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簡迷”—簡·奧斯汀的粉絲們的自稱,在英國,它所代表的文學粉絲團體之龐大和熱誠,幾乎只有莎士比亞的“莎黨”能夠相比。到今天,奧斯汀最出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總計銷售超過2000萬冊,在全球擁有無數讀者,且被數次搬上銀幕。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為什麼人們對她依舊迷戀?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去年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的日子,英國媒體很久之前便已經開始預熱。而昨天也是簡·奧斯汀頭像將出現在英格蘭銀行新印製的10英鎊紙幣上的日子。紙幣上還引述了《傲慢與偏見》裡的一句話:“什麼娛樂也比不上閱讀的樂趣!(I declare after all there is no enjoyment like reading!)“作為一個女作家,這個待遇可謂相當高級別了。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英國人到底有多愛簡·奧斯汀呢?“英國文學曾發生過幾次革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獨莎士比亞與簡·奧斯汀經久不衰。”從這句話便可見一斑!

簡·奧斯汀(1775 - 1817)終生未嫁,短短的41載春秋人生,創作了六本小說。《理智與情感》(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莊園》(1814),《愛瑪》(1815),《勸導》(1817),《諾桑覺寺》(1817)。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我們對她並不會陌生,《傲慢與偏見》應該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作品。而2007年的電影《成為簡·奧斯汀》也讓大家對這個女作家有了一定的瞭解。

簡·奧斯汀的多部小說都曾被搬上銀幕,反覆重拍,她本人的經歷也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簡·奧斯汀不缺乏讀者,就連當時還是攝政王的喬治四世都痴迷於她的作品。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新一輪的全球性“奧斯汀狂熱”是從1995年開始,觸發點是1995年BBC拍攝的6集電視連續劇《傲慢與偏見》,其高水平的編劇、精準的角色選擇以及詳盡的歷史細節,一下子在英國造成轟動,引發一系列的改編。一兩年內,相繼出現了李安導演的電影《理智與情感》、兩個版本的《愛瑪》、電影《勸導》等等。簡·奧斯汀的小說一部接一部地被重拍,她本人的經歷也幾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一個圖書館只要沒有奧斯汀的書就是好圖書館。——馬克·吐溫

簡·奧斯丁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繫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丁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丁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丁這個真名。

「歷史今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偉大女作家簡·奧斯汀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