鰍苗放進去,這才是給了泥鰍小苗的一個吃得飽,穿的暖,也睡的好的優質環境,這樣小苗就可以健康成長了(且記,泥鰍苗天敵多,一定記得圍好,防止天敵),以上是我以前養泥鰍時得到的小小經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我是養龜人


泥鰍苗的水質要求如下注意幾點:

1、 溫度;18—35℃為正常溫度,25—32℃為最適宜生長溫度。

2、 PH值;6.5—8.5,低於6.5肥效不能正常發揮優勢,氨氮、硫化氫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頭。 3、 鹽度;0—1%,鹽分過高會影響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長繁殖。

4、 氨氮;0—0.02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鰓,高於0.5時會引起無法進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氫;0—0.1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中樞神經,高於0.5時會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亞硝酸鹽;0—0.02mg/L,過高會引發出血病,是誘發暴發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於0.5時會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於0.2水體中的優質藻類生長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水華,不利於鱅、

鰱、蚌的生長。

8、 透明度;20—30cm,過高肥度不夠,過低影響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於3mg/L會影響魚類的攝食,小於2mg/L時會出現浮頭,小於1mg/L會出

現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養殖用水的諸多化學性質中,對魚類關係最密切的是溶解氣體與溶解於水中的無機鹽和有機物質。 一、溶解氣體

水中溶解有多種氣體,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由空氣中直接溶解入水體,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動以及底質或水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而在水體中產生,水中氣體的溶解是因水體環境而出現差異,其差異如下。

與水體溫度成反比,水溫升高,氣體的溶解降低。 與大氣壓成正比,氣壓增大,氣體溶解度相應也增大。 與水中雜質濃度成反比,雜質多的水會降低氣體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變,淡水水體中溶解氧的飽和度僅為8—10mg/L,不到空氣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這表明水中魚類的呼吸條件較差,不時都有面臨缺氧窒息的威脅。由此可見,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動態規律對水產養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大氣中的氧與水面接觸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時所釋放的氧氣,大氣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產氧量的1/10。

2、硫化氫;硫化氫是在缺氧條件下,由含硫有機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鹽的水中,由硫酸鹽還原變成硫化物,然後再生成硫化氫。

硫化物和硫化氫對魚類都是有毒的,硫化氫的毒性最強。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氫形式存在,當水中溶解氧增加時,硫化氫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氫對魚類的毒害作用就是與血紅蛋白中的鐵化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的能力,造成魚組織缺氧。因此,在養殖中要特別注意硫化氫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氣不足時由有機物分解而產生,或者由於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細菌還原而生成。水生動物代謝的最終產物都是以氨的狀態排出。氨氮對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濃度很低也會抑制魚類的生長,必須密切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