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馬化騰內向,馬雲善談,李彥宏若有所思,內向外向的都成功了

“從實際情況來講,外向和內向的人都有成功的。當年投騰訊的時候,我是三人小組之一,馬化騰當年很內向,話非常的少;1999年12月,我在北京和馬雲見面,馬雲的性格是,你稍微講前半句話,他第二句話就接過來了;我們是2000年12月投百度的,李彥宏的話也不多,經常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要回答某個問題,一般是在經過考慮以後,才會比較慎重的表達他的觀點。”

馬化騰內向,馬雲善談,李彥宏若有所思,內向外向的都成功了

火山石資本創始合夥人 章蘇陽

本文根據章蘇陽老師在沙丘學院講課筆記整理而成,有刪減:

01

投的是人,而不僅僅是點子

我們常說,成長期以前的項目主要看團隊,成長期以後的項目主要看業務,然後再往後,主要是看數據。我今天主要講的是第一階段的問題,就是如何看成長期以前的項目,包括成長期。

對於成長期和成長期以前的項目,最重要的考慮就是團隊的素質。這個團隊是不是能夠承擔起要做的事情,一直向前走,這是非常重要的。

遵循商業原則

我們首先考慮這個人是不是有商業道德底線,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在國外,對這一點要求非常嚴格。國內相對來說比較容忍一些,但至少你要能夠做到90%。投資的本質是賺錢,對於我們來講,我不會考慮很多附帶的東西。

馬化騰內向,馬雲善談,李彥宏若有所思,內向外向的都成功了

不考慮貧富貴賤。這個人出身於豪門還是寒門,對我們來講都無所謂。

不考慮內向外向。從實際情況來講,外向和內向的人都有成功的。當年投騰訊的時候,我是三人小組之一,馬化騰當年很內向,話非常的少;1999年12月,我在北京和馬雲見面,馬雲的性格是,你稍微講前半句話,他第二句話就接過來了;我們是2000年12月投百度的,李彥宏的話也不多,經常是若有所思的樣子,他要回答某個問題,一般是在經過考慮以後,才會比較慎重的表達他的觀點。

不考慮精明樸實。我也不考慮你是特別精明或者樸實,因為都有成功的。

作為投資人,我們只關心你是不是能夠為你做出的承諾,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

堅持和耐力

能否為了達到目標堅持十年以上。比如我們想做一件事,堅持三年,大部分人能做到;堅持五年,比例就會急劇下降;堅持七年以上的,大概也就3%的人能做到;堅持到十年的就更少了。

作為投資人,你能不能在困難、不困難的,這種影響、那種影響的情況下,堅持十年?如果堅持不到,能不能做到堅持七年?如果你堅持不到七年的話,可能很多東西就不行。因為你的毅力、意志不夠的話,你就做不成一個大公司,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現在出來的那些新型公司,都堅持了十年以上。

雷鋒精神。雷鋒為什麼偉大?雷鋒做的事情都很平常,都是我們每天會碰到的事。雷鋒同志變成榜樣的原因就在於他永遠幹好事。一個人做一兩件好事容易,但是永遠幹好事是非常難的。雷鋒同志的偉大就在這裡。

我們通過雷鋒精神來引證看團隊的情況,就是你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在為你所要達到的目標在奮鬥?

創造力、自我依賴和適應性

你是不是經常會有一些新的主意出來,並且一直去試,直到試到一個長期能夠生存下去的業務為止?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時刻保持一定的創造力,如果沒有創造力的話,你很難做到十年。我們每十年會有一個基本的通用技術,來承擔這十年所有的業務變革,關鍵是你能否找到新的突破點?因為只有新的突破點給你的機會,才會跟你進入其他領域是不一樣的機會。

另外,在非常複雜的情況下,比如2000年,當年活下來的一些公司,除了團隊堅強,能夠死扛以外,第二點就是,在外面有很大壓力的情況下,能夠找出應付這些壓力的一些辦法,就是它自身要有一個調節能力。

邏輯性

很多情況下,我們每見五個人當中,大概有一個人的邏輯性是相對比較強的。

在西方,從希臘開始就奠定了一個邏輯判斷的基礎,它的整個東西是以邏輯的方式來推斷的。在中國的歷史中,唯一有很強邏輯性的,只有墨子。墨子對同和異都是有定義的,同是大同的同,異是異構的異。最早他對同有四個定義,對異有四個定義。到了後期,他分別給了十個定義。但是墨子的東西並不被歷屆的統治階層所認可,所以基本上還是孔子的東西被延續下來。但是孔子的東西,不是通過一個邏輯的方式出來的。

另外,很多東西在邏輯上不一定是通的,但是因為我們長期接受非邏輯的一個東西,比如“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些都屬於中國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東西,所以中國的整個哲學思維,不是特別重視邏輯性的訓練方法。其實,邏輯性強的人,他能夠走得更遠,所以邏輯性也是我們需要考慮。你跟對方在交流的過程當中,你會感覺得出來。

健康、情緒穩定

健康、情緒穩定,就是凡事不要太激動,該激動的時候激動,激動的時候少一點。你經常激動的話,大家就不感覺到這是個事了。如果你半年激動一次,大家反而會很嚴肅的來對待這件事。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特別重要。現在你要做一個公司,對你健康的摧殘比當年要嚴重的多。當年沒有手機的時候,很多事情都很慢;有了手機以後,人就開始忙起來了,哪裡都能找得到你;到了網絡時代,你幾乎無處可逃。所以整個生活的複雜程度會高很多,但是人的進化又沒那麼快。所以,現在的企業家整體身體情況沒有那麼好,當然現在的企業家會比原來的企業家更重視身體健康問題。

同時,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中國現在什麼藥增長最快?抗抑鬱、抗焦慮的藥增長最快。現在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比例在急劇增高,一是因為它本身自然的有一個增高,全世界都是如此,越發達的地方越如此。第二,中國人之前不把心理疾病當成一個病,現在大家基本上都理解了,這些屬於疾病的範圍。

02

人才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

業務模式

戰略和戰術。馮侖有一句名言:談戰略問題,要由遠及近。比如電影《平原游擊隊》裡頭有個老候,他跟兩個偽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說,你看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情況,德國人在斯大林格勒已經遭受了重大的失敗,歐洲戰場怎麼怎麼樣,然後再講到中國戰場,講到他這個縣裡面的情況怎麼樣,他講的是戰略問題,由遠及近。

講戰術問題,要由近及遠。比如我們這個班組,一定要把質量搞好,假如我們某一個質量做的不好,我們會影響整個廠裡面的情況。比如我做輛汽車,這個零件沒做好,那整個的汽車就做不好,大家就不再信任我們品牌,就是越講越大。

早期企業主要考慮狹義的業務模式。從業務模式來講,有廣義和窄義之分。成長期以前的項目,主要考慮的是窄義的業務模式發展。

舉個例子,我們經常收到很多可行性報告,比如我這個產品很好,全國人民當中有1%的人會買,而且我就賺一塊錢。你乍一想,好像很有道理。如果你再深一點考慮,為什麼那麼好的產品,就1%的人用呢?而且在只賺一塊錢的情況下,99%的人不買它?所以這是個戰略思考,至少是個窄義的戰略思考,是一個業務模式的考慮。你可以說這1%的人是收入最高的那些人,但你憑什麼只賺一塊錢,而不去賺一千塊錢,一萬塊錢?這說明你人傻,也不能投。

公司的架構

股權架構。在做中期以前的項目時,我們基本上要求創始人要佔絕大部分股份,C輪以後我們建議創始人和公司的團隊在50%以上的。否則,最後公司賺了一塊錢,投資人分到7毛錢,創始人只拿3毛錢,心裡會不平衡。不平衡就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他就有可能在外面再搞一攤什麼東西,就是給了這種可能性。他本來可以不這樣想的,但是因為這樣,他可能會有二心,所有的股權結構是為了公司的長治久安。

對於後期投資,所有東西都已經定了的話,會好一點,但是在中期投資以前,股權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架構。幾乎所有的企業做大了以後,都是金字塔結構。當年Google說能夠做一個很扁平化,Google確實比較扁平化,這是在它的土壤上做成的東西。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如果管理鬆散的話,是要被淘汰掉的。那怎麼來設計結構?

在國內,老公司基本上是靠垂直管理,來維持整個公司的運作;新興公司的民主化程度高一些,新興公司的管理構架,包括BAT的構架,基本上兼顧了金字塔型和扁平的東西。對於管理結構,不管我們用什麼方式,只要保證它的效率不降低,什麼結構都是可以的。

企業的學習能力

當我們去做企業訪談的時候,我們會做高管訪談和中層幹部的訪談,甚至有可能會做員工訪談。在瞭解製造業的時候,如果是有食堂的公司——大部分製造業,都會有食堂,我們一定要求投資人要在它的食堂裡吃飯。食堂是最能夠反映一個公司精神面貌的地方,這時候你可以看到整個員工的精神面貌。

康輝作為國內的醫療器械公司,是較早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我們當年投康輝,就曾到他們食堂吃飯。我們去打飯的時候,發現旁邊三個桌子上的人,都在討論工作,比如這個工件,怎麼才能加工得最好,這都是自發的。因為我們要去食堂吃飯,是臨時要求的。也就是說這個公司的每一個員工,都有點兒主人公的態度。

企業的競爭是什麼競爭?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是什麼競爭?學習能力的競爭。你看BAT,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的AI時代,他們一個都沒落下。如果沒有學習能力,這點是做不到的。企業都會犯錯誤,一個有學習能力的人,能夠對將來的東西有一個比較早的研判。一個比較好的研判,會讓這個企業犯錯誤的幾率大大減少。

03

關於產品和技術

產品和技術有很多類,我們主要是講一講現在比較熱的TMT領域和醫療領域。

所有民用技術進步都是圍繞單位成本下降進行的

民用技術的所有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為了業務服務的起始點和終點,都是為了降低成本。如果沒有降低成本,就不存在技術的發展。現在所有的替代的東西,除非是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比如國家安全這些東西,有時候是不計代價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如果新東西的進入,沒有成本優勢的話,這是不可想象的。

做投資,我們不能因為某個技術好就要投了,而是因為這個技術能夠降低成本,能夠使性價比提高,所以我才要投。

可實現性

理論上是否可行。對於可實現性,首先解決的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且這些理論問題要在一定程度以上的雜誌上面發表了,陳述了,然後你再找有沒有反面意見,以及反面意見多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至少解決了理論應該是走得通,它有實現的可能性。

工藝上是否可行。現在,大家做硬科技多了,所以工藝性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過去十年,大部分VC是做2C和做模式改變的,我們沒有培養出非常正規的投硬科技的VC。現在,硬科技比較熱了,因為創業板對硬科技是開放的,這就涉及到工藝的問題。

應用上是否符合大部分用戶的習慣。有些東西要改用戶行為的,改用戶行為是比任何東西都難的東西,所以大家儘量不要碰改用戶行為的東西。除非你感覺到一個特別的點不做不行的,否則千萬別去改變。

先進性

其實,真正先進性的東西是非常少的,基本上就是相對先進而已。所謂的先進性,就是你要判斷你比別人能夠領先幾個月,因為有些東西要領先一年,有些東西領先三個月就是領先了。

比如有一種芯片,帶有某一個功能的,它提前三個月進入市場,可能大家就會用它而不用別的了,因為已經用了這種芯片,沒必要再去切換;比如有些醫療設備,慢一點問題也不大,因為它需要一個一個醫院去打,打一年它可能就是幾百家,還有幾千家的市場呢。所以,根據產品的不同,它的先進性的領先程度的時間是可以有彈性的。

所以,進入的成本高低,是你來判斷它的先進性的唯一的依據。不是因為它的先進,而是這個時候它進入的成本構成是一個最佳的成本構成。

對最新通用技術的採用

經濟週期基本上有三種預測方式,一種是長期預測模型,就是康波定律。康波定律是50年到60年的一個定律,比如當年蒸汽機到鐵路就是五六十年,然後到了電力機車又是五六十年,基本上這個週期是明確的。

馬化騰內向,馬雲善談,李彥宏若有所思,內向外向的都成功了

第二,我們叫中期預測模型,也叫朱格拉定律,這是八到十年的預測定律。我們剛做這行的時候,大概在1990年前後,沒有互聯網,當年叫企業信息化,也就是MIS階段。當年的系統集成非常牛,當年的系統集成公司,哪怕是專門幫人家做佈線的,都是很厲害的。當時如果你是在做MIS系統的,你就賺到錢了,因為這是當年的通用技術,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需要的。

到了1998年,這個週期過去了。進入了1999年,PC互聯網起來了,PC互聯網成就了BAT,後來只要是在應用上用了互聯網技術的那些企業,基本上都發展起來了。所以從1998年一直到2008年,是PC互聯網時代,PC互聯網就是各行各業的一個通用技術。

2008年以後,移動互聯網開始了,移動互聯網這十年產生了TMD(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當然BAT在移動互聯網的潮流中,繼續引領了這個潮流。在2008年以後的新一波轉型中,只要是及時用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企業,基本上也都發展起來了。從2008年一直到2016年,我們理解為移動互聯網是作為一個通用技術來負責整個行業的發展。

到了2016年的時候,大家就發生了一個困惑。事實上我們回想起來,現在達到特別大規模的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2016年以前的模型。2016年以後,大家一直在試,但是還沒有形成特別大的公司的模型存在,目前想到的一個大公司就是拼多多。其實拼多多也是2016年以前做的模型,2016年以後如果說創新的話,基本上在TMT這個領域,沒有什麼新的模式。

到了2016年以後,移動互聯網基本上是被另外一個東西所替代的。這個替代我們現在來感覺到的話,它有幾大因素,是跟人工智能有關的。

第一點,在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整個歷史就是一本追求流量的歷史,這為我們帶來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不但只漲不跌,而且增長還會越來越快。所以數據的增長,是第一點的基礎。

第二點,硬件的發展迅速。1992年,我在郵電部的一個直屬廠做技術副廠長。當年我們買了三臺微機,買的是奔騰286,25000塊錢一臺。現在我們的英特爾的自強芯片,是當年286的處理能力的2萬倍。

第三點,軟件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們在五年前基本上完善了神經網絡的計算,大數據的處理。所以,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東西在五年前基本上就成立了。

第四點,地球的物質是結構化的。世界上對宇宙的產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上帝創造的,還有一種是在137億年以前,在一次大爆炸中產生的。在大爆炸發生的一分鐘以內,基本上完成了22種元素,比如碳、氮、氧、氦等等。

經過幾十億年的變換,在46億年以前形成了太陽系,35億年以前,在地球上形成了第一個生命的細胞。當年沒有大氣層,強的紫外線,一會兒到200多度,一會兒到零下200多度,火山爆發的壓力等等,使一些無機物變成了有機物,有機物又在化學的作用下變成了蛋白,蛋白變成了細胞,人就是由無數的細胞所組成。第一個生命在地球上產生了。

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一個結構化的東西。現在我們所有的理論基礎,比如說我今天在這,大家看到的我僅僅是一個光的反射而已,我看見你們也就是一個光的反射而已。至於具體是什麼,不知道。人類目前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我們現在認識的東西只有這世界上的4%,還有25%左右的暗物質,我們不知道。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理論是建立在電磁學的基本理論上面。除此以外,我們沒有任何其他的指導的理論基礎,也可能有很多東西是獨立於電磁學以外的東西。

終於走到了2016年,AI的東西逐步普及了。AI的普及,讓人們感覺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99%的東西都不需要做精確計算,都是在一個高概率的自信範圍就行了。你要精確計算,就要做得很複雜,處理能力要很強。

基於以上幾個原因,致使未來十年,基本上是以人工智能作為通用技術來發展的十年。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如果你的業務本身用到了人工智能技術,你就有可能比別人走得更快一些。

第三種,是短期預測模型,一般是三年一個週期。比如PC互聯網,是三年一個週期,再三年又一個週期。1999年到2003年左右是突破了信息的不對稱,2003年到2007年,基本上電商把銷售環節去掉,基本上也是符合三年左右的一個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