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我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样的艺术家,才真正配得上“德艺双馨”这四个字呢?

我想,当然应该是不仅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同时在艺德和品格方面,也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么说来,如今真正当得起“德艺双馨”这四个字的演员或明星,还真是不多呢。

不过我们今天所要说到的这位艺术家,她无论是技艺还是品德,都无愧于“德艺双馨”这四个字。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她从1938年就走上了艺术之路,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善良慈祥的老母亲形象,是我们最熟悉的“老母亲专业户”。

同时,她又是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老师,教出了许多明星大腕,可以说是为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老艺术家,就是欧阳儒秋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我想可能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已经不太记得她了吧?

但她曾经留在银幕上的那些动人形象,直到今天,却依然熠熠闪光。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说实话,我的确是从《巴山夜雨》这部电影,才开始认识欧阳儒秋老师的。

她以隐忍深沉内敛的表演方式,成功塑造了那位痛失儿子的老母亲形象,令人难忘。

但更多的朋友,可能是从《创业》就开始认识她的吧?

或者更早,是通过《赵一曼》和《葡萄熟了的时候》就已经牢记她所扮演的大娘形象了吧?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其实欧阳儒秋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想过要当演员。她家里也没人从事艺术工作。

但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那时,13岁的欧阳儒秋也奋勇地加入到了洪流当中。

而也正是为了宣传抗日,欧阳儒秋和自己的同学们一起编排了许多节目,在自己的故乡安徽萧县进行演出。

他们所排练的第一出戏,是郭沫若的《棠棣之花》。欧阳儒秋在其中扮演那个吹笛子的小男孩。

演出虽然很稚嫩,但却大受欢迎。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1938年,她加入到了抗敌演剧队,从此真正走上了演艺之路。而且这一走,就是一生。

现在,当我们再回头看欧阳儒秋的艺术人生时,我们就会发现,她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她心中的理想,她甘愿付出一切。

而且她和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们一样,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当时抗敌演剧队的条件相当艰苦,但欧阳儒秋和其他队员的热情却十分高涨。

为了抗战,哪里需要,就去哪儿。到了一个村庄,把门板一搭,就成了舞台。他们的节目,很受当地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1941年,欧阳儒秋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坐着大卡车,来到了延安。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她先是被安排进“鲁艺”进行学习。然后在鲁艺实验剧团做演员,演出了《夫妻识字》、《血泪仇》等剧目。

那时她的大儿子还太小,还只是个婴儿,是最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

但欧阳儒秋却忙得一点也顾不上他。每次孩子摔倒,都会本能地叫“妈妈”,而欧阳儒秋每次就都会说“爬起来”。结果到后来,孩子再摔倒,他会自言自语地给自己打气“爬起来”。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后来,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把孩子放进了延安保育院,母子俩一个月只能见一面。

而到了1945年,她要跟随田方等人前往东北,去组建新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这就迫使她与自己年幼的孩子母子分离。

而再见到孩子时,却已是几年之后的1949年了。她因为拍戏路过北京,才有机会母子相见。

但这时,她的儿子已9岁,已经不认识她了。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欧阳儒秋来到东北后,先是在东北文工团当演员。后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她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电影演员。

1948年,她在电影《光芒万丈》中扮演了周妻这个角色,随后参加了《赵一曼》的拍摄,并从这部电影开始,她确立了自己“银幕老太太”的定位。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但问及欧阳儒秋有没有想过扮演年轻漂亮的角色时,她说:

领导安排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都是一样的工作,不分什么漂亮不漂亮。

后来,我看过欧阳儒秋老师所出演的许多电影,她所扮演的老母亲形象,都是那么慈祥善良而又宽厚仁爱。

可是在生活中,她却说自己不是个“称职的母亲”。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1955年,欧阳儒秋终于从东北回到了北京,终于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了。

可是,同样是为了工作,她还是把孩子送去了寄宿学校。

她的新工作,就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担任表演系老师。而她的第一批学员,就是陈强、胡朋、于洋等大明星……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在欧阳儒秋的执教生涯中,她一直坚持着一个观念,那就是:一个好演员,首先得是一个好人。

那时,她不仅给学生们传授表演的方法和技艺,更从思想上告诉他们如何做一个正直的好人。

在很多熟悉欧阳儒秋的人看来,这个老太太,是个特别单纯的人。她似乎对名利天生不敏感,但对演戏和教学这两件事情却特别认真。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而欧阳儒秋自己也说,她觉得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演戏和好好带学生。

在电影学院期间,欧阳儒秋也参演了许多电影,并且在其中的表演都堪称经典。

如《创业》中的周大娘,《樱》中的陈嫂、《月亮湾的笑声》中的兰花妈等。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而最令大家难忘的,应该还是《巴山夜雨》中那个往滔滔江水中倒红枣的老母亲吧?

欧阳儒秋所呈现的“教科书式的表演”,准确到位,感人至深。她因此荣获当年金鸡奖配角奖。

可是对于欧阳儒秋老师来说,好像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所教的学生,是否都有出息。

所以很多时候,电影剧组找她拍戏,她都会去跟制片讲“条件”:能不能带上几个学生一起进组拍摄?比如在《巴山夜雨》中,就有欧阳老师的两位学生。而当学生的表现,得到了电影厂的肯定,比欧阳老师自己得奖,还要高兴。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是的,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而也正是因为欧阳儒秋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学生身上,所以她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1982年,她最心爱的小女儿意外离世,使她痛不欲生。她曾一次又一次地自责:自己对孩子们的照顾,实在太少了。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可是她培养出的那些学生,却一直感念她对自己的教诲。比如那个曾培养出赵薇、陈坤等明星的崔新琴,就一直对恩师念念不忘。

她说,欧阳老师的一生,说得最多的几个字就是:好好做人,好好拍戏。

我想,这几个字,应该是所有演员的准则吧?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很多朋友都问欧阳老师的丈夫是谁?

其实她的丈夫,比她的名气更大——他就是执导了经典名片《上甘岭》的沙蒙。还曾作为演员参演过《都市风光》、《夜半歌声》、《十字街头》等电影。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只是沙蒙早在1964年就去世了,年仅57岁。

2007年12月2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欧阳儒秋因病去世,享年89岁。

也许她不是中国最有名的演员,但我觉得她绝对无愧于“德艺双馨”这四个字。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也许她不是“称职的母亲”,但她却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塑造了那么经典的母亲形象,培养了那么多学生。

我觉得理想主义者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就在于——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呢。

老艺术家银幕塑造众多母亲 晚年却痛失爱女 89岁去世 丈夫更出名

只是,亲爱的朋友们,大家还记得欧阳儒秋吗?还记得她所扮演的角色吗?快到留言区告诉我们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