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原生立方普洱9月4日電(謝玉鑫 周繼培 李坤)

在“脫貧摘帽決戰決勝的關鍵期,面對97.7%的山區、半山區貧困縣情,3.5萬貧困群眾脫貧出列任務,集“山區、農業、民族、貧困”四位一體的脫貧條件,普洱市鎮沅縣盯緊“兩不愁 三保障”脫貧目標,以滴水穿石的恆心,扣緊脫貧攻堅“統攬”全局不動搖,從完善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責任機制入手,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脫貧重點難點,為破解貧困區域及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瓶頸,如期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出了一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組合拳”。

精心謀劃,形成精準脫貧社會合力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擲地有聲。針對8鎮1鄉及1萬餘戶3.5萬貧困群眾脫貧實際,普洱市鎮沅縣按照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確立了以貫徹落實精準為統領的“12467”脫貧攻堅思路,以精準脫貧為統領,以聚焦全縣脫貧合力為抓手,從找準致貧原因,落實精準扶貧摸家底;制定脫貧攻堅規劃,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格局;抓好宣傳動員,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內生動力等三方面入手開展工作,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作了精心謀劃,。

首先,找準致貧原因,落實精準扶貧摸家底。按照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統一部署,鎮沅縣組織縣發改委、扶貧辦、財政局、民政局、衛計委、教育局等縣屬職能部門,組成摸清貧困底數專項調研組,對鎮沅全縣貧困區域及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進行全方位、地毯式調研,緊扣脫貧退出6、10、5脫貧指標,對縣、鄉(鎮)、村的交通現狀,農村產業發展佈局,貧困群眾住房、就醫、就學,生產勞動技能及文化素質,外出務工收入及家庭產業發展等脫貧需求作多次摸底排查,針對貧情歸類梳理並準確制定扶貧幫扶措施,為制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計劃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其次,制定脫貧攻堅規劃,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格局。鎮沅縣緊扣生態立縣、綠色發展“一條大道”,打好基礎設施和脫貧摘帽攻堅“兩大戰役”,建設山區、通道、旅遊、民族團結和諧共享“四個先行先試區”,統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六大任務”,推進經濟發展、脫貧摘帽、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美麗城鄉、社會事業、黨建水平等“七大工程”及需要完成的“住房、教育、醫療、產業”4大脫貧任務和“人居環境、群眾滿意、對象精準、檔案痕跡、資金整合”5項底線脫貧重點,出臺了《舉全縣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意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及21項配套脫貧措施,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有序展開。

再次,抓好宣傳動員,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內生動力。鎮沅縣按照各級黨組織向全縣人民作出的貧困不除愧對歷史使命感,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只爭朝夕背水一戰的緊迫感等脫貧莊嚴承諾。實施鎮沅縣“12357”扶貧行動計劃,即“1”個目標: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個步驟:到2017年實現縣脫貧摘帽,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3”條路徑:堅持走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條路徑;“5”大戰役:打好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產業培育“升級戰”、素質提升“持久戰”、民生改善“攻堅戰”、精準扶貧“殲滅戰”;“7”項措施:抓規劃先行、扶貧重點、創新機制、合力推進、培植產業、落實責任、督促檢查。鎮沅全縣各鄉(鎮)、村(組)快速召開全縣脫貧摘帽誓師大會,採取傳達各級脫貧攻堅部署,幹部表忠心、致富帶領頭人談信心、貧困戶講決心等方式,迅速掀起脫貧攻堅群眾熱潮。

完善體系 補齊短板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鎮沅縣始終堅持標準導向,不斷強化脫貧攻堅體系機制建設,以脫貧標準為統籌,在補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問題短板上,從完善“五個體系”入手夯實脫貧攻堅工作,把牢脫貧退出質量關口。

完善對象識別體系,補齊錯評、漏評短板。鎮沅縣按照貧情分析、入戶調查、信息數據複核、村兩委商議、村評議公示、鄉(鎮)核查公示、縣(區)審定等七個步驟,實行責任制、清單制、包保制、獎懲制,推行“一試一查二碰”貧困對象精準識別體系建設。一試,就是試“規範”。選取一個村民小組作試點,對照識別不精準10種情形,逐一對農戶家庭進行貧情研判,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查,就是查隱患。全面細查貧困戶的家庭收入、住房、身體健康、入學等情況,防止致貧原因分析不精準;二碰,就是一碰錯漏:對各村民小組貧情分析進行綜合比對,防止貧困對象識別發生錯評、漏評;二碰平衡:對各村民小組擬定的貧困對象作全村貧困對象總體平衡,防止發生“富戶戴窮帽”優親厚友等不精準表現,為扶貧對象識別扣好精準的第一顆“紐扣”。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完善指標體系,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鎮沅縣採取實施扶貧“百日行動”,苦戰57項“百日奮戰”脫貧等形式,針對所實施的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道路建設、人畜飲水、鄉村衛生室建設、垃圾池及鄉(鎮)垃圾中轉項目建設、基層活動場所建設、通電、通廣播電視、通網絡寬帶等9項重點項目建設和需要兌現的易地搬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8項兌現脫貧政策,圍繞貧困退出6、10、5考核指標梳理的20項脫貧摘帽任務清單,及時將每一項脫貧退出指標量化、細化、明晰化到各基層組織及扶貧責任人身上,層層壓實脫貧攻堅項目建設落實責任。

完善“上下聯動”指揮體系,補齊責任落實不到位短板。鎮沅縣充分發揮“參謀部”、“作戰部”“督查隊”職責作用,對9個鄉(鎮)實施掛圖作戰。採取“3個50%”駐鎮、村、組等脫貧督查方式(即派出50%縣處級領導駐鄉(鎮)督導,縣直屬部門50%的實職科級幹部和50%的機關工作人員脫崗駐村、(組)等督戰形式,強化脫貧攻堅各項目建設的上下聯動協調);選派27名縣直部門科級領導到鄉(鎮)掛任副書記、副鄉(鎮)長或鄉(鎮)長助理,實行脫貧攻堅一線靠前指揮;組建109支駐村工作隊,為31個貧困村(組)配強“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長,與村(組)幹部群眾實行脫貧攻堅“四同”制度,確保項目推進迅速不減;組織3037名幹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實現全覆蓋。以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及時化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難點,打通脫貧攻堅責任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完善融資體系,補齊脫貧攻堅“資金籌集難”短板。鎮沅縣依照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機制,規範完善“多個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資金整合機制。2016年以來,整合中央、省、市各類財政涉農資金3.31億元。成立鎮沅縣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積極爭取金融貸款支持,累計獲准浦發行、農發行、國開行、信用社融資貸款20.5億元、已到位11.95億元。安排縣、鄉、村脫貧攻堅工作經費1232萬元。累計引入社會幫扶資金4760萬元,成功搭建醫療義診、詢診和“雲品入滬”平臺,“鎮沅蔬菜”進入上海市場,開設並向社會公佈扶貧捐助賬號,社會捐贈達222.3萬元。推進“萬企幫萬村”活動,實現16家企業掛鉤幫扶16個貧困村,扶貧資金融資難問題得以緩解。

完善監督管理體系,補齊脫貧作風不實短板。鎮沅縣出臺《鄉(鎮)及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脫貧攻堅工作實績考核辦法》、《貧困退出村組幹部獎懲辦法(試行)》、《脫貧攻堅工作問責辦法(試行)》、《脫貧攻堅專項紀律督查工作方案》、《嚴查快辦扶貧領域信訪舉報實施辦法》,設立縣、鄉、村三級脫貧攻堅信訪室、舉報信箱,公佈舉報電話,完善“來訪、來電、來信、網絡”四位一體信訪監督體系;採取定期督查、專項督查、隨機督查等方式,督促脫貧項目建設和責任落實,做到扶貧紀律督查到村、到組、到人,實行電視“問政問效”,公開承諾監督機制,推動扶貧作風抓實、抓小到位。

突出難點,推進扶貧項目建設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鎮沅縣以“兩不愁 三保障”脫貧目標為統攬,有計劃、分階段地加速推進以產業扶貧為帶動的各扶貧項目建設,狠抓難點、焦點、重點、著力點、關注點、核心點等“六個”突出重點不放,著力提升脫貧實效。

突出社會公平難點,規範貧困對象信息管理。按照“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原則,對識別出來的10923戶35082人貧困群眾,在全省率先探索實行貧困對象動態“三板管理”模式。即對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戶實行“明白板”管理,將享受的產業扶貧政策、易地搬遷、農村CD級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社會保障兜底、生態補償等惠民政策精準記載板內,實施因人施策;對“邊緣戶”推行“激勵板”管理,對收入基本達到國家脫貧標準,但在住房保障、教育或醫療保障的農戶,給予同等享受“5+1”產業扶持、CD級危房改造、健康扶貧中的參保個人繳費補助等政策支持,實施因戶精準幫扶;對富民奔小康戶推廣“備忘板”管理,讓富民小康戶與貧困戶共享“5+1”產業扶持、健康扶貧中的醫保參保個人繳費補助和串戶路硬化等扶貧政策扶持,以激勵先富幫後富的內生動力。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突出政策落實焦點,確保貧困群眾得實惠。鎮沅縣採取構建“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產業脫貧發展模式,設立戶均6000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鼓勵貧困戶以資金入股形式,助貧困區域發展壯大農村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大田、等拱、銀子地、文怕等23個集中安置點,狠抓易地搬遷點的農村特色產業項目培植,讓群眾增收實現可持續;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各項補助政策,制定實施非義務教育階段“238”補助政策,推進貧困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制定貫徹實施省、市健康扶貧政策33條措施,高標準落實“四重保障”健康扶貧政策;加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農村能源建設”等9項生態項目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政策傾斜,以提高生態補償效益,使利民項目在推進中讓貧困群眾得實惠。

突出農村道路建設關注點,著力幫民改善出行條件。鎮沅縣實施通村道路硬化18個,村級公路硬化377.18公里、鄉村道路318公里、村組砂石路建設2500.8公里、組內串戶路硬化29425戶;G215三級公路建設即將完成,墨臨高速公路、文團二級公路鎮沅段和恩九公路建設正加快實施;完成人畜飲水工程52件,飲水改造提升工程96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分散安置點的670戶無電人口通電難題得以解決;推動“寬帶鄉村”建設、電信普及面得以提升,光纖進村入戶工程步伐加快,農村信息化扶貧工程快速實施。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突出素質提升著力點,助力貧困群眾提升脫貧發展能力。為啃下脫貧攻堅“等、靠、要”這塊“硬骨頭”,鎮沅縣藉助“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平臺,對發展動力不足、缺乏致富技術的特困群體,在免費為培訓人員提供教材、迷彩服、被褥等培訓生活用品基礎上,持續開展了學專業知識、助力提升貧困群眾的脫貧綜合發展能力;學軍事、點滴整改治散治懶陋習;學專業、手把手教會鋼筋和砌牆技能;學法紀、以提升學法用法守法維權素質;以半軍事化管理、針對性培訓、實用技術傳授、創業就業引導等方式,幫助深度貧困群眾克服不良養成、糾正鬆散懶漢惰性、戒掉嗜灑成癮惡性,以幫助貧困群眾重塑勞動致富信心。

突出“村莊整治”重點,加速美麗宜居鄉村項目建設。鎮沅縣聚焦 “4類扶貧重點對象”,統籌非建檔立卡戶,實施農村住房建設19195戶,住房條件大為改善;實施村民小組綜合治理151個,為貧困鄉(鎮)新建垃圾池304個,汙水處理設施149個;推進貧困區域村級黨員活動室、衛生室、藍球場、太陽能及水、電、路、廁等貧困農村公益項目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項目建設力度加大。鎮沅縣振太鎮塘坊村陳家墳小組,在推進全村環境工程提升中,按照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緊扣“六淨一規範”即:院內淨、臥室淨、廚房淨、個人衛生淨、禽舍淨,院內擺放規範專項行動,穩步推進全村改路、改廚、改廁、改廄等清潔能源工程,用星級文明戶管理方式,推行農村衛生門前“五包”制度,“我衛生、我自豪”的環衛乾淨理念已成陳家墳組美麗鄉村的示範品牌。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突出“黨建引領”核心點,著力強化脫貧攻堅隊伍自身建設。鎮沅縣依照“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堅持黨建扶貧雙推進。推動“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讓各級黨組在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的核心、示範帶頭作用;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為契機,加大煙稅返還、項目資金、資源資產整合力度,支持村集體帶動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脫貧,引領大、中、小致富帶頭人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發揮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鼓勵致富黨員模範,參與成立村級經濟綜合開發服務部,在推進農村電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服務同時,抓好扶智扶志結合;配強配好一線基層黨建班子,著力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軟弱組織,讓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錘鍊作風,提升本領。至2017年末,鎮沅全縣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652戶34497人,有74個貧困村脫貧建設按計劃完成,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末的17.7%降至1.2%。全縣實現生產總值51.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964元,增長10.7%;6622戶貧困戶通過資金入股發展生豬產業,戶均年分紅收入1200元,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950元提高到2017年的5982元,年均增幅達32.31%; 109個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及飲水安全、通電、通廣播電視、寬帶網絡、衛生室等脫貧項目建設提前完成,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戶戶清脫貧專項行動,幹部在一線瞭解實情,在一線為民辦實事,在一線化解矛盾糾紛能力明顯提升。

普洱鎮沅:盯緊目標不放鬆,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中國食品報雲南記者站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熱線:18987299855(微信同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