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今天我們準備為大家介紹《法書至尊·十大楷書》

(點擊標題鏈接查閱前文)中的《崔敬邕墓誌》。作為《十大楷書》系列叢帖中北碑書法的代表,這本墓誌是如何從眾多經典魏碑作品中脫穎而出的?

先來看看歷代書評中對這本帖的記載: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清潘寧跋記雲:“善鑑者評為妙在《張猛龍》《賈使君》兩碑之上。

清楊賓《大瓢偶筆》雲:“南北朝書雖多生強,而古意猶存,若《張猛龍》《崔敬邕》碑,則精拔粹美, 妙不可言矣。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清何焯《義門先生集》評說:“入目初似醜拙,然不衫不履,意象開闊,唐人終莫能及,未可概以北體少之也。六朝長處在落落自得,不為法度拘局。歐、虞既出,始有一定之繩尺,而古韻微矣。宋人慾矯之,然所師承者皆不越唐代,恣睢自便,亦豈復能近古乎?山谷稍黠跳而學《瘞鶴銘》,故能倔強一時。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清吳世芬評曰:“魏晉人書,法帖率傳摹失真,賴碑誌猶存,可想見古人筆法,然如此刻之幽深無際,古雅有餘者,見亦罕矣。”道出了此志的價值。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原碑遺失,拓本誤裁?


自康有為大力宣揚“魏體”“魏碑”概念後,北魏書法才被人們廣泛重視。以《崔敬邕墓誌》為代表的北魏墓誌楷書則是“魏體” 之典型書風。《崔敬邕墓誌》,全稱《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誌銘》,又名《崔貞墓誌》。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刻。清康熙十八年(1679)於直隸安平縣(今河北衡水)出土,康熙三十年冬,縣令陳宗石砌入縣學鄉祠壁間,未幾即佚。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此志拓本極稀,舊說此志出土後僅拓數本,隨即掩藏,故原拓極不易得。民國方若撰《校碑隨筆》時僅見五本(後合為四本)。

一為華陽卓氏半冊本(存後半),曾經王懿榮、劉鶚、端方遞藏。

二為揚州成氏本,曾經劉鶚、王瓘遞藏。

三為合肥劉健之淡墨本半冊 (存前半),曾經江標、劉健之、端方遞藏,至端方得華陽卓氏半冊本,乃將兩本合而為一,今藏上海圖書館。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館藏號:19A358

四為蘇州某氏本,曾經 莫枚、劉健之、羅振玉遞藏。

五為武進費念慈藏本,曾經陳豫鍾、李鴻裔遞藏,後歸費念慈,今藏上海朵雲軒。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近年亦有新發現之本, 冊後有清雍正十三年(1735)山陰潘寧題跋,今藏南京博物院。以上拓本均為剪本,故志文行款不清。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中所錄整紙圖版乃是據剪裱本改裝而成,此改裝本為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約近原石之貌。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此志志主崔敬邕見載於《魏書》 《北史》之《崔挺傳》後,志文與史籍所載略有出入,可補史之缺誤。又據王士禎記載,此志原石祖、父名位列於標題之前,承此説者有武億《授堂金石文字續跋》、黃本驥《古志石華》、李宗蓮《懷岷精舍金石跋尾》等。但趙萬里編《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對此仍存疑,故其改裝本仍將標題置前。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墓誌原石首行文曰"祖秀才諱殊字敬異,夫人從事中郎趙國李烋女。父雙護中書侍郎冠軍將軍豫州刺史安平敬侯,夫人中書趙國李詵女,"此類將祖 、父銜名列於墓誌標題前的撰文樣式在金石例極稀見。後世裝裱拓本者多將墓誌標題"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大中大夫臨青男崔公墓誌銘"字樣剪裁挪移到祖、父銜名前。

為什麼它是魏碑的代表作 ?


此志書風屬“洛陽體”,志石雖出土於河北,但在北魏後期,傳習“洛陽體”楷法已蔚然成風,各地碑誌、造像記上的楷書都與北魏宗室元氏志“斜劃緊結”的楷法同調,這種體式也是北魏洛陽時期銘石書的主流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