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香是宋代文人绕不开的话题,宋代诗词作品中以香为主题的诗作,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香事活动。


南宋诗人杨万里对焚香一事着墨颇多,香诗中记录了自己焚香时各种趣事,《甲子初春即》诗言:


"老子烧香罢,蜂儿作队来。徘徊绕襟袖,将谓是花开"。


初春时节,作者焚香时的香气让蜜蜂误以为真花开放,竞相围绕著杨万里的衣服嗡嗡徘徊,作者熏焚的应该是花香型的合香,才引得蜜蜂作队而来。在古代还有一种专门招引蝴蝶的合香,春天在花园中焚烧,芬芳的香气可招引蝴蝶。


檀香、甘松、玄参、大黄、金砂降、乳香各一两,苍术二钱半、丁香三钱,右为末,炼蜜和剂,作饼焚之。
——蝴蝶香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杨万里是一个乐观幽默、比较有意思的人,他曾作诗《嘲蜂》“吐槽”小蜜蜂:


"薰笼供药较香些,引得蜂儿绕室哗。笑死老夫缘底事,蜂儿专用鼻看花"。


熏衣服的薰笼中的药香,引来蜜蜂满室转,就让杨万里笑的“死去活来”,可见杨万里的笑点也是挺低的。杨万里一生爱香,与香为伴,对用香一事颇有研究,杨万里《初秋行圃 》诗曰:


"今年六月不胜凉,七月炎蒸不可当。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


此诗为记录日常生活点滴的诗作,“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道出了古人中的闲趣乐事——焚香听雨,雨天焚香其韵幽远,湿润的空气会让香气变得柔润不焦燥,宋人彭元逊《蝶恋花》词中也提到:

"微雨烧香馀润气,新绿愔愔,乳燕相依睡"。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杨万里对香的知识相当丰富,无论是制作方法以及焚香之时所用的器具,种种讲究都十分慎重。杨万里有一首《焚香》诗,完整真切的展现了南宋文人用的态度: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娬媚。呼儿急取烝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诗人焚香所用炉具是鼎式青瓷小香炉,以隔火熏香的方式熏焚龙涎香饼,“银叶”是焚香说用的隔火工具,用途是不让香品直接与炉火相触,这样焚香完全没有燥气,香气舒展自然。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杨万里香炉中的“古龙涎”,是宋代文人之间比较流行的合香香饼,因调香时使用了素馨或茉莉花,呈现出的香气带有明显的素馨、茉莉花香“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以沉、檀、龙、麝与香花素馨、茉莉制作的古龙涎香饼香气富贵芳华,平时纵情山水的杨万里对这富贵芳华的馨香不太认同,就招呼书童去取“蒸木犀”替换炉中的古龙涎香饼: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杨万里让书童去取的“蒸木犀”,是以桂花一味香料制作的熏香,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广寒糕”条中记载,把新鲜的桂花稍微蒸一下,再晒干,就可做炉熏之用:


“采花略蒸、曝干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燃之,尤有清意”。


读书饮酒时,熏焚此香,尤其有一种清雅的气氛,杨万里诗中提到的“蒸木犀”应该就是这类型的香品。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杨万里十分喜爱桂花和桂花制作的木犀香,在其诗作中常有描写,有朋友送他木犀香,他为此作诗五首诗答谢好友,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二: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诗老坐雪窗,天香来月窟”。


此首诗前两句描写木犀香的制作过程,通过“九烝碧梧骨”之句,可知璘老制作木犀香应该与制作“木犀沉”的方法类似,以碧梧(应该是梧桐木片)代替沉香为香骨,与木犀花入瓮蒸制。


诗人在冬日雪窗前焚烧此香,满室的桂花香气让作者联想到秋日盛开的桂花,所以杨万里在《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一中说:


“今年有奇事,正月木犀开”。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制作如此精制的木犀香,焚香时自然格外讲究。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 其三,就描写了木犀香的焚烧方法: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杨万里的小书童对焚香不是很精通,焚爇木犀香时没用隔火片,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相当大,杨万里赶忙吩咐书童取来银叶来隔绝香材与炭火。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杨万里自己也制作过木犀香,在其《又和六首》诗中曾描写此事:


“老子江西有故林,万松围里桂花深。忆曾风露飘寒粟,自领儿童拾落金。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一枝未觉秋光减,灯影相看万籁沈”。


诗人领着孩童拾散落在地的桂花制作木犀香,通过“割蜜旋将揉作饼,捣香须记不经砧”之句,可知杨万里是以蜂蜜与桂花制作木犀香,《陈氏香谱》中记载有蜂蜜与桂花制作木犀香的方法:


采木犀未开者,以生蜜拌匀,不可蜜多,实搽入磁器中,地坎埋窨,日久愈奇。取出于乳钵内研匀拍作饼子,油单纸裹收,逐旋取烧。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
——木犀香


香谱中制作木犀香用的桂花非常讲究“采花时不得犯手,剪取为妙”,而杨万里制香用的却是凋谢的桂花 ,这也体现了诗人“惜物”的态度,杨万里在《落梅有叹》中也曾提到拾梅花当香烧:“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宋人居家焚香喜欢在小室中进行,幽静小室中焚香静坐是一种精神的放松与享受,杨万里《烧香》:


“小阁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小室中燃香香气会聚得久,是比较好的焚香环境,陈敬《陈氏香谱》载“焚香必于深房曲室”。古人冬天会在厅堂内辟出一小间暖阁,在取暖的同时焚香煮茶、坐卧清谈,是冬日闲适生活中的乐事。

跟诗人杨万里,学习宋人的用香之道


宋人焚香不是故作风雅的点缀,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情趣,早晨起床洗漱后,焚一炉香开始一天的生活是宋人的日常,杨万里《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


“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古语旧传春夜短,漏声新觉五更长”。


香具有清心悦神、畅怀舒啸的功效。 早晨焚香一炉,清烟飘翻,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以便读书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