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傳統供應鏈遭遇零售變革衝擊,需求預測難與配送成本高成首要難題

在數字化變革的驅動下,零售行業全面重構和升級,各種零售新業態飛速發展,作為零售重要環節之一的供應鏈也遭受了全方位衝擊

。全球領先的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日前發佈《零售新變革下的數字化供應鏈》報告指出,零售新業態模式下,傳統供應鏈亟待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而大數據、智能化軟件和物聯網硬件的迅速成熟,將為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帶來巨大的變革機會。


“零售新變革對傳統供應鏈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供應鏈必須快速調整方向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客戶創新需求,這對靈活性和敏捷性較差的傳統供應鏈體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消費品及零售業務主席、數字化研究院院長丁傑表示。

丁傑認為,傳統供應鏈勢首先要釐清自身所面臨的挑戰,其次積極利用大數據、智能化軟件和物聯網硬件等先進技術,結合實際客戶需求,制定創新的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貝恩公司與G7匯通天下合作,對超過50家業內領先的供應鏈企業展開調研,包括品牌商、物流平臺、物流商、零售商、2C及2B電商平臺。研究發現,需求預測難與配送成本高是目前供應鏈領域的首要難題,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感到轉型壓力非常大。

在需求預測方面,隨著消費者逐漸“部落化”,新品的生命週期急劇縮短,導致預測、庫存控制和生產彈性都面臨巨大挑戰。企業內外部數據可見度低,更是提高了預測難度。面對大幅增加的SKU數和訂單頻次,許多企業往往面臨“分析師人手不足、分析深度不夠”的尷尬局面。

在配送成本方面,隨著零售升級,消費者的碎片化需求和極高的時效要求導致“最後一公里”終端配送成為物流中難道最大、成本最高的領域之一。以即時配送領域為例,自2016年起,除了美團、餓了麼等外賣企業,盒馬鮮生、超級物種、沃爾瑪、天貓商城等新零售品牌也紛紛啟動即時配送服務。雖然參與者眾多,成本卻高居不下,每單配送費往往在10元至15元。除去地段最好、單量最大、客單價最高的少數頭部門店,絕大多數參與者目前尚未實現盈利。

其他挑戰還包括:

l 線上線下物流體系分立。許多傳統行業零售商過去採用層層分銷的方式,除了部分大型經銷商外,並不具備到次級經銷商及門店的數據可見度。此外,企業內部不同渠道和區域間的數據不通,無法做到全局協同,帶來諸多額外成本。

l 倉儲管理複雜化。隨著消費者對“時效”要求的逐步提升,倉庫佈局越來越貼近終端,因此湧現了大量前置倉、門店倉等,但此類倉儲點有限的容量增加了運營難度和成本,渠道融合和訂單碎片化也對傳統倉儲管理提出了挑戰。

l 運輸規劃複雜化。生產端碎片化及倉儲前置點的迅速擴張,增加了幹線及城配物流中的複雜性。

l B2B電商平臺物流成本高。相比過去層層分銷的網絡,大型eRTM平臺能夠更快、更有效地觸及雜貨店、夫妻店等渠道,但現有電商平臺相較經銷商城配,成本普遍更加高昂,尚未實現盈利。

報告指出,零售新業態模式下,傳統供應鏈在數據庫建設、產銷規劃及運營效能提升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機會領域,亟待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基於上述挑戰,貝恩向構建數字化供應鏈以服務零售新變革的企業提出以下六項建議:

l 基於大數據提升預測能力。

提高數據收集能力和數據質量,結合算法優化手段提升需求預測準確度;

l 建立線上線下整合的一體化的物流體系。整合兩套分立的體系,提升庫存、倉儲及運輸的綜合利用效率及響應速度;

l 在大數據驅動下優化倉儲供應鏈佈局。在數據驅動下,優化倉儲點及物流路線佈局提升效率;

l 通過智能調度體系及自動駕駛技術優化運輸城配效率。基於數據的自動調度、規劃及配載系統來提升複雜運輸體系的效率,中遠期積極利用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技術的創新機遇貝恩預測自動駕駛技術將在2020年左右出現眾多商用路試方案,2025年前後有很大機會在物流、無人出租車等行業率先出現大規模商業應用,對物流運輸領域產生顛覆性變化。

l 利用智能調度、眾包模式及前置自提綜合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成本。

最後一公里配送在強調客戶高時效體驗的同時,結合智能調度技術及創新的物流模式來降本增效;

l 提升區域濃度、共享倉配服務以共同降低2B電商平臺成本。提升區域濃度,同時打造共享不同品牌、不同客戶之間的倉配服務,是降低平臺配送成本的有效途徑。

“在結合零售變革的創新需求與大數據能力、智能技術與硬件的飛速發展過程中,供應鏈領域將會迅速湧現一大批創新的商業模式。”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製造業務領導趙立強總結道,“供應鏈體系將在數字化時代,從被動應對零售變革的滯後因素,轉化成為引領零售新趨勢的新一代變革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