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紅色黑龍江(九十)——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

紅色黑龍江(九十)——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

導語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版圖的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的省份,在這片45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連綿起伏的大、小興安嶺;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風景優美的鏡泊湖、五大連池;勾勒出了一幅幅絢麗的畫卷。黑龍江省革命歷史悠久,紅色歷史資源豐厚,具有發展紅色旅遊的良好條件。在過去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黑龍江人頑強拼搏,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掀起了長盛不衰的紅色文化大潮,推動紅色旅遊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接下來就隨著小編跟上黑龍江紅色文化的腳步,去領略黑龍江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紅色旅遊風采。

紅色旅遊第九十站

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位於綏化市慶安縣柳河衣場,是柳河五七幹校歷史的縮影,也是為那段特殊時期立起的一面鏡子。柳河五七幹校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是全國第一所五七幹校,也是全國各地隨之而來建立五七幹校的“樣板”。1967年1月31日,黑龍江的“造反派”奪了當時省委、省人委(省人民委員會簡稱)的領導權,宣佈成立所謂“黑龍江省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省革命委員會實行“軍、幹、群”三結合,黨政一元化領導,因而原省直機關四分之三的幹部被精簡”下來。為安頓大批沒工作的幹部省革命委員會在慶安縣省委機關柳河農場創辦了一所五七幹校,安排幹部下放勞動。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學員進入幹校後一律變成普通老百姓,不分職務高低都要接受“改造”,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柳河五七幹校是在特殊年代建立的,一開始就存在著嚴重缺陷。下放到五七幹校的機關、事業單位幹部、知識分子,經受了勞動鍛鍊,增強了對農村的瞭解,但是,長時期被排除在各項業務工作和科學文化研究之外,耽誤了在這方面學習和深造的寶貴時光,給國家現代化建設造成一定的損失。1979年2月17日,國務院根據黨中央決定,發出關於“各地區、各部門和軍隊系統的五七幹校一律停辦”的通知。11月26日,柳河五七千校處理完善後事宜,正式落下帷幕。它生存了11年零5個月共接收黨員9006名,接收知青1100餘人。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於2008年開工建造,2009年8月建成開館,建築面積2040平方米。博物館的布展,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大量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系統,全面地記敘了柳河五七幹校產生、發展到最終被取消的全過程。以聲、像、物並貌形式,再現當年歷史事件,再現當年建設者們艱苦創業的生活場景。為突出柳河歷史及文化特色,博物館在設計過程中特別將歷史資源和現代技術精心結合,將寫意的抽象與寫實的具體相結合,體現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意境和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參觀者在遊走於歷史畫卷過程中體味到歲月的滄桑。該館具有重要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是研究考察和對人們進行警示教育的基地。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柳河五七幹校歷史博物館

地址:綬化市慶安縣柳河農場

電話:0455-446005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本文作者 / 水煮白菜

红色黑龙江(九十)——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