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好好的120畝水田不種水稻,卻投入一萬多元種“草”,這些草也不賣,還要翻扣到地裡去肥田?

黑龍江省富錦市二龍山鎮向陽村種糧大戶潘樹寶今年做出的休耕決定,讓村裡很多農民不解。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潘樹寶休耕的120畝地,是今年黑龍江省140萬畝耕地休耕試點中的“萬分之一”。這片位於黑龍江省三江平原的黑土地,自20世紀50年代開墾“北大荒”以來,第一次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實行休耕。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土壤惡化 休耕養土

作為種地“老把式”,潘樹寶過去30年間年年種地,沒有一年停歇。伴隨著國家惠農政策,老潘富裕起來了,家裡購置了兩臺汽車,一臺小汽車用於代步,另一臺“皮卡”用於生產。潘樹寶開著車到休耕地裡查看。“主要是看有沒有人上這兒放牛放羊,別把我的苜蓿草給吃了。”潘樹寶說。

這片原本的稻田地如今長滿了綠色的苜蓿草,看起來很凌亂。周邊大片稻田地裡水稻長勢正旺,不久就可收穫。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作為村裡今年唯一參與休耕試點的農民,老潘的決定令一些村民不解。種了30年地的同村農民王化林說:“不種地搞休耕,這事兒挺稀奇!”

潘樹寶對休耕則另有想法。“連年種地,這黑土都板結了,地都沒勁兒了,水位也下降得厲害。”潘樹寶指著休耕的土地說,十幾年前打灌溉用井,20米深就有水,如今至少要打30米深才可以。“他們種他們的,我自有我的打算。”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休耕並不是撂荒,潘樹寶在休耕的地上種植了苜蓿草這種“綠肥”作物,秋後直接用機械將其翻耕到地裡,可以進一步培肥地力。僅此一項,潘樹寶就投入了一萬元左右。同時,政府部門也對參與休耕試點的種植者也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

如今,地裡這些“草”已成為老潘眼裡的“寶”。潘樹寶說,苜蓿草是牲畜的好飼料,村裡曾有人出錢買這些草,他一斤都沒賣,正準備近期把休耕的地再翻一遍。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高質量發展成共識

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糧食產量及商品量均位居全國首位。但對黑土地的持續利用,加上部分種植者只注重經濟效益,導致部分耕地土壤質量降低,地下水水位下降,迫切需要休養生息。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據有關部門測算,

每畝水田一般需用水350-500立方米。如果休耕100萬畝地,不再用井水灌溉稻田,一年至少可節約地下水3.5億立方米。

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尋求“高質量”發展正成為包括種植業在內的農業生產者的共識。

120畝地休耕3年,你敢這樣做嗎?

“這塊地就是做實驗,休耕三年後可以直接達到種有機水稻的標準。”潘樹寶說,

“現在單純追求‘量’是不行了,必須往‘質’上轉,種地不能只算小賬,從長遠看,這事兒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