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師下鄉去扶貧,能帶動貧困戶致富嗎?

匠心古文


雖然有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說法,也有知識就是金錢的說法,但是個別的老師下鄉去扶貧,在或者是下鄉去支教,他們有的能力是讓學生儘量的走出山溝溝,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開闊一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漲漲知識,但是卻真的沒有能力去帶動貧困戶的發展與致富,我們宣傳的都非常好,先讓一部分的人富起來,然後再帶動其他人富起來。可見是讓富人帶動貧困人,而不是讓貧困人帶動貧困人。

①老師的作用: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的時候,老師有可能已經上岸了,有的學生可能在海里淹死了,這就和致富一樣,老師還沒有能力讓自己富裕起來,怎麼可能帶動其他人的發展與致富呢!


致富途徑

①可以讓村官帶動致富:老師沒有帶動農村人口脫貧的責任,但是作為一村之長的村官確實有責任和這個義務,因此現在也有很多大學生村官帶動當地人發家致富,這個也是存在的。 ②投資建設:我們在前幾年一直有這樣的口號,一直提倡招商引資,但是前提條件下是有你值得讓別人投資的條件,例如,當地風景優美有相關的旅遊也可以投資,例如,當地有特產比較風味獨特,可以有銷路的投資等。


至於脫貧致富,等待其他人在海里撈你一把,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作為人還是要靠自己,等待某相關組織,他們宣傳的再好,你照樣也得捱餓。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教師下鄉扶貧能不能帶動農民致富,需要看相應的條件,因為要想幫助貧困戶富裕起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到兩年,而且跟教師的責任心也有很大的關係。

教師扶貧僅僅是走個過場呢?還是真心實意的想幫助貧困戶致富呢?

首先就是對於下鄉扶貧的老師資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須是具有一定的農業相關水平,再就是必須是農村出身,對市場還要也有一定的見解,不能隨便一個教師都行。

在農村幫助貧困戶致富,不管是搞養殖還是搞種植,首先農村原先的老套路肯定行不通了,那麼教師要傳授農民對應的農業知識,教他們種植或養殖什麼有市場?在當地環境是否合適?市場的需求,難易程度等等都需要幫農民考慮到和分析到。

除此之外,一旦開始了扶貧工作,相同的一個教師還需要經常對自己負責的家庭多多關注,這過程可能比較吃苦和累人,有時候需要在大太陽之下的勞作,如果不是農村出身的教師,未必吃得了這份苦,即使有一肚子墨水,也有可能是空口理論。

貧困戶們什麼都不懂,當然他們會按照老師的方式去學習,可是在種養殖的一些過程,肯定會有很多的細節,如植物有蟲子了用什麼藥水處理?打多少藥水合適?動物生病了咋辦?每天的吃食如何控制等等,這就更需要教師們的悉心指導。

當然教師在幫助農村的過程中,也是自己處於工作中的一種實踐積累,如果真的能做成功的,未來前途勢必一片大好。

不過下鄉的教師真的會這麼用心嗎?他們真的達到了滿腹經綸的條件嗎?真的吃得了這份苦嗎?對他們而言每天呆在學校教書,不用曬太陽,不用出汗,工資照拿,幹嘛要去農村受這份罪?

所以個人覺得讓教師帶動貧困戶們致富有點不靠譜,一個是人心問題,一個是現實問題。


每日新況


小編一直從事農牧工作,關注三農問題,和大朋友們交流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簡要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背景。扶貧有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危房改造、社會扶貧、社保兜底,目的就是要從產業支撐、金融貸款、人才培養、住房改造、社會幫扶、政策兜底等多方面通過因戶施策,實現貧困戶全方位全覆蓋,確保不漏一戶貧困戶,讓所有貧困戶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目標。

那麼,教師下鄉扶貧,到底能不能帶動貧困戶致富呢?個人認為,能。理由如下。

一是教師能帶給貧困戶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絕大多數貧困戶其實也不願意成為貧困戶,而是思想不通,知識匱乏等原因造成的。教師雖然不能直接帶動,但交流給貧困戶及其子女新的思想觀念和知識,有助於其在脫貧奔康之路上少走彎路。

二是教師能帶給貧困戶新的資源。比如,貧困戶以前向養雞,但是苦於沒技術或者沒資金,教師也可以協調周邊懂技術的人員免費提供幫助,或者協助其辦理無息貸款,甚至在貧困戶把雞養大以後,組織自己認識的人去買,通過以購代扶,幫助貧困戶解決銷路的問題。這就是農村俗語說的“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

當然,要實現教師扶貧帶動貧困戶致富,或者是其他任何人帶動貧困戶致富,都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如果任何一方不配合不出力,都不能實現脫貧奔康目標,這就是所謂的只有“人心齊”,才能“泰山移”。同時,希望我們大家都為貧困村、貧困戶早日脫貧奔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關心三農,關注我,如有不同看法,下方留言,共同交流。


東哥解三農


我作為農民子弟,對農家的情況最清楚。在扶貧隊伍中,最不受農民歡迎的,就是教師,現在的農村人,早就沒有文盲了,農村小學的老師知道的,農民也都知道,信息上,一點也不比農民有優勢。

而教師,除了知識文化信息這一塊,還能做些什麼呢?首先,農村教師手裡沒有任何權力,根本不能給貧困戶帶來一些實惠的東西。說到項目,那些在小學校裡教書的老師,根本就不會有任何項目。

扶貧最重要的是資金、項目、信息,項目上信息上教師都沒有,資金呢?教師自己都那麼貧窮,哪來的資金幫助農民致富?

所以,作為農民子弟,我覺得農村學校的教師,還是在學校好好教書,把農家子弟教好了,就是扶貧了。走村竄戶,填表、拍照、談話,完全就是耽誤大家的時間。老師時間耽誤了,學生教不好,貧困戶也不想老師來扶貧。

貧困戶最喜歡的,還是幹部來扶貧,越大的幹部越好,就是不給多少實惠,就是反映問題,也能有得到解決的可能。因為他們本身就有權力解決。但是老師來扶貧,反映問題跟沒反映一樣,連村裡都不會聽他們的,還不如貧困戶自己去找村裡鄉里反映呢。

筆者接觸過教師扶貧的貧困戶,也接觸過扶貧的老師,可以說是互相不待見,貧困戶覺得教師根本就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改變。而教師呢,也是一肚子苦水,他們也很無奈,不過是為了完成任務罷了。可是,扶貧這麼大的事,他們的任務也不是那麼好完成的。

以一個農民子弟的眼光看,教師扶貧還是到此為止吧,讓這些教師好好教書,讓真正能使貧困戶改變面貌的人來扶貧。不要再趕鴨子上架了,農村學校的老師真的扶不了貧。


農民子弟也自豪


叫教師去扶貧致富,感覺八竿子打不著,所謂術業有專攻,教師授課還是更擅長些。其實讓他們去扶貧,只是讓他們填貧困戶檔案,去戶家走個過場,填填有哪些收入。大部分真貧困戶淨是老弱,病,殘,孤,這些人文化低,填了什麼自己也看不明白,當時聽明白了也記不住,也不會去記,記這個也不頂飯吃。其實有能力勞動的有幾個貧?這些老弱病殘你給他個項目他也沒能力發展,國家給他們按月補助也就行了,因此,叫教師下鄉扶貧這本身意義就不大。

另外,教師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適合的項目,去幫扶貧困戶,也是可以的。各行各業有條件的,在自願情況下,都可去扶貧。但能不能帶動貧困戶致富,這說不準,也許會有點幫助吧!但是,能不能致富,一靠國家投入,更重要的是,當地領導和百姓共同奮鬥。最後我想說的是,社會上一些見不得老師好的人,兩眼總是盯著窮教師不放,這對教師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辛辛苦苦的教師,連安心教書的環境都要受到干擾,社會應該反思了。


食味春秋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幼稚了,根本就不懂教育扶貧的意思!

教師是幹麼的?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也是教師的職責。術業有專攻,教師下鄉去扶貧,扶的是教育貧困,幫的是教育脫貧。要說帶動貧困戶致富,也有一定道理,但那是下一代人有了科學文化知識和一定的專業技能,會走出貧困,走上致富路的事情;跟當前的脫貧致富沒有多大關係。

教育扶貧是國家的一項系統工程。教育扶貧立足長遠,為了教育公平,對教育困難地區實行教育政策傾斜;幫助教育貧困地區建設校舍,提供教育設備和書籍,派遣有經驗的教師,大力提升教育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讓孩子象發達地區一樣,有更好的條件讀書上學,而不是脫貧致富。

落後地區的脫貧致富工作,是社會性有序安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對於落後地區的脫貧致富,有政府扶貧、社會機構的慈善扶貧、和個人的慈善扶貧。政府扶貧主要是政策優惠資金傾斜與技術幫扶;社會機構和個人的慈善扶貧主要是提供資金,修路架橋,修繕住處和校舍,提供暫時的少量資金援助等。無論是政府扶貧還是社會機構與個人扶貧,都不會直接讓貧困戶直接脫貧致富,而是幫助貧困戶創造脫貧致富的條件!

脫貧致富說到底還是貧困戶個人的事情。貧困戶個人的努力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政府扶貧提供優惠政策,幫助解決資金困難,無償提供技術上的支撐;社會和個人慈善扶貧幫著修路架橋、建築房舍,都是積極幫扶貧困戶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條件,而能否脫貧致富,關鍵還在貧困戶能否善於抓住有利條件,辛勤勞動,積極創業,帶領全家儘快走出貧困,走上致富道路。

教師下鄉扶貧,扶貧的是教育,是精神世界,是理想追求。教師扶貧能夠充盈落後地區孩子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思想先富裕起來!


自在人生wub


教師下鄉扶貧,只要正兒八經推動項目,一定會帶動鄉鄰們勞動致富,毫無疑問。

教師有成人之美,有教育教導去幫助別人的這種天然的心理優勢。

他們從心理上他們從那個知識上和見識上大局觀念,包括國家的政策,他都比當地農民看得更廣一些,看得更開闊一些。

第一,教師職位的社會公信力

教師帶動鄉親們發家致富的實例,太多了,這個是教師的優勢,這個職位在農村還是非常受尊敬的,所以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公信力,這樣子更利於工作的開展和項目的進度。

當然了,是一個好的優秀的教師,但是並不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哦,這不一定啊。

第二,教師的短板

要求對市場,對農產品有天然的敏感性,否則生意就很難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教師他不一定是個優秀的商人,因為要帶動鄉親去脫貧致富哈,要求他有市場銷售能力,項目的推動能力好不好,項目的一個風險管控,我相信這是很多教師不一定能做到的,當然了,不排除有很多優秀教師具有這種能力,但不是每一個教師他都有這種能力。


第三,老師的本位主義

要帶動鄉親去扶貧哈,最需要的是一個什麼社會溝通的能力和賺錢的能力,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教育從來都沒有教育過人們如何去賺錢,他只是一個教會說你做人做事的道理,並沒有真正的去告訴你如何去賺錢,我相信這就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和一個優秀的商人,一個最本質的區別。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問題:教師下鄉去扶貧,能帶動貧困戶致富嗎?

農村扶貧工作任務非常艱鉅,身邊的很多參與扶貧的朋友,從剛一開始的時候一個人幫扶10多戶貧困戶,到今年一人幫扶5戶貧困戶,之所以幫扶貧困戶的數量多,就是因為幫扶的人力不夠,能夠由原來的10戶下降的5戶,是因為把村幹部及黨代表、人大代表及鄉賢能人和企業帶頭人等一批人也納入到了幫扶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隊伍之中,除了這些人,有的地方甚至讓教師也參與到下鄉扶貧工作中,那麼教師扶貧能帶動貧困戶致富嗎?



對於教師參下鄉扶貧這件事,之前網絡上也有過相關的報道,大家普遍的評論都是比較負面的,認為教師就應該在學校教書,扶貧那是幹部的事情。其實我個人也支持這樣的觀點,畢竟術業有專攻,老師就應該好好的教書,把農村貧困戶家庭的子女都教育成才了,那才是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教師之所以會下鄉扶貧,就是因為在一些地方,教師需要對學校的貧困家庭的孩子進行定期的家訪,瞭解這些貧困學生的家庭狀況等,這樣偶爾的家訪是有必要的,可以更多瞭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但不贊同教師放下教學課程進村入戶去填寫扶貧檔案這樣的扶貧工作。


我國教師隊伍龐大,在眾多的教師中,也有一些教師其實是符合農村扶貧工作需要的,什麼樣的教師呢?就是一些術業有專攻的教師,有研究農業技術的、有了解農村政策的、有洞悉農產品行情的等等,這些教師如果抽時間走出校園,到農村參與扶貧工作,還是會給貧困戶致富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因此,我認為,讓中小學及高中老師偶爾的下鄉進行家訪扶貧,有益於瞭解貧困學生家庭情況,開導他們的思想,促進學業進步;而完全放下教學任務去搞扶貧是不可取的;同時一些具有農業方向專業背景的大學老師或者高專職老師下鄉扶貧還是可以為貧困戶致富提高點子或者技術支持的,具有很大的意義。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當前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是扶貧,扶貧不是說老師要去自己去農村幫忙鋤地翻田,而是引導貧困戶,給貧困戶帶去致富的門路。如果在教育方面需要幫助,教師可以及時向上級反饋,看如何幫助貧困戶。

扶貧不扶懶漢,懶漢要有人監督,下地幹活怕累,工地打工怕苦,這種就是神仙給發錢,他都懶得動手去撿,這種懶漢心裡是誰都沒法幫忙脫貧。思想上的不進取,不想脫貧的心態才是這種人最大的問題。

脫貧的是思想上想致富的一批人,對於這種思想積極之人,教師作為單位代表,帶去致富之路,平時有空去監督,檢查碰到的問題,相互探討。這樣的人是肯定可以脫貧致富。

說白了,一句話,扶貧不扶懶漢,思想積極向上。


鄉村季布君


教師下鄉去扶貧,能帶動貧困戶致富嗎?

個人覺得不太可能,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跟扶貧沒多關係。



現在能帶動貧困戶致富的都是大公司企業家、大規模種植戶、養殖戶,國家的扶貧工作者,扶貧幹部等,記得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政府組織一些企業家下鄉扶貧,幫助當地農民提高收入,其中一個企業家搞起了蘆筍的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的農民一起種蘆筍,他負責銷售,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所以教師能起到扶貧的作用微乎及微,還不如那些有錢的企業家

致富脫貧靠的不僅是國家政策的扶持,更多還是靠人,我們要想致富脫貧,光靠自己脫貧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很多為了致富紛紛選擇創業,不僅把多年的積蓄全砸進去,有的人還血本無歸,變得更窮了,所以如果有貴人的幫助,就有了好的出路,所以脫貧,教師能提供的幫助好像不是很多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喜歡不妨點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