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用徠卡和哈蘇是什麼體驗?

問心問得幾回真


我自己算是徠卡和哈蘇的老用戶了,下面分享一下這兩個品牌產品的使用體驗

先說徠卡吧,我的第一臺徠卡是90年代的徠卡M6,這臺相機繼承了徠卡一如既往的堅固與紮實,上手給人的感覺非常可靠,事實也確實如此,這臺相機到現在我已經使用了20年,拍了無數卷膠片,到現在機器的狀態依然非常好,可見徠卡產品的質量確實很可靠。徠卡M6相機剛一上手確實不容易,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有全自動對焦的相機了,用到徠卡的黃斑聯動對焦系統,需要很多時間來學習他、適應他、瞭解他,當你完全掌握他的拍攝方式後,還是比較好用的(但是對焦效率和準確度依然無法和自動相機相比)。後來因為喜歡徠卡這個品牌,又入手了徠卡的數碼相機M9、M240,以及上世紀50年代的第一臺徠卡M卡口相機M3,當用過M3之後,才發現M3的取景器是最明亮的,1.0的放大倍率,搭配50mm標準鏡頭,那種取景體驗真的是享受,M6感覺是在開倒車,取景器相比M3感覺比較渾濁,也不夠明亮通透,到現在最喜歡的是徠卡Q這臺相機,自動對焦速度堪稱頂級,畫質也非常好,雖然是電子取景器,光線好的情況下真的不輸優秀光學取景器,明亮通透。

再來談談哈蘇,如果徠卡是135系統的王者,那麼哈蘇就是120系統中的皇帝,哈蘇和徠卡之間相同的是,他們都擁有全球最頂級的相機生產工藝以及技術,他們生產的相機同樣精美、可靠。不同的是哈蘇因為是使用120規格的底片,因此機身體積更大,沒有135系統便攜,但換來的是更加出眾的畫質。

另外一個不同是,徠卡是及機身、鏡頭技術於一身的企業,而哈蘇只造機身,他的鏡頭全都依靠蔡司生產,蔡司也是當年最牛的光學生產商之一,這種強強聯合也給哈蘇的產品提供了最高畫質的保障。

使用感受方面,哈蘇的120相機操控非常快速便捷,採用鏡間快門的設計,在商業蓬拍方面擁有較大優勢。我手裡有一臺哈蘇最經典的SWC相機,當年買的一臺二手,這臺相機是固定廣角鏡頭,頻繁使用也有接近15年了,現在的狀態依然完美,可見其製造工藝的精湛。

如果徠卡相機能經歷戰爭這樣惡劣環境的考驗,那麼哈蘇也不輸徠卡,哈蘇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攜帶的相機,雖然是特殊定製,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哈蘇在工業設計方面的優勢。

這兩個品牌的產品當年都以可靠、最頂級的成像畫質著稱,但如果把時間拉回到現在的數碼時代,他們的產品跟其他日本廠商的品牌相比,無論是性能還是價格,都沒有任何優勢了。


YY行攝世界


幾年前從杭州回家,火車上遇到一大爺,當時就已經近七十了,他是杭州人。他看我帶著攝影包和腳架,就和我聊起了杭州,從西湖風光,聊到攝影器材,大爺都娓娓道來、頭頭是道。後來才知道他早年曾是鳳凰廠的光學總工,我當時也是人云亦云,非常迷信萊卡和哈蘇,雖然自己沒有玩過,那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總覺得什麼佳能啊,尼康啊(那時索尼還完全沒名氣)和這兩大牌比起來,那是完全不值一提。但是在大爺看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認為日本這倆公司雖然是後起之秀,早期也不乏“剽竊”德國佬的技術,但是他們虛心,他們進步,他們貼近市場,他們理解消費者的需求 ,不像德國佬那樣傲慢自大,行為僵化。再就是日本的電子化水平已經開始超過德國,計算機設計技術在鏡頭光學設計方面的使用、日本高水平數控機床以及日本人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為日本相機趕超德國品牌奠定了基礎。他還顛覆了我的“定焦情結”,說:“大三元的變焦已經幾乎可以替代定焦了。”他說,即或是萊卡、哈蘇確實有他們的一些頂級技術,如特殊的色彩,也就是所謂的“德味”,這些屬於藝術層面而非技術層面。“你為了那3——5%的功能,去花整整三四倍的價錢,值嗎?你看有哪個影樓在用萊卡、哈蘇。”


陳亞平31


用高檔昂貴攝影器材的人,究竟都是為了什麼呢?誠然,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裝”,即便是單反相機,也有很多人長期使用全自動傻瓜模式,這樣的人,確實很容易就見到。


拋開這些裝的人,拋開裝的體驗,那麼,徠卡或者哈蘇,究竟可以帶給你怎樣的體驗呢?


以下我的一點分析和看法:


一、徠卡相機,也分為很多種


A,徠卡貼牌的松下相機,這種體驗,相信大多數人都可以想象得到,因為大多數人都用過類似的松下相機,所以就不額外說了。

B,徠卡自己的一體機,比如說徠卡Q,這種相機,其使用體驗如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用拍照手機的感覺了,這種徠卡Q,其實和你的拍照手機差不多的感覺。當然,你可能覺得我是在開玩笑,但是,實際上,拍照的這個感覺,或者說拍照的這個結果,確實是和用手機拍照非常接近的了。

徠卡M旁軸相機,這是最最最純真的徠卡,也是徠卡迷最最熱愛的徠卡,對於徠卡迷們來說,使用這種相機的體驗是無與倫比的


C,徠卡的單反相機,這個膠片的也有,數碼的也有。膠片的徠卡,就是和佳能尼康美能達賓得的膠片單反差不多的感覺了。數碼的徠卡單反,這個口碑和評價都不高,甚至可以說確實是徠卡的一個敗筆。

D,徠卡的M系列旁軸相機,這個是徠卡的經典,也是最最純正的徠卡相機。對於這種相機的使用體驗,不懂的或者不喜歡的,會覺得生不如死,會覺得極其的反人類和不好用。但是,對於喜歡和熟悉徠卡M的人,卻感覺是酣暢淋漓,極其的爽,認為世界上再也不會有比徠卡M更好的相機了。


二、哈蘇相機,也分為很多種


A,哈蘇最近這些年,透支品牌價值,貼牌或者搞了一些昂貴的但是並不受市場認可的東西。購買了這種相機的人,如果是真正的土豪,如果只是拿九牛一毛購買的,就當買了一個玩具,心理不會有什麼不好的想法。但是,如果你本身不是那麼有錢,購買了哈蘇的這類產品,你就會,唉,我怎麼說呢?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啊,況且,二手也不值錢啊!


B,哈蘇膠片單反,簾幕快門的,這種也不錯。但是對於三腳架的依賴比較嚴重。並且,對於室外使用閃光燈拍攝來說,基本上沒法用。


哈蘇膠片單反,這個很簡單,但很可惜,這個的價值主要是蔡司鏡頭的價值

哈蘇數碼後背,這個可不得了,商業攝影的頂級利器


C,哈蘇膠片單反,鏡間快門的,這種也不錯。快門聲音輕柔,並且,對於室外使用閃光燈拍攝來說,只能首選這種機型。


D,哈蘇和富士聯合開發的一種xpan機型,這種機型,用起來很爽,確實是很爽。


哈蘇XPAN,這是一款非常經典的全景相機,凡是用過的,沒有一個不覺得爽的,嗯,爽啊!


E,哈蘇現在的王牌,數碼後背,這種很貴,畫質很好,但是對於三腳架也是很依賴的,並且基本上沒有什麼手持的快速抓拍能力。但是,對於高端商業廣告攝影來說,哈蘇數碼後背,配備鏡間快門鏡頭,確實是很難被取代的了。


三、徠卡和哈蘇的差異


1,徠卡更多的是品牌價值,是玩具

2,哈蘇更多的是商業價值,是工具


3,徠卡最最根本的,是徠卡M系列的鏡頭的價值

4,哈蘇最最根本的,是機身的價值,嗯,你知道哈蘇的鏡頭不是哈蘇生產的嗎?


5,機身,相對來說,附加值較低,並且可以用中低成本複製高檔機身,但是,不可以用中低成本來複制高檔鏡頭。


6,徠卡相機,可以帶出去街拍。

7,哈蘇相機,很難帶出去街拍。


綜上所述,使用徠卡相機的人往往會更有自豪感一些。尤其是是使用徠卡M相機的人,自豪感是頂級的。


而使用哈蘇相機的,基本上都是職業攝影師了,即便是一流的職業攝影師,往往也覺得自己沒有被當成主流的攝影家看待,而內心往往憤憤不平的了。


光線攝影學院


把我們微信號上的粉絲評論搬過來吧,在這裡就不顯示粉絲們的暱稱了:


有人說,沒玩過 Leica M 就不算玩過徠卡。

這話雖有些偏激,但卻說明 M 系列在眾多徠卡死忠粉心中的重要地位,從1953年延續至今的 M 系列,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經典了。

而 Leica M10 作為最新一代的 M 機,自然也有許多忠實擁躉。不僅是卡粉們對此心嚮往之,還有許多初接觸徠卡的人也被它吸引。

那麼,擁有一臺徠卡 M10 是什麼體驗呢?



@1

我是 M10+50 1.4 配置,怎麼說呢,有很多場合它是滿足不了你的,但是你不會嫌棄 M10 給你帶來的不便,只會越來越喜歡它。

@2

懂的人不用問,問的人多不懂。好幾次有人問及我的M10相機,我都說是"旁軸相機",不提徠卡也罷!


@3

有了 M10 以後,一票紅圈躺在防潮櫃裡恆溫恆溼,除了不能孵個小紅圈蛋蛋,燒電費、佔地方樣樣齊了,想出吧,又捨不得任何一支,不出吧,使用頻率遠不如 M。給咱來個 M 轉接環吧,自動對焦?咱!不!需!要!


@4

剛從芬蘭回來,零下三十多度。徠卡 M10,一點問題沒有!


@5

比較過才知道,什麼是徠卡味?就是和別的機器不一樣,M10 和 M-P 雖同出一轍血統純正,但 M10 更像是女人的味道,顏色清新淡雅 體態輕盈纖細,M-P 如大叔加雪茄沉穩厚重味道。至於 M9 沒用過,都是好機器。


@6

買 M10,像正宮,重要場合大時大節,撐場;買Q,像妾室,喝喝咖啡上上街,帶著;買M6,像情人,哪天想玩新鮮感,揣著。再有錢,多買幾部,那就後宮三千佳麗,自己做皇上,但,命不久已!

我 M10 是銀機銀鏡,M6 是黑機黑鏡,不過還是最愛露銅,什麼時候才可以擁有......


@7

我覺得掃街沒必要強烈追求大光圈,掃街太誇張的景深不是特別好,除非拍一些關注比較強的題材,其實 F2 就足夠可以了,再加上像 M10 這種高 ISO 都不含糊的機身,快門速度依然可以保證安全。


@8

因為上了M10,就喜歡上攝影了,在中毒的路上....

@9

大愛 M 系。只不過,上了此 M 卻沒了彼 M(money)。


@10

昨晚夢見我的 M10 突然開不了機了,我哭了,然後又驚醒,發現我根本沒有M10,哭得更厲害了......

@11

腰包比 M10 還薄了......


@12

徠卡可以讓我更加認真的拍照,感悟生活記錄美好,只專注拍照,不花哨。 徠卡改變了我的生活。

@13

利用業餘的間歇玩了十年攝影,技術卻不見精進,算算在隔壁大法家前後也花了十萬了,去年入手徠卡也花了十萬出頭,很多人問值不值得?其實我就這點愛好,關鍵因為這愛好在當年追老婆的時候一路過關斬將加分不少,所以,挺值的!


@14

當你用上徠卡,學會用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那種油然而生的感覺就只能在徠卡的取景窗中體會到,我喜歡用旁軸,因為我的眼睛就是測光表,可以選擇自己想用的一切參數,用其它的單反,我的眼睛和光線感知能力會慢慢退化......


@15

我可以這輩子沒有車,但我這輩子不能沒有徠卡,交通方式很多種,出租,公交,地鐵,共享單車,走路,高鐵,飛機,選擇哪個都可以。

但是徠卡的色彩,成像,體驗,情懷是沒有替代者的。徠卡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體驗攝影,更多的是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更多的東西,更細節的東西,讓我的生活有意義!


@16

徠卡,不說了!再怎麼奶、它也是徠卡,再怎麼噴、它還是徠卡!徠卡,就是徠卡!


以上都是真實用戶們的體驗。你可以說用徠卡、哈蘇這樣的相機是裝逼,但抱歉,用這種相機所帶來的體驗真的是其他相機所沒有的。只有真正擁有過,才會懂。所以也希望大家不要總覺得用這種昂貴的相機就是裝逼。

另外,如果對徠卡、哈蘇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君峰影像”,也會不定期地放送一些攝影技巧、大師作品欣賞等。


君峰影像


我的徠卡35mm2.8,E55,以下照片都是M檔Jpg直出。最大光圈可用,如果縮小兩檔更加銳不可當。顏色過渡細膩自然,畫面油潤,這就是徠卡的味道!

徠卡鏡頭在全世界銷售最大的區域市場恰恰就是相機王國日本,這種數據就是最好的說明!











瀹茶沽酒鄉下人


單反玩過佳能550D、5D2、5D3

徠卡玩過膠片MP,數碼M240、M10和M10M

哈蘇503CW和哈蘇X1DII

什麼體驗?總體說除了快速對焦不及單反外那剩下的都是爽!

當然 肯定有虛榮的成分 但那精細的工藝和紮實厚重的成像 真是誰用誰知道

而且你會靜下心來思考...

最起碼對於我來說是這樣

徠卡:徠卡的精髓是M系列 獨特的旁軸取景 嬌小的體積 濃厚的色彩 百年的歷史等等...隨便百度下會看到很多 我個人的體會是 上手沒有單反那麼快 畢竟手動對焦需要熟練一下 抓拍會受限制(對於新手)學會超焦距和估焦後會有所改善 但無論“前輩們”怎麼說我總覺得還是沒單反來的直接 就好比你再是高手只有把98K也不如單獨拿把MP9安心吧[呲牙] 所以你如果接受徠卡 就要知道 你一定會放棄些題材 放棄無論什麼都能拍的想法 但同時也會讓你倍感放心 德國嚴謹的做工優秀的品質 簡單的操作 讓你迴歸單純的攝影 留住那屬於你的瞬間 我承認 我愛徠卡[呲牙]

哈蘇:70餘年品牌的歷史 在這個時代沒被淘汰 就一定有它優秀的東西 所以我沒忍住[捂臉]嘗試了經典的503CW 和 新上市的X1DII,底大一級壓死人 這句在膠片時代的鐵律今天一樣適用!經典的外形 極致的色深 超高的寬容度 這些都是徠卡做不到的 尤其是在擴印之後。效果及其明顯 中畫幅 老大哥必須給力是不是 尤其在X1D系列別體積降下來之後 這貨...真香 人無完人 哈蘇也一樣(中畫幅的通病)自動對焦 只能說是能用吧 關鍵的時候我更喜歡手動才會安心 這貨的自動對焦不是簡單的拉風箱 而是稍微不高興就給你對不上 對不上[捂臉]

攝影是我的愛好

單反讓我開始接觸攝影

徠卡讓我愛上攝影

哈蘇讓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千里孤風


只用過哈蘇X1D,但實話說照片好不好,跟設備差別不大,主要還看相機後面那顆頭,順帶發兩張比較解毒的作品。




指尖上的技術


只有一臺徠卡m7,第一就是拿著相機的感覺,壕氣沖天!畢竟加鏡頭5萬多的東西拿著就能收貨羨慕的目光,其實徠卡不太適合商業之類的攝影,更適合慢慢悠悠的去拍,畢竟算是個大玩具。





寒暄676


對於專業攝影師而言

其實用什麼相機不重要

心裡滿足感很重要

徠卡能夠提升這種滿足感









張梁emilio


在膠片時代徠卡135 、哈蘇120出的片質素非常棒。現在是數碼時代,群雄並起,各領風騷,徠卡哈蘇剩下的差不多是過去的榮耀,哈蘇高像素機屬於商拍行業了。人工智能AI的發展,未來的相機肯定是與通訊功能緊密合體,我猜測現在的光圈,對焦點,景深,構圖等功能可以拍攝後按攝者意願完成,拍照只需抬手按快門(速度可能需要預設)。攝影的技術環節完全不重要了,好作品就看攝者的思想了。至於哈蘇還是徠卡結局,呵呵,參考現在的古董汽車的歸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