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天安门华灯矗立60年,4代人守护华灯60年,他们的存在却鲜为人知

天安门广场是整个北京的重中之重,这里的每一个建筑每一条街道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这里从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每天都坚守着升旗仪式,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每到升旗的时候这里都聚满了人,大家看到五星红旗慢慢升起,心中都是无比的震撼。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却让万千的中国人能从心底感觉到这个仪式的庄严。

天安门华灯矗立60年,4代人守护华灯60年,他们的存在却鲜为人知

白天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汇聚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都是从各地赶来的,为了一睹故宫的风采,更是想看看中国首都的宏伟。除了中国各地的游客,外国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老外圈中有一句流行的话,到北京没去故宫就不算来过北京,所以他们也都是慕名前来的,当然也被这个宏伟的帝王宫殿给震撼到了。

天安门华灯矗立60年,4代人守护华灯60年,他们的存在却鲜为人知

随着夜幕的降临,在天安门前的街道两侧灯都亮了起来,因为这些灯的守护,即使是在晚上的天安门也是那么的辉煌,十里长街被这些点缀的如此繁华,长安街的华灯已经在这里矗立了六十年,他们见证了中国的一步步崛起,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每次阅兵的时候他们都在路的两边伫立着,目睹这神圣的一刻。

天安门华灯矗立60年,4代人守护华灯60年,他们的存在却鲜为人知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这些灯的背后还有一队守护者“华灯班”,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就慢慢出来了路灯,之后普及到各个巷子,而所谓的华灯是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在天安门扩建的时候修建的,当时为了选出一种合适的方案,周总理整天和设计师待在一起商议,最终从十几种方案中定了现在的造型,广场九球莲花灯,然后在长安街的两侧是十三球棉桃灯。

天安门华灯矗立60年,4代人守护华灯60年,他们的存在却鲜为人知

在1959年建灯工程正式启动,在建好第二年华灯就交给了供电局定时检修,而83的王庆余则成为华灯班第一代传人。从他工作第一天开始就每天用相机记录华灯街道的变迁,据他的回忆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华灯进行清理,每个等都是他们的守护的对象,一旦有灯出现问题,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进行更换,必须保证这一条街道的照明情况。

随着中国的发现,华灯也在一步步的升级改进,在1984年由白炽灯换成了高压汞灯,亮度大幅度的提高。华灯班传承了四代人,他们不管是高温难忍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都要定时检修,从来没有耽误,华灯由他们的守护,定会永远照亮天安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