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初中語文專項複習: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暑假積累篇

初中語文專項複習: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暑假積累篇

 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一、文學常識

1.孔子,名,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思想的創始人。《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

2.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等。

3.老舍,現代著名作家,原名

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龍鬚溝》。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4.泰戈爾,印度(國籍)作家、詩人。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等。代表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等,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5.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代表作有詩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櫻花贊》等。

6.《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人名)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軼事。

7.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和雜文集《墳》《熱風》《且介亭雜文》。

8.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樣式。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用擬人、誇張等藝術手法,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

,對兒童進行思想和知識的教育。《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丹麥(國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寫了160餘篇童話,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

初中語文專項複習: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暑假積累篇

二、名著閱讀

(一)《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體裁)集。

2.魯迅在《二十四孝圖》裡,針對“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3.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了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麼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後,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範愛農

4

.魯迅在《無常》一文中,通過對無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以諷刺當時社會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5.《狗·貓·鼠》這篇文章裡,作者仇貓的原因是什麼?

貓的性情和別的猛獸不同,總是盡情折磨獵物後才吃下去;與獅虎同族,卻一副媚態;到處嗷叫,鬧得別人心煩;以為它吃了自己飼養的可愛的隱鼠;傷害了兔的兒女們。

6.《五猖會》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揭示了什麼樣的主題?

表現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二)《西遊記》

1.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孫悟空從他那裡學到了七十二變筋斗雲等神通。孫悟空的兵器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名如意金箍棒。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護送唐僧取經後被封為鬥戰勝佛

2.白骨精先後三次分別變為姑娘老婦老翁來哄騙唐僧。

3.《西遊記》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捲簾大將,後因打碎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在流沙河做水怪。

4.《西遊記》中,“大鬧五莊觀,推倒人參果樹”的是孫悟空,勸孫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白金星,把孫悟空投入八卦爐中的是太上老君

5.《西遊記》全書共一百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一回至七回,寫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鬥爭與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八回至第一百回總寫唐僧師徒歷經八十一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蘊含著人必須經歷艱難才能最終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諦。

6.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

裙釵本是修成怪,為子懷仇恨潑猴。行者雖然生狠怒,因師路阻讓娥流。……羅剎無知輪劍砍,猴王有意說親由。女流怎與男兒鬥,到底男剛壓女流。這個金箍鐵棒多兇猛,那個霜刃青鋒甚緊稠。劈面打,照頭丟,恨苦相持不罷休。

(1)這段文字節選自吳承恩(人名)創作的《西遊記》(作品)。

(2)文中的“裙釵”指的是誰?她因何“為子懷仇恨潑猴”?

指的是羅剎女(鐵扇公主)她的兒子紅孩兒在火雲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孫悟空請觀音菩薩幫忙,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作善財童子,母子分離,所以她“為子懷仇恨潑猴”。

7.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二魔拿入裡面道:“哥哥,拿來了。”老魔道:“拿了誰?”二魔道:“者行孫,是我裝在葫蘆裡也。”老魔歡喜道:“賢弟請坐。不要動,只等搖得響再揭帖兒。”行者聽得道:“我這般一個身子,怎麼便搖得響?只除化成稀汁,才搖得響。等我撒泡溺罷,他若搖得響時,一定揭帖起蓋。我乘空走他娘罷!”又思道,“不好不好!溺雖可響,只是汙了這直裰。等他搖時,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開,老孫再走罷。”大聖作了準備,那怪貪酒不搖。大聖作個法,意思只是哄他來搖,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

那魔也不搖。大聖又叫道:“娘啊!連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時,都化盡矣,揭起帖兒看著。”

(1)聯繫相關情節,說說孫悟空是怎樣從紫金葫蘆裡出來的。

孫悟空拔了一根毫毛變作半截身子,在葫蘆底,真身卻變作個蠛蠊蟲兒,釘在那葫蘆口邊,乘二魔揭起帖兒看時飛出去了。

(2)孫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請結合選文或上下文相關情節,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點。(說出一點即可)

【示例一】孫悟空擁有人的聰明才智,選文中寫他連說“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連腰截骨都化了!”哄騙二魔打開葫蘆。

【示例二】孫悟空具有人愛清潔(怕髒)的特點,開始想撒尿使葫蘆搖得響來哄騙妖怪,但因為怕“汙”到衣服而沒做。

【示例三】孫悟空雖然聰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應,就會被收進葫蘆,但仍然心存僥倖,以為不是真名就沒事,結果被裝進去了。

初中語文專項複習: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 暑假積累篇

三、題型專訓

1.請從《朝花夕拾》中選擇你熟悉的一篇文章,簡述你的閱讀心得。

【示例】①閱讀《阿長與〈山海經〉》,我真切地感受到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懷念。阿長雖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難題。②閱讀《藤野先生》,我讚賞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的高尚品質,也真切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③看完《五猖會》,我和魯迅先生一樣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一場難得一遇的迎神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真心希望家長們都能順應兒童的天性,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2.名著閱讀。

“真真假假假亦真。”《西遊記》裡曾出現過“真假美猴王”“真假唐僧”等情節,請你任選其中一個,簡述其故事情節。

【示例一】真假美猴王 情節:六耳獼猴假扮成孫悟空,唐僧、觀音菩薩、李天王等都無法分辨,最終在如來面前才現出原形。

【示例二】真假唐僧 情節:在烏雞國,唐僧師徒救活真正的烏雞國王,妖道為了逃避孫悟空的追殺,變成唐僧模樣站在唐僧身邊,讓孫悟空分不清,最後悟空利用真唐僧會念緊箍咒的方法,辨出妖道,並把他趕走。

3.名著閱讀。(任選一題作答)

(1)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一文,對古時的所謂“孝”持有怎樣的態度?

斥責封建孝道不顧人命,教壞後人,揭示其虛偽和殘酷的本質。

(2)列舉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示例】黑松林遇黃袍老怪,黃風嶺遭黃毛貂鼠精暗算,女兒國遇蠍子精、通天河被老龜翻落河中等。

4.名著閱讀。(任選一題作答)

(1)《西遊記》中孫悟空又稱“美猴王”,請說說“美猴王”的稱號是怎麼來的。

石猴與其他猴子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頭,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們說:“誰能進去又出來,不傷身體,就是我們的大王。”石猴進去又出來,毫髮未損,還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為“石美猴王”,後來將“石”字隱去,稱“美猴王”。

(2)魯迅先生在《無常》裡寫了哪兩個無常?他寫《無常》表達了什麼思想?

白無常和黑無常。諷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不得惡報,所謂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