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終於弄清楚上蔡、新蔡、下蔡之間關係及來龍去脈了!

蔡,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古國之一,也是今駐馬店境內最早的主要政區之一,自西周初期立國,到戰國中期滅亡,歷時700年。春秋初期和中期,是一個名播中原的泱泱大國。

古蔡國的中心地段位於我國黃淮平原南部、汝水中下游一帶,可耕可牧,宜粟宜稻,地上蓍草茂盛,河裡神龜漫遊,有“汝土之殷,魚稻之饒”的美譽。人文始祖伏羲氏看中了這裡的靈異之物——蓍草和白龜,遂在此觀易畫卦,推演天地之法則,洞察宇宙之奧秘,揭開了華夏文明極為高妙的序幕。

上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正式建立起西周王朝,繼而列土封疆,實行了最初的封建制度。武王將文王第五子叔度封於蔡,史稱蔡叔度。是為上蔡。公元前1045年,武王病故,其子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為攝政王,代理國務。管叔、蔡叔擔心王位有被周公旦篡奪的危險,抑或是出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私下裡散佈周公的流言蜚語,在諸侯中引起一片騷動。這時,商的舊勢力也乘機舉事,起兵反周,與管叔、蔡叔、霍叔組成反周聯盟。在此危難的情況下,周公奉成王之命,出兵東征,討伐叛逆。叛亂平息後,蔡叔被囚,爵位被降。蔡叔死後,周王室決定續封蔡叔之子胡為蔡國國君,史稱蔡仲。

據《史記-管蔡世家》的記載,蔡叔度受到處分後,他的兒子胡(即蔡仲)引以為戒,率德訓善,謹遵成王與周公的訓誡,除了處理好政務以外,並繼續修建蔡城。城垣高約10餘米,周長10490米。城門兩側有門衛設施。內城宮室林立,溝渠環繞。手工業作坊區、貴族墓葬區規劃得井並有條,堪稱西周初年城市建設的典範。

從公元前681年到公元前543年,蔡國與鄰國之間屢起戰端,元氣大傷,轉而與楚國結盟。春秋中期以後,蔡對於楚國惟命是從,小心翼翼,成為楚國的附庸。但是楚國為了北上東進,佔據淮河中游地帶,不惜尋找各種藉口,動用武力,滅掉了蔡國。

新蔡

公元前529年(楚靈王十二年),楚國發生一次內亂,公子棄疾一黨勾結蔡國舊臣蔡朝吳等發動政變,殺掉太子祿及公子罷敵,迫靈王自縊。棄疾即位為楚平王。楚平王為了報答蔡人派兵相助之功,也為了穩定政局,爭取中原諸侯的承認,就找到蔡景侯的少子廬,立為蔡平侯。蔡雖復國,但楚國卻仍然佔領著上蔡。蔡平侯被迫南遷,於今新蔡縣城西北部建立都邑,是為新蔡。

下蔡

公元前494年(蔡昭侯二十五年),蔡國國勢日衰,迭遭侵犯。先是楚昭王帶領楚、陳、隨、許四國聯合攻蔡,迫蔡遷都於楚境,繼是吳國兵臨城下,逼蔡東徙吳地。在吳師脅迫下,蔡國將官民和蔡侯的祖墳一起遷入吳國的州來(今安徽壽縣、鳳臺縣淮南和淮北之地),史稱下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