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PET-CT檢查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PET-CT檢查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電離輻射是一種已知的致癌因素。電離輻射致癌遵從線性無閾理論,即再低的電離輻射也會增加致癌這種隨機效應。

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從發生規律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確定性效應,需要有效吸收劑量達到一定閾值才會產生,且效應隨著劑量增大。比如,電離輻射導致眼晶體變性發生白內障的效應。另一種是隨機效應。這種效應目前被接受的是線性無閾理論,指效應發生沒有閾值,就是再低的劑量都有可能導致效應發生。效應的發生是隨機的,幾率隨著劑量增加而增加。比如,電離輻射的遺傳效應和致癌效應,都屬於隨機效應。就是說,再小劑量的電離輻射都有可能引發癌症。這樣,從理論上講,做PET-CT檢查,接受醫療電離輻射,當然增加癌症風險。

PET-CT檢查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PET-CT輻射致癌風險到底有多大?

地球平均天然背景輻射下,人均每年可吸收有效劑量2.4毫西弗(電離輻射吸收劑量單位)。你不需要知道毫西弗有多大,只需要記住背景輻射有2.4毫西弗,好跟等下計算出PET-CT的輻射劑量比較。這個劑量是非常小的,增加致癌的幾率幾乎可以完全忽略,可以視為無害(直接說無害,有人會挑字眼),不需要加以防護。不忽略也不行啊,我們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甚至包括睡覺都穿上防輻射服。

PET-CT檢查帶來多大輻射劑量呢?這需要進行系列計算。這種計算是建立在一系列模型、算法等假說基礎上的大致估算。PET-CT也稱為正電子發射式計算機斷層成像/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一體機。因此,其輻射就是PET和CT輻射的疊加,人體吸收的有效輻射劑量是兩者之和。PET成像採集的注射進人體內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是F18)發射的正電子湮滅發生的能量為511千電子伏特的方向相反的成對的γ光子,因此,屬於一種內照射。有效輻射劑量最主要的是取決於所使用放射性藥物的劑量。

CT成像採集的是被稱為球管的人工X射線發射裝置,屬於一種外照射。人體可吸收的有效輻射劑量取決於檢查部位和球管設定參數(電壓和電流,目前有幾種通用的模式)。就是說,做一次PET-CT吸收的輻射量相當於做1.5次全身CT掃描,也相當於5~13年的天然背景輻射。

PET-CT檢查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到目前還沒有任何流行病學證據支持常規診斷性醫療檢查產生的低輻射劑量輻射增加癌症風險。僅有的間接證據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周邊地區3萬名輻射暴露與CT掃描(5~100毫希)相近的低劑量輻射範圍倖存者,顯示微弱但存在統計學上顯著性的癌症風險增加。也就是說,接受PET-CT檢查的致癌風險增加是純理論上的。而且,PET-CT檢查也不是所有診斷性醫療輻射中最高的,最高的是透視下介入性檢查和治療中的X線輻射,比如冠狀動脈造影。

可見,PET-CT是一種輻射劑量相對較高的診斷性檢查,理論上存在著致癌風險增加。因此,做還是不做,需要權衡做這種檢查的利益與代價比來審慎選擇。作為常規體檢項目涉嫌過度醫療,對於個人來說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