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可以養魚、泥鰍、青蛙,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少有這種模式?

每日新況


稻田可以養魚、泥鰍、青蛙,為什麼現在農村很少有這種模式?

稻田放養魚、泥鰍、青蛙的模式是很好的,稻田放養魚這種模式的稻穀、魚的產量我過去是親自測量過的,稻穀產量比不放魚的增加12%左右,魚畝產25公斤左右,產值增加比較顯著。


過去各個地方都提高應用,收效也比較好,由於農村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稻田養魚、泥鰍、青蛙沒有人看管,在後期必須要有人看管的,否則,養殖成功等待收穫時你的稻田中一樣都沒有。


我記得1996年我們縣有一個村的農民聯繫幾戶稻田相連的農戶引進牛蛙在稻田中放養,採用的方法就是稻、蛙種養模式(壟稻溝),第一年成功了,收入很可觀。附近的農戶眼紅了,第二年,這幾戶農戶仍然放養牛蛙,由於放鬆看管,不知道那一天被人把田坎挖開,田裡的牛蛙順水到處分散,田裡放養的牛蛙沒有了,但是整個村有稻田的家家戶戶都捕捉牛蛙。


還有現在農田使用的化肥、農藥量太大,不適宜魚、泥鰍、青蛙的生長,你自己不施放,別的農戶要用,魚、泥鰍、青蛙就不能成活。


現在這種放養模式已經沒有農戶使用了。


老周說三農


稻田養魚是生態食物鏈的完美詮釋:以水稻為主,養魚為輔。魚吃雜草和蟲子,排出的糞便又提高了肥力。在不增加土地資源的同時,收穫水產品一舉兩得。

這樣好的模式為什麼大面積推廣的少,大部分都是農民自己養殖一小塊自給自足。我實地走訪瞭解了一下大概就是幾個原因,稻魚共生要求技術高,兩者互為補充又互相矛盾。水稻生長過程中既要施肥又要噴灑農藥對魚生長不利,要在水田裡開挖溝渠供魚躲避,實際操作費時費力。水稻分櫱後還要曬田。雨季還要擔心大雨防止魚兒逃跑。所以大面積推廣的少。

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想法,請留言交流一下經驗。謝謝!


老家豫R666


說明這種模式是行不通的,因為怎麼說呢,原來農民都要使用化肥,如果是已使用話費的話,魚呀,房山泥鰍啊,都會死掉的,哪裡會生得起這麼浪啊?還沒吃撒肥料以後都要你都要死一大群黃山泥鰍的你還有魚啊,這些完全都受不了這個刺激味道,現在這個農業這個化肥農藥打得很多,所以不能以這種形式來說,如果是全部是不打農藥之類的話,莊稼也沒什麼收成,如果一打的話這些魚之類的人洗白的可能性太大了,而且已經很多的病。所以為了經濟實用,還是不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危險性太大了,所以我覺得嘛,這是有原因的,不是說你想怎麼就怎麼樣的,如果是你想又不想打農藥的話,那只有使用農家肥了,用農家肥的話可能要相對來說好得多。


夥伴們666


湖南小夥子劉雙運13809686375,關閉中山六年的燈飾廠回老家創業養殖青蛙20畝,經歷千辛萬苦最後換來一場空。後來經過反覆摸索試驗調查又反回到廣東清遠市養殖黑斑蛙。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離開湖南來到清遠市石潭鎮水西村租下100畝養殖青蛙現在年利潤已達200萬。為什麼又放棄湖南跑來廣東養殖,這個小夥子又經歷了那些事,又摸索出什麼樣的賺錢方法呢?他15年無意中看到電視節目青蛙已經被人工訓養成功,他覺得是一個商機,馬上開車前往湖南考察,考查兩天立馬決定養殖青蛙預付了2016年的種苗定金,因為那時候苗很緊張,很多人看中這個產業。16年辛苦養殖出產三萬多斤,結果這個市場行業需求有限,全國產量太大一下子價格暴跌到10元一斤,除了開支16、17年兩年沒有贏利,他心想這個行業才剛起步應該是一個朝陽產業馬上就變成夕陽產業因為網絡傳播發展太快,這個時候心灰意冷家人都勸說放棄,可是他不服輸,因為飼料成本6塊錢一斤加上所有開支10塊錢一斤的成本,每年5月-7月的價格可達到25左右,這個利潤可達15元一斤,心裡在想怎麼想才能讓正常8月左右上市的蛙提前到6、7月份上市,這個問題16年又在想,16年年底反覆的做試驗摸索結果讓青蛙本來3月產苗的技術提前到1月份,青蛙養殖週期是5個月的時間才能上市,這樣就可以控制在6、7月份上市了。因為產苗技術已經試驗成功控制在1月份但是湖南1月份的溫度太低,成活率太低太低,還是行不通,因為之前在廣東那麼多年瞭解廣東的氣候條件可以符合,17年輾轉廣東廣州、花都增城,最後在清遠租下100畝土地開始試驗養殖,結果大獲成功,畝利潤達兩萬。


清遠青蛙王子


農業承包地多了,破壞了原有的環境!以前稻田裡隨處可見原生態的魚,蛙等等。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都承包出去了。承包者為了生產量隨便亂用農藥機肥,造成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