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原本以為,從龍亭公園到“天波楊府”需要轉到龍亭北路才能進入。哪知道,其實兩個景點是連在一起的,出了龍亭公園的西門,就看到了天波楊府景區的東門。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在兩個景點的過渡地帶,建有一座馬拉戰車銅像,銅像基座上書有“天波楊府歡迎您”字樣。這座銅像的構建,對走出龍亭公園的遊客起到了引領作用,是個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天波楊府”作為楊氏府邸,更成為千千萬萬“楊家將”敬仰者心馳神往、馨香禱祝的地方。相傳,楊業的府邸始建於北宋太宗朝,因位於內城西北角的“天波門”旁,故稱“天波楊府”。有關專家在查閱了大量史料後一致認定,從前的“天波楊府”應該就在現在開封體育館一帶。而在上個世紀30年代被日寇搗毀的楊氏家廟“孝嚴寺”,恰好就坐落在這一帶,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專家們的判斷。因為在成書於明嘉靖年間(1507年-1566年)的《汴京遺蹟志》中有“楊六郎宅水泊,在裡城內西北。寺在城之西北隅舊金水門內,即宋太尉楊業之家廟。”的記述,說明府邸和家廟相距不遠。自後周朝開始,開封即有羅城、內城、宮城三重城牆,其中內城也叫“裡城”。文中所說的“金水門”,即“天波門”。“天波楊府”究竟毀於什麼年代,已經無法考證。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現在的“天波楊府”是依據各種史料在1994年重建的。之所以按照宋代一品武官的規制來建設“天波楊府”,是因為楊業生前雖然歷任代州剌史、鄭州防禦使、右領軍衛大將軍、雲州觀察使,最高職務觀察使僅為正四品,但其死後被宋太宗追贈為大同軍節度使、太尉,而太尉是正一品的官職。這種在身後得到更高榮譽和地位的情況,與岳飛在死後30多年才被追封為鄂王的遭遇非常相似。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景區東門是一座單簷歇山頂門樓,門樓上的匾額“天波楊府”為新中國開國上將楊成武題寫。據《楊氏族譜》記載,楊成武將軍為楊業第38代嫡傳後裔。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迎門是一座弧形大照壁,正面為淺浮雕“楊家將征戰圖”,背面書“千古忠良傳世,萬代英烈流芳”12個大字。可能是倉促間建立起來的緣故,照壁顯得有些粗鄙,與“天波楊府”肅穆、莊嚴的風格不太協調。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照壁北是大型實景演出《忠烈千秋·楊家將》的演出區域。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繼續前行,是一座名為“忠烈千秋”的雕塑,楊家四代英雄楊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手持兵刃各據東西南北。持大刀的長者,自然是“金刀”老令公楊業。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由雕塑向北,跨過“白虎橋”,即是楊家的“演兵場”。演兵場北端是“點將臺”。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白虎橋西有一片不大的水面,沿西岸建有一條長廊。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長廊臨水一面敞開,可賞遠近水景;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另一面闢有多個形狀各異的漏窗,透過漏窗,西面的“楊家湖”的景色盡收眼底。從這處小景觀再向北,即是“天波楊府”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築照壁。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照壁正面為隸書“天波楊府”,白底藍字,非常醒目;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背面“滿門忠烈”四個魏碑體字,筆畫生硬,怎麼看都像是電腦打出來的。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天波楊府”第一進正門面闊五楹,為重簷歇山頂。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簷下所懸“天波楊府”豎匾題字與景區東門的題字為同一版本,只是變成了豎寫。仔細觀察匾額所在的簷下,發現木結構大部分還未上漆,一些彩繪也只是半成品。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門內是一堵磚石輔以仿木結構的照壁,其上鑲嵌的幾塊石雕作品提高了整座照壁的藝術品位。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轉過照壁,是府邸的第二進“過廳”。過廳也是歇山頂,但採用了“丁”字脊樣式,即把兩座歇山頂屋頂以“丁”字拼合,進一步提升了建築的美感,也增加了廳堂的進深。簷下匾額“奕世將略”,由年初剛剛去世的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桑凡題寫;語義是說楊氏一門將才輩出、世代英豪。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廳門內兩側有兩尊彩塑,左為焦贊,右為孟良。在“楊家將”故事中,焦贊和孟良都是頗具喜劇色彩的人物,在整個故事裡起到了調節氣氛的作用。二人在歷史上也都確有其人,只是並不生活在一個年代,也不可能是患難與共的戰友。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過廳現在主要用於展示各種仿製的宋代兵器,既有老令公的金刀、楊六郎的素纓蘸金槍,也有穆桂英的秀鸞刀、楊排風的煙火棍。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過廳當中立有一扇木質大屏風,屏心鑲嵌的石材兩面分別刻有“三十六式秘傳楊家槍”簡介和“秘傳三十六式楊家槍圖解”。我始終對僅憑圖解就可以學習某種實用拳術或槍法的說法持懷疑態度,因為那些具有實戰意義的搏擊技術和“廣播體操”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章法。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照例,過廳的東西兩側各建有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是中國傳統建築群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般只有報時和典禮之用。而“天波楊府”的鐘和鼓則因楊家的特殊身份,被賦予了“聚將鍾”和“催戰鼓”之名。我們可以想象當年邊關告急,皇帝下詔出兵,天波楊府敲響聚將鍾,“七郎八虎”聞鍾而動,金革之聲陣陣的場面,該是多麼的讓人血脈噴張、心潮激盪。與鍾、鼓樓這些磚木結構的建築和木材、皮革製成的鼓相比,金屬的鐘保存的年代應該更長。也就是說,“天波楊府”最有可能存留下來的東西就可能是當年的那口聚將鍾。專門記述明代後期開封城市狀況的筆記體方誌《如夢錄》對聚將鐘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再西,是五瘟廟,廟西水坑內有古鐘,僅露鐘紐,掘之不能出,俗傳為楊府聚將鍾。”如果這段文字不虛,說明至少到明末,聚將鍾還是存在的。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過廳背後即是整個“天波楊府”最重要的建築“天波樓”。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天波樓為二層重簷樓閣,面闊三楹,屋頂為歇山十字脊頂,與前面的過廳風格一致。二層簷下所懸“天波樓”匾額由“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清欽先生題寫。按照宋代史學家鄭樵在《通志》中的考證,董、楊兩姓均出自姬姓,因此有董、楊“同姓”的說法。天波樓一樓大廳即為“白虎堂”,是楊業、楊延昭處理軍機要務的地方。白虎堂並非“天波楊府”所獨有,而是對古代帥府軍機要地的通稱。在中國傳統的五行學說裡,東西南北中被分別賦予了一種顏色和一種神獸,即東之青龍、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黃為中央正色,神獸為麒麟。因研究軍機要事的地方一般在帥府的西側,恰處“白虎”之位,於是就有了“白虎堂”的稱謂。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現在白虎堂裡用彩塑再現了“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的場景,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郎八虎闖幽州”。

從未經裝飾的現代工藝天花板看,建成於1994年的“天波楊府”其實並未完全完工。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東配殿的殿額為“英雄蓋世”,裡面是“金刀楊令公”、“七郎闖幽州”、“龍棚赴宴”、“六郎戰韓昌”、“斧砍蕭天佐”等5組彩塑,再現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楊家將”經典故事。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西配殿的殿額為“世篤忠貞”,裡面同樣有5組彩塑,主角是佘太君、穆桂英、楊排風、七娘、八姐、九妹等赫赫有名的“楊門女將”。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孝嚴祠”是“天波楊府”中軸線上最北的一座建築,面闊五楹,單簷歇山頂。簷下“孝嚴祠”殿額左右各懸一橫匾,左為“忠勳世美”,右為“一門忠烈”。“忠勳”一詞出自《後漢書·桓帝紀》“斯誠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慶賀,以酬忠勳。”之句,指盡忠的勳績,亦指盡忠而有勳績的人。門聯“祖德宗功千載英靈撼山嶽,父忠子義一堂威烈震邊疆”是對以北宋“楊家將”為代表的楊氏愛國英雄的最好褒揚。按照《楊氏族譜》的記載,北宋之後,南宋、元、明各代,楊家均有名將為國效力,堪稱武將世家。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祠內正壁正中奉祀的是楊業、佘太君夫婦,左右及東西側壁奉祀的是楊氏一門的其他英雄和宋、元、明歷代皇帝為楊家將授贈的神位。除了佘太君,楊門女將在這裡都沒能得到奉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地位的低下。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祠前的石獸雖非文物,但也應該不屬於可供騎坐的玩物,而某些家長對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基本無視。孝嚴祠的前身為“孝嚴寺”,而孝嚴寺的前身是楊氏家廟。楊氏家廟和“天波楊府”同為宋太宗所賜建。楊業殉國後,六郎楊延昭奏請宋太宗改家廟為寺,以紀念其父。宋太宗不僅准奏,據說還題寫了“孝嚴”寺額,遂有孝嚴寺。孝嚴寺在金末毀於兵火,明代曾兩度重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氾濫,水圍開封城,孝嚴寺部分建築被拆除,用於護城。民國初年,孝嚴寺僅存一座孤寺,沒有圍牆。日寇佔領開封期間,孝嚴寺被拆毀。歷史上的孝嚴寺與“天波楊府”距離很近,但應該不在一個地方。1994年重建“天波楊府”的時候,把孝嚴寺改稱“孝嚴祠”,並把其整合到“天波楊府”的整體規劃中,主要是考慮到這樣可以使景區佈局更合理,也方便遊覽。中軸線西是“楊家花園”,花園中的池水叫“天波碧潭”。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院內亭臺樓榭,山環水繞,碧波盪漾,頗有江南私家園林的氣派。花園的北部有一座單簷二層歇山頂樓閣,名叫“無佞樓”。據說宋太宗非常欣賞楊業不善阿諛諂媚的性格,特敕建“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予以鼓勵。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無佞樓的一樓掛有“開封豫劇博物館”的牌子,但並未開放。把開封豫劇博物館放在“天波楊府”裡,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有點不倫不類。但細一想,似乎也有些道理。因為豫劇作為中國五大傳統戲曲之一,開封是其發祥之地,而在豫劇的劇目裡,“楊家將”故事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豫劇和“楊家將”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遊走開封——天波楊府

無佞樓北是被設計成“天波門”的景區北門,出北門就是龍亭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