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城縣馮莊與壽光都稱張作霖祖上源於他們那裡。那麼究竟是哪裡呢?譜書記載了嗎?

東北弓長張


因為清末以前,這裡是龍興之地,是滿洲人發祥之地,所以受大清特別保護,設有柳條邊,禁止關外人進入。

現在東北的漢族人,應該全是清末以後去的,就是開禁後,逃難逃荒的,以山東人和河北人居多。

近代被號稱為東北王的張作霖,實際也不是東北人。他自己自稱是奉天海城人,不想提他這個堂堂的東北王也難民的後代。

張作霖這人非常會來事,就是善於人際交往。對上一級的人物,認乾爹、老師,有人統計,張作霖認過四十多位乾爹乾媽。當然,過去認乾爹跟現在不一樣,現在一般說美女認個有頭有臉的為乾爹,實際有不正當關係。過去的是男的在外跑,認了乾爹,好被提升發展。張作霖對平級,張都與之結拜為兄弟,可以說,老奉系的高級將領幾乎都是張的把兄弟。對下級,張視為子侄,態度和氣、出手大方。

雖說張作霖認了四多位乾爹,那也是乾的,人家籍貫不能說成是他籍貫。那張作霖的籍貫到底是哪呀?

剛說了,現在東北的漢族人都是從關內逃難過去的,這張作霖自然也不例外。關於他是從哪來的,有三種不同說法。

一、山東省說。依據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行狀》。“行狀”是過去死者家屬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蹟的一種文體。在這份“形狀”中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遠祖居山東,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發業農,稱素封。”

二、河北省說。有《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公雨亭神道碑》為憑。碑文寫道:“公諱作霖,字雨亭。其先為直隸人,清末遷奉天海城。”這通碑文是督軍署參謀長臧式毅領銜,又有8位處長署名,載於《張大元帥哀輓錄》。文中明確地說“其先為直隸人”,也就是河北人。

三、柔和山東說和河北說,他祖上是山東的,後來遷到了河北。所以認為山東說和河北說都對。

張作霖祖上第一逃難到東北的叫張永貴,跑到奉天海城,這是第一個落腳點,所以張作霖日後就自稱是奉天海城人。張永貴見到東北確實有大片的荒地,但說荒地可以,但不是無主地。滿洲人是那裡世世代代的主人。所以逃難來的也要租地,但條件確實比關內的大地主租地給的優惠條件多了。就是先不收租金,等到有收成後,給交點糧食就可以了。

這張作霖前幾代包括姻親都是逃難來了的,因為當地滿洲人幫助,他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幾來,這也就是張作霖日後一直表示效忠大清的緣由。

大家看影視劇,看張作霖喜歡說的口頭禪媽拉個巴子,那是日後當了東北王了。在他起家的時候,見誰就認誰做乾爹,他裝的畢恭畢敬,連個屁都不敢放。他做過職業有:賣燒餅、木匠、乞丐、獸醫、騎兵、綠林、民團首領、清軍管帶、日俄戰爭為雙方效力等等,最後由土匪被招安,忠心耿耿做了大清國的將領。

在俗稱北洋軍閥裡,往往把奉系張作霖也算在內,實際上張作霖跟北洋、跟袁世凱是一毛錢關係也沒有,他是靠鎮壓革命黨鬧事,效忠大清,也就是靠自己業績和能拍馬屁相結合上去的。

張作霖就自己出身問題,也想過洗白,但自己跟當地滿洲人沒關係,那就通過姻親,於是他娶了壽夫人壽懿。壽懿是黑龍江將軍壽山的外室王氏所生,故又名王雅君。

張作霖一生娶的妻妾共六人,最愛的就是壽夫人,而且壽夫人非常能幹,所以張作霖的後宮家裡的所有事都交壽夫人管,相當是賈府裡王熙鳳。壽夫人“九·一八”事變後居天津,1948年冬離津赴滬,轉道臺灣,1966年病故於臺灣。

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張學良繼位,張學良為了表示自己白頭山血統的純正,更不能提自己是逃難到東北的後代,那怎麼辦呢?

因為張作霖的有關資料都寫了,來自奉天海城,於是他只能在奉天海城的範圍找,最後他還終於找到這裡有一隻漢軍旗的張姓。並出資給人家修了張氏墓園。他不可能平白無故給人家修祖墳,估計他就打算冒充是漢軍旗張姓,打算把自己的血統洗正,這樣能長期世襲東北王。但沒等他給自己祖先逐步洗白,日本人就發動九一八事變,他馬上跑的比兔子還快,自此再也與東北無緣。

他後期也就沒有再提是漢軍旗張姓出身,因為與東北已經徹底與他張家無緣,他知道洗不洗出身已經沒有意義了。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關注我。


滿族文化網


張作霖,字雨亭。後來,道上的綠林朋友都喊他“老疙瘩”。“老疙瘩”在東北的方言中是排行最小的意思。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鄉下家中最小的孩子大多都稱為老疙瘩。張家的祖先是直隸人,也就是今天河北廊坊大成縣;還有說是山東人,但張學良在他的口述歷史中稱祖籍為大成縣。道光年間移民關外,就是所謂的闖關東。現在的一些歷史記載大多都是一些猜測,沒有證實


歷史新演義


張作霖祖籍是否大成縣馮莊可探討,但山東壽光市(原壽光縣)從未認為張作霖是壽光人,不知題主是有何依據供參考。


方1112


張作林祖上河北省大城縣,馮莊村人,應該正確。


快樂142750672


張作霖有努爾哈赤雄心壯志,怎奈小六子非皇太極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