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李庄古镇,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古镇先后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首批特色小城镇。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三千年前,李庄就是人聚居之地。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李庄为古僰人聚居地,据说是因长江中打鱼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桩"、"李家村"、"李庄坝"等名。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庄设置南广县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唐代中,戎州(今宜宾市)府治曾二次迁驻李庄。至北宋初年,南溪县治才从李庄迁至今日南溪县城所在地仙源坝。从明代开始李庄设镇并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从清代道光年间起一直是南溪县的第一大镇。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而由庙宇、宫观、殿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众多的古民居四合院以及被誉为李庄“四绝”的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形成了李庄独特的古民居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景区看点;张家祠,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时,由张师德为首的张氏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手中购得的大宅,为表达张氏子孙爱敬祖先之心,专辟为追远根本的宗祠之用。

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川宜宾李庄镇

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奎星阁、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九龙石碑位于慧光寺内,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的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和河之龙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 祖师殿是当年同济医学院所在地。进入小巷深处蓦然看到一扇高大的门宇,旁边一棵老榆树,绿叶婆娑。进去就是四、五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台,坐落在杂草中。当年同济师生就在此解剖尸体。曾经有位老乡爬到祖师殿看到下面的尸体,吓得滚下来。然后便传开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决心举办一次科普展览。又由于当时整个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都迁过来了,所以最后办了无数的展览。展览轰动四方,重庆的大小名流都来参观。想想看,有一天把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展览,会是怎么样的盛事吧。

栗峰山庄;梁思成还把李庄镇西南约5公里的栗峰山庄(板栗坳)说成川南民居的精品经典之作。这个山庄,现已败落;若能修复和革新其规模、气势、文化内涵,不亚于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宜宾江安夕佳山庄。当年的科普展览就是在此举办的。山庄十分优美,内有浮雕石刻,瓦当有精美做工;彩绘的麒麟、蝙蝠、喜鹊等寓意福禄寿喜,也是民俗中可贵的审美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