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有哪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但很多人相信他存在的?

逍遙騎士鄭義


蘇軾的妹妹蘇小妹這個人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因為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蘇小妹的故事在流傳,這就導致了大家都覺得,蘇小妹這個人是存在的。

流傳中的蘇小妹還嫁給了蘇軾的學生大才子秦觀。

我們說個蘇軾和蘇小妹之間的故事,因為他們都是有才的人,所以,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也很有趣。

蘇小妹的額頭很大,蘇軾為了嘲笑她,就做了一首打油詩。

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也不甘落後,她靈機一動,張口就給了蘇軾一個有力的回擊。因為蘇軾的臉比較長,為了譏諷蘇軾的臉長,她賦詩一首。

去年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

你看蘇小妹是不是很厲害。

話說蘇小妹出嫁的那一天,等新郎把客人送走之後,蘇小妹關住了房門不讓新郎秦觀進屋。但是,想進屋的話,就要答對她出三個問題。

秦觀那可是大才子,他覺得自己肯定能對答如流的。

可是,就在他答到第三個問題的時候,他傻眼了,這是一個對子,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就是蘇小妹出的,讓他給出下聯。

這下可是難住了秦觀,他著急呀,畢竟這個題答不完,他就不能完成洞房花燭夜了。

正在他苦思覓想的時候,蘇軾來了。

蘇軾知道蘇小妹肯定會為難秦觀的,所以他來解救秦觀了。

當秦觀把題給蘇軾看了之後,蘇軾拿了一塊石頭,向水裡投去,以此來給秦觀帶來啟發。

秦觀當然明白蘇軾的意思了,他張口就來下聯:投石衝開水中天。

真是完美的對子,秦觀在蘇軾的幫助下,終於通過了蘇小妹的測試,在那一夜成功的擁著沒人入睡了。

很可惜的是,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真是的歷史上蘇小妹上不存在的。


史學達人


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時候,對裡面相對軟弱的男一號秦叔寶,印象並不算好。

當冷麵寒槍俏羅成一出場,著實給了我驚豔的感覺。尤其是經過聶遠生動的演繹,我生生愛上了那個英氣逼人的少年將軍。



等看到羅成被害,亂箭穿身時,我不覺的竟已有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惋惜他的不幸,傷感他的結局。這樣一個英俊帥氣,武藝高強的英雄怎麼會死?為此還生氣的幾天沒看電視。

後來緩了過來,不快的心情平復了好多,但羅成生前的英雄氣概,兀自在我心中揮蕩不去。誠然,我中了羅成的“毒”,他也符合我理想中一個優秀古代武將的所有標準。

電視劇總是虛構的多,稍大時準備看一下有關羅成的史書傳記,以助我更多的瞭解這位偶像。

也是到這時,我才發現了一個令我目瞪口呆的事實。歷史上並沒有羅成,他只是文學作品中虛構出來的人物。羅成是基於猛將羅士信為藍本,被小說家們加工出來的一個藝術形象。



一時間追星夢碎,不知所已。

像是失望,失望心心念的偶像一直都沒存在過。又像是釋然,釋然我心中的偶像並沒有慘死於亂箭之下。

慢慢自己愈發大了些,才明白羅成在歷史上有沒有存在過真的不重要。至少在我心裡,有著這麼一位完美的偶像。

便如一個有緣無份的故人,不再會有聯繫,不再會有交集,但她仍真真切切的在這個世界存在。可是對我而言她又像不存在,因為她不會再出現在我的生活裡。



她唯一存在的地方,只是我的心裡。

天涯何其遠?一別兩寬,再無相見之日。

羅成也好,生活中的某某也好,存不存都不重要。只要在我們心裡的某個角落藏著這個人就夠了。

內心是最遠的距離,看不到摸不到。內心也是最近的距離,聽的到唸的到。


Ad哥哥


接下來我們介紹兩位很多人以為實際上存在但現實中並不存在的人物,這兩個人物一個是西方歷史中人們口口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卻被當成真實存在的檀君。

在西方的說法中,傅滿洲博士是一箇中國人,大量活躍在西方的小說以及電影中,是上個世紀西方人專門用來抹黑華人形象的一個特殊角色。

而檀君則是韓國傳說中開創了龐大王朝的神話君主,是韓國人藉以增強文化自信的一個產物。


傅滿洲博士角色的出現

傅滿洲博士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小說角色,是由一個英國小說家在歐洲有著強烈排華情緒下通過自己手中筆書寫出來的人物。

小說中,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長得非常陰險、有著一臉壞相的瘦高華人。

他陰險的面龐上,吊著兩根如同羅漢眉毛一般的鬍子,鼻子挺拔如同鷹鉤,再加上一雙綠油油的眼睛,簡直符合了所有西方人對華人的討厭形象。

小說家所寫第一本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名叫《傅滿洲博士之謎》,是在我們民國開始之後的第二年出版的。

在他的小說裡,傅滿洲博士是一個陰險毒辣而又聰明無比的華人,他憑藉著自己遠超當地“單純”白人的聰明,專門在歐洲這個白人世界從事著各種破壞工作,儼然就是一個恐怖分子。

在那個時代,因為華人勞工普遍吃苦耐勞、善於幹活的原因,所以在華人大量湧入歐洲後,他們的工作飯碗被搶走了不少。

再加上歷史中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先後入侵歐洲,給歐洲帶來了無盡痛苦的歷史回憶。

當時他們可不管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是從哪裡來的。

在他們看來,這些遊牧民族都是從我們土地上入侵到歐洲的,所以自然就把這個鍋給扣到了我們身上。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英國小說家書寫的傅滿洲博士在歐洲開始擁有了市場。


這個小說家擁有著很敏銳的市場嗅覺,在發現傅滿洲博士在歐洲如此受歡迎後,他接下來馬上寫了一個關於傅滿洲博士各種邪惡故事的小說系列。

在他眾多關於傅滿洲博士的小說出版後,他的小說很快風靡了全歐洲。

最後這本小說的影響力蔓延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在1924年被美國的好萊塢搬上了大銀屏,開始通過電影的媒介廣為傳播起了這個角色。

相比於歐洲,美國人當時對華人的情緒同樣不是特別好,甚至當時他們還出臺過相關的排華法案來限制華人在美國的工作。

從這方面來說,傅滿洲博士在美國同樣是有著巨大市場的。

在小說轉換成電影之後,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徹底深入了許多西方人的內心中。

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下,因為對事實不夠了解,所以不少西方人就產生了以為傅滿洲博士在歷史中確有其人的錯誤想法,以為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邪惡的人存在。


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拿我們武俠電影中的陳真來說吧,在歷史中,霍元甲這個人確實存在過,但是霍元甲的弟子陳真在歷史中卻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在上個世紀許多香港電影的狂轟亂炸下,使得陳真這個形象深入了人們的內心,然後才使得一些人產生了以為陳真在歷史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這種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由此我們也不難想象為什麼那麼多西方人會產生出以為傅滿洲博士在現實中確實存在的想法。

傅滿洲博士在20世紀的西方廣為流傳,除了二戰爆發、西方和我們走在同一戰線時有所消停之外,在20世紀的中早期以及後期,傅滿洲博士這個角色一直在他們的各種電影中出現。

一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傅滿洲博士的電影才慢慢在歷史中減少了起來,一直到現如今,雖然西方的各種媒體上一直有著傅滿洲博士的形象出現,但是已然沒有了早前那般龐大的曝光率。

這就是西方很多人以為歷史中存在、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韓國人口中曾經統治了我們大半土地的檀君

接下來我們再瞭解一下存在於韓國神話中但是被韓國人當成了真實歷史人物的檀君。

在韓國人的教科書記載中,檀君是一個大概出生於400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大概在我們傳說中的唐堯時期出生,是韓國曆史中檀君朝鮮的開創者。

檀君所開創的王朝統治區域非常龐大,在4000年前到公元前幾百年前的時代裡,一直長期統治著我們的東北、北方、中部以及日本島的大部分地區。





在他們的說法中,這位檀君活了大概1000多歲,在退出權力巔峰之後,前往一座山中做起了山神。

在他們上個世紀開啟了尋找文化自信的熱潮後,這些事情就被他們明確記載在了自己的教科書中。

雖然可能活了1000多歲的記載並不會在教科書中寫明,但是關於檀君以及檀君朝鮮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寫了下來。

在他們自己的說法,檀君的歷史是韓國曆史中一位和尚通過我們三國時期的魏國史書記載,摘錄到他們國家的,但是無論人們怎麼翻閱三國時期的史書,都一直找不到韓國人所說的這個記載。

所以通過這方面,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歷史中是不存在檀君這個人物的,這只是一個野史、神話中的人物。

但卻因為韓國人尋找文化自信的原因,從而被他們在教科書中當成了事實存在的歷史人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令人感到搞笑的問題。

甚至我懷疑,韓國人現如今那麼熱衷於和我們搶文化、搶歷史,可能就建立在這種把傳說當成歷史的基礎中,才會變成如今這般的模樣。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是很多人相信存在的人物,一個是西方人口耳相傳的傅滿洲博士,一個是韓國人明確記載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檀君,雖然他們一個存在於西方,一個存在於韓國,但或多或少都與我們有著一些關係。


孤客生


在歷史上,確實有好多這樣的人物,他們讓今天的每一個人都相信他們存在,但是歷史上,他們卻並不真實存在。

曹雪芹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每一個人都知道他,但是另人失望的是,在歷史上可能並沒有這個人,因為《紅樓夢》是隱語小說,為了避免文字獄,許多作者都會選擇使用筆名署名,曹雪芹也不例外,它只是一個筆名,而歷史上卻找不到他的痕跡。

專家說曹雪芹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說的言之鑿鑿,又有板有眼,但是根據《五慶堂遼東曹氏宗譜》的記載,曹寅是有一個兒子叫曹顒,但是曹顒死的時候只有25歲,卻並沒有子嗣,所以曹雪芹根本不是曹顒的兒子。

施耐庵

又是一位大佬,是《水滸傳》的作者,這個“施耐庵”可能也就是筆名,其實並不存在,在《水滸傳》中,有很多的地名是明朝地名,但是施耐庵卻是元末人,有很多地名在元末的時候還不存在呢,所以施耐庵未必是有其人,只是金聖嘆後來刪編了70回版《水滸傳》署名了施耐庵,後來人民出版社也署名的了施耐庵,這樣一來,《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逐漸被大家接受,也成為了大家公認的作者。

其實在古代的詩詞大家地位很高,在今天的小說作者也是名利雙收,但是在古代,寫小說的作者卻是不入流的職業,甚至會因此喪命,所以很多小說作者都是寫的筆名,並非真有其人,施耐庵還有一種說法,是山東的語言諧音,意思是“實乃俺”,這個筆名的意思就是說,其實是俺寫滴!

福爾摩斯

說到福爾摩斯這位破案的天才,你是不是會有點驚訝,原來你一直佩服的探案大神其實是虛構的人物。

福爾摩斯是阿瑟·柯南·道爾塑造的天才偵探,雖然福爾摩斯是假的,但是阿瑟·柯南·道爾卻是真實存在的,是他引領著偵探小說走向了巔峰,他讓偵探小說,風靡全球!



歷史上你以為真是存在,其實不存在的人還很多,例如:陳世美、羅成、李元霸、宇文成都、陳真、八賢王、穆桂英、花木蘭、貂蟬等等。這些人物都是家喻戶曉,被塑造的有血有肉,足可以以假亂真,很多都是人們心中的正義形象,也體現出了人們對於美好和英雄的嚮往!


我是【野史日記】,優質領域歷史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點贊、留言交流~


野史日記


很多的。比如《水滸傳》中的武松,去杭州旅遊的朋友,在西泠橋附近都會看到一個武松墓。然而梁山好漢中,正史中確定存在的,其實只有一個宋江,其他人都是附會上去的。最早是《宋江三十六人贊》出現的三十六天罡,然後到《水滸傳》又加入了七十二地煞。墓是怎麼來的呢?無非也是清朝人以訛傳訛,民國才建起來的。

還有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周倉,給關公扛大刀的將軍。去當陽旅遊的朋友,當陽市區可以看關帝陵,當陽市兩河鎮有個周倉墓,在麥城遺址附近。其實周倉也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人物,更早可以推到元代《三國志平話》中,總之正史《三國志》和裴松之注都沒有的。這又是個小說人物被歷史化的現象。

另外就是四大美女的西施和貂蟬。《史記》沒有西施,《後漢書》《三國志》也沒有貂蟬。西施的故事在東漢野史《越絕書》才提到,在此之前不過是一個美女符號,沒有任何事蹟;貂蟬的故事也是元代戲劇和《三國演義》有的,在正史上和呂布私通的只是董卓一個無名婢女,大約可以看做貂蟬的原型。


林屋公子


馬上想到福爾摩斯!



柯南道爾創造的這個著名人物,幾乎成為神探的代名詞。當爵士寫下一系列福爾摩斯探案集之後,神探夏洛克成為全歐洲乃至全世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著名神探。以至於真的有很多人遇到疑難問題寫信甚至直接跑到貝克街221找福爾摩斯。聽說後來真的就有一幫人按照福爾摩斯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代為回信。



在爵士寫到時,覺得這種通俗小說不很入流,影響了自己在正統文學上花費的精力,決定結束福爾摩斯的性命,結果遭到廣大讀者的強烈反對,甚至有發出致命威脅的。柯南君才明白,原來一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一旦形象立住,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再也不屬於原作者了。




幸好怹老人家順應了民意,後來又寫出來一系列新的福爾摩斯探案故事。

曾經是我的枕邊書,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陪伴我無數夜晚,睡前必看。



如果以後有機會去英國,除了大英博物館,第一要去的地方就是貝克街,福爾摩斯故居。一個虛構人物居然有真實的故居!這個回答太貼切了吧。另外,除了作者柯南道爾本人是爵士,在出版一百年後,福爾摩斯也被英國王室授予爵士稱號。給一個不存在的人封爵!好吧。



新版的卷福拍的也是不賴。


冬寒油畫工作室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那麼一些虛擬的人物形象,經過時間的傳承被很多後世人認為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事實卻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存在。

特別是在一些名著中,很多人物都是作者自己創作出來的虛擬人物,這些虛擬人物都是一些非常厲害的絕世高手或者有傾國傾城之貌的曠世奇女子。

虛擬人物一:李元霸

在古典小說《說唐》以及評書《隋唐英雄傳》《瓦崗英雄》《興唐傳》中有一名天下無敵的英雄李元霸。特別是在《說唐》中李元霸簡直就是天下第一殺神,不知情的人肯定以為李元霸是一個七尺彪形大漢,但書上是這樣描述他:骨瘦如柴,尖嘴猴腮,兩臂力大無窮,有萬鈞之力,無人可敵,武器是一對總重800斤的大金錘,坐騎是日行一萬,夜行八千的“萬里雲”。

李元霸在這些書上以天下第一好漢的名頭,拿下了輝煌戰績,輕鬆擊殺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天下第三的裴元慶幾個回合就被擊敗。這些還不算什麼,最誇張的戰績就是以一人之力擊退十八路反王大軍。


十八路反王大軍到底有多少呢?據書上所寫不多不少一共185萬人,而李元霸這個殺神靠一匹馬,一雙金錘在一下午時間硬是把185萬人殺得只剩65萬人,這個戰績分分鐘把戰神白起秒殺。

大家仔細算一下,一下午我們暫且算他6個小時的時間,在這6小時裡,李元霸一共殺了120萬人,平均每分鐘殺3333個人,也就是說每秒鐘他得殺55.5個人,這樣一個恐怖的數字他是怎麼樣辦到的呢?

我們結合他的坐騎萬里雲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日行一萬,夜行八千,這個速度確實了不得,已經快趕上現如今我們飛機的速度了,就算這些人想跑也是不可能的了,只能乖乖的等著被殺。只可惜的是這樣一個人物是虛擬的,因為這樣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虛擬人物二:展昭

在《三俠五義》中,包青天包拯有一幫能人圍繞在他的身邊,其中就有江湖俠客展護衛,這個展護衛展昭在書中是一個重要人物,展昭氣宇軒昂,武功高強。

每當在包拯陷於危難之際,基本上都是展昭來保護包青天的人身安全,化險為夷安全而退。包拯在展昭等人的保護和協助下,偵破了一些列的要案大案。


這本書主要是講述包拯如何調動江湖俠客的力量去解決一切疑難懸案的故事。這本書裡的“御貓”展昭的俠客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雖然他是《三俠五義》中的重要角色,但是遺憾的是歷史上卻查無此人。


雨霽視角


在我們流傳的楊家將的故事中有諸多人物都是虛構,他們並沒有真實存在,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由於百姓習性的文化的原因,他們一直存在歷史當中,還顯得非常活形活現,就像真實存在的那樣,導致很多人信以為真。


比如楊家將,有很多任務,都是不存在的。楊家將中楊業,楊延枝,楊文廣都是真實存在的,在歷史資料中都能詳細看到,,但是對於穆桂英,佘太君等這些女將都是虛構的,
歷史上並沒有穆桂英掛帥,佘太君出征這,些歷史故事他們是通過人們口頭相傳,一步一步的虛構起來的。。
佘太君並不是真正的姓氏,而是姓折,由於口音所以才叫佘太君,歷史上表現的那麼厲害,或許出征過幾次,但是都是默默無聞,在歷史資料中,根本看不到。

而對於穆桂英來說更是子虛烏有,穆桂英本姓慕容,由於慕容和穆,讀起來差不多,所以一錯再錯。


他們不存在,都是虛構的,那麼肯定會有人知道,為何沒有像人像大眾普及這些呢。

主主要是因為百姓們即使知道是假的,但是依然津津樂道,他們所代表的,不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信仰,一種英雄,一種悲壯,楊家將結局是悲壯的,恰恰符合了中國的悲情文化,而且他們一直是為了忠君愛國,不幸遭小人排擠,即使一直受到排擠,依然敢於面對國家危難忘掉個人損失,挺身而出拯救國家,這恰恰是符合統治者所需要,所以他們總是大力的宣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相信的原因,這也是與一個朝廷的主流宣導有關



他們的存在,與大眾的娛樂方式有關係,或者說跟大眾接受事物的方式也有關係。


古代的時候,大部分依靠口頭相傳,或者依靠說說戲劇等形式,沒有人會考究他們的真假,只要觀眾感到滿意,怎麼做都行,所以才會想辦法加一些故事情節,對於楊宗保人物也是不存在的,但是隻要感覺合適,照樣可以,比如還有四郎探母等情節,更是顯得活靈活現,這完全是依靠藝術所存在的,
藝術是文化的體現,所以既然是假的,我們依然相信,而本質上則是表達了借古諷今,藉助楊家將的故事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特別是宋朝的時候,小人當道,大眾的心靈需要排遣,所以才會出現,即使是假的,依然相信是真的情況

束竹醉


子虛烏有的人,卻認為他存在,一定是有過人之處。

歷史上很多並不存在的人物,有幾個你仍然相信存在著?

還有的人起先認為存在,後來覺得不妥,把他從中學教材中刪去。

花木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

最早花木蘭出自《木蘭辭》,小編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這篇課文,花木蘭是當之無愧的“好女”,徵壯丁,父親年紀太大,弟弟尚且年幼,一家人苦於沒有辦法,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所行十二年,戰功赫赫,受到天子召見,而且把自己掩飾的很好,絲毫沒有被發現自己是女兒身。

功成名就,卻淡泊名利,一些男子都做不到的事情,她卻做到了,所以人們願意相信,花木蘭真實存在過。實際上她只是文學中塑造的人物。

蘇小妹

蘇小妹,傳聞中大文豪蘇軾蘇轍的妹妹,這個人也是虛構出來的。

野史載其名蘇軫[zhěn],是當時出了名的才女,坊間流傳蘇小妹的故事非常多,“三難秦觀”更是膾炙人口。然而,她並不存在。是虛構出來的人物。

蘇軾平生喜歡書信與親人朋友,其書信被後人整理成文,現存的蘇軾親筆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給自己的弟弟蘇轍。兄弟二人的信件中從未提起有這個“妹妹”。

蘇東坡的詩詞中有紀念亡妻的,有寫給弟弟的,但是沒有一篇提到這個妹妹。

扁鵲

這個人物更神奇,生平事蹟近“妖”,真是手握“起死回生之術”,而且關於扁鵲的考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起先認為存在,後來覺得不妥,把他從中學教材中刪去,但是《扁鵲醫書》都找到了,還不能證明他的存在嗎?

我們很少會系統的看歷史,很多人中學歷史課結束後,再也沒有機會閱讀歷史方面的知識,所以歷史課本的編著有普及一般常識性知識的義務,這樣內容的編篡必須嚴謹,刪除有關爭議的地方,2017年教科書刪除扁鵲的事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根據各種文獻記載,扁鵲公元前695年給蔡桓候治過病;公元前655年左右,給虢虢太子治過病;在公元前385-357年之間給齊桓候治過病;在公元前309年,給秦武公治過病。這期間的時間跨度長達300年,難道扁鵲活了3個世紀?

人活這麼久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便刪除了扁鵲的事蹟,以後怎麼說,就等著官方的解釋了。

我鬧不清楚的是,衛青,霍去病,都被歷史書刪除了,難道他們也不存在?恐怕不是這樣?

保家衛國的不學,學趨炎附勢,卑躬屈膝的嗎?


良人說史


在過去,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大部分人民對歷史的瞭解,主要依靠評書和戲曲。而評書的創作者,往往是一些不得志的文人,這些文人將自己的期盼和好惡,都編寫到評書、戲文裡面,在民間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很多歷史人物遭到了抹黑——比如北宋的名臣龐籍、唐朝名將蘇定方,就被民間文藝醜化成了奸臣。


民間文藝很多地方不可信,事實上,被視為信史的《二十四史》裡面,同樣存在著很多矛盾之處比如《南史》和《梁書》,《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裡面,有很多細節存在著矛盾。

有的任務,在歷史上並不真正存在,但是,因為多種原因,導致這個人物深入人心,以至於很多人相信這個人確實存在。比如,著名的鬼谷子。

神奇的鬼谷子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鬼谷子堪稱是神一樣存在的人物——鬼谷子精通軍事,著名的軍事家龐涓和孫臏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同時,鬼谷子的門生還精於時政,擅長縱橫捭闔——比如大名鼎鼎的蘇秦和張儀,也出自鬼谷子的門下。

更神奇的是,時至今日,很多從事占卜行業的人,也將鬼谷子視為行業祖師。並且,世面上很多“哲學”書,也是掛在鬼谷子的名下,比如前幾年,風靡一時的《鬼谷子的局》。


鬼谷子的影響力堪稱持續二千年,而且深入人心。幾乎沒人對鬼谷子這個人是否存在持有質疑態度。但從嚴謹角度來說,鬼谷子只能算作是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中的人物,可以等同為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鬼谷子傳說的由來

關於鬼谷子的記錄,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過一筆帶過的記載:蘇秦自稱自己師從鬼谷子。

按照蘇秦生活的時間線來推算,蘇秦大約是周朝周赧王在位期間的人物。鬼谷子作為蘇秦的老師,大致生活在東周末年。

當時的中國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態,墨家、法家、儒家互相論戰、遊說,攻擊對方的理論不足。尤其是儒家的孟子,對張儀和蘇秦這種人,更是深惡痛絕。


但是,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大約和鬼谷子同時代的先秦諸子,居然沒人提到過鬼谷子這個人,這無疑讓人感到很詭異——要知道,傳說中的鬼谷子的才能,以及強大的影響力,不可能不被先秦諸子所重視,從而留下蛛絲馬跡的記錄。

因此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鬼谷子或者是蘇秦虛構出來的,然後被司馬遷錄入《史記》中,或者,是司馬遷虛構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