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你這是何苦呢?”

作為一名正團級自主擇業的軍官,退役之後第一份工作竟然去當棒棒。前後身份產生的巨大裂口,吸引眼球的同時,也讓人匪夷所思。

面對眾人的質疑,巴蜀大地賦予四川漢子樂觀幽默的精神特質再次顯現。他不僅將“何苦”作為筆名,更是成立了《最後的棒棒》出品方重慶何苦影業。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這部啟動資金僅有1300元,根據豆瓣9.7分同名劇集改編的紀錄片,幕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帶著眾多觀眾的疑問,犀牛娛樂對導演何苦進行了一次專訪。

正團級軍官退役當棒棒

初心何在?

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一個獨具地域特色的職業——棒棒軍。曾幾何時,他們更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

爬坡上坎,負重前行,棒棒軍們用肩頭的一尺之地,挑出了新重慶的廣廈萬千。同時,一米有餘的棒棒,也壓彎了曾經挺拔的脊樑。

正團級軍官退役當棒棒,初心何在?犀牛君用這個問題,拉開了此次專訪的序幕。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導演何苦

“掙多少錢,並不能去體現一個人的價值。退伍之後重新踏上征程,並不是為了想進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依然要像一個戰士一樣衝鋒。”

“去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覺得山城棒棒軍,作為中國第一代進城務工人員代表,他們身上確實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我在部隊又做過新聞工作,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對犀牛君的提問,何苦導演態度誠懇地說到。

某種程度而言,何苦記錄的不單純是棒棒軍,還有自己退役之後的心路歷程。選擇從社會底層職業做起,也是他“心態歸零,重新上路”的最好體現。

“市場需要多元化,既需要大製作、大成本的大片,也需要小橋流水般娓娓道來的小片”,何苦對於《最後的棒棒》市場定位也很準確。

在他看來,自己的作品能夠讓一些人停下腳步反思生活。那麼,他便心滿意足了。

今天還擁有希望

就是莫大的幸福

紀錄片,一直是市場的冷門類型。

隨著時光的流失與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紀錄片的重要性。去年,《二十二》的火爆讓市場感受到了人們對於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

作為同樣以邊緣人物為拍攝主題的《最後的棒棒》,想要表達什麼?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帶給觀眾的是一種抱怨與絕望,我希望作品能夠展示一種希望,連他們生活都會越來越好,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去不努力呢?”

“老黃都68歲了,他還在艱難地掙錢養家,那我們作為年輕人有什麼資格不努力呢,我最想表達的恰恰就是這點,我們要活在希望中,腳踏實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談及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時,導演何苦的精神頭更足了。

對影片的主要受眾群體,導演何苦認為應該是心底陽光一點的人,才看的懂他。

不久前,一個哈爾濱的小夥看完劇集版本後,千方百計聯繫到何苦,表達感慨。高中綴學的他看完拍片子之後,重新升起生活的希望,現在在賣燒烤。

有人看到電影結尾人們生活越來越好時,質疑其迎合國家宣傳口徑。對此,導演笑著表示“沒有辦法把他們的幸福生活拍的很苦逼,因為這就是事實”。

今天還擁有希望,就是莫大的幸福。正如北京首映時,巨幕定格畫面上這句話一樣,擁有希望就是擁有幸福。

幫助別人認識到自己是幸福的,找到久違的幸福感,也是導演給予這部電影的希望所在。

影版送審經歷:

為什麼現在才拿來?

“說為什麼現在拿下來,你們太拖沓了”,拿著《最後的棒棒》樣片去審查時,工作人員“批評”他來晚了。

三分鐘過審,雖然有些誇張,但也體現官方的認可。在劇集版改編成電影的過程中,也充滿了故事。因為在此之前,從未想過要把它放到院線。

《最後的棒棒》最終能夠走進電影院也是觀眾的原因,愛奇藝VIP點擊量已經超過2000萬,許多觀眾更是留言“如果拍成電影,算我100張電影票”。

“你們能不能剪個影版,因為你這個劇版時間太長,打開之後停不下,影響上班”,觀眾在彈幕中“抱怨”不斷。

誰也沒能想到讓觀眾願望成為現實的,是一名在三里屯買鞋的女子。

原來,她在三里屯購物之餘,刷到了《最後的棒棒》劇集版,哭成淚人。在愛人小波的陪伴下,兩人又二刷了一遍。

此時,曾在院線影院工作過的小波萌生了做成影版的想法。於是,在去年十月,他飛去重慶,找到了導演。

“同時,喜歡這部片子的觀眾,還很擔心回到農村以後,這些棒棒的生活怎麼辦。老黃身體怎麼樣啊,需要有個幾年後的結果”,何苦也想通過影版給觀眾一個答覆。

為了將更好地將影版呈現在觀眾面前,導演也是費了不少心思。

當電影前三十分鐘剪輯完成時,他請剪輯師把影片帶回家給其父母看,“如果你媽媽看完,還想接著往下看,那咱們就按這個思路來,反之咱們就調整思路”。

結果,剪輯師的母親問他什麼時候剪完,她有點等不及了。

在成片完成後,他請了四五十位重慶棒棒看片,並當面承諾“如果你們看完之後,感覺片子有假,哪怕我做了這麼久,當著你們的面我把所有素材刪除。”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導演的真誠,也換來了影片主人公的認可。許多棒棒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這麼偉大。

“我只是一名社會的礦工”

對於導演這個身份,何苦表示也很無奈。因為劇集版拍攝完最後一個鏡頭時,唯一的攝影師也走了。

電影在一些地區展映時,也有不少觀眾反應“影片主線不夠清晰,節奏比較平緩”。

“我不是導演,也不是編劇,我只是一個礦工,把社會最真實的部分一鑿子一鑿子地鑿下來,展現給觀眾”,在導演看來紀錄片的底色就是真實。

誠然,如果以一部故事片的角度去看《最後的棒棒》,此片的確商業元素欠缺。故事的起承轉合、劇情節奏,也缺乏戲劇張力。但這也恰恰是紀錄片的魅力所在,在平平淡淡中道出生活的真實。

“我要把社會最真實的一面鑿出來”|專訪《棒棒》導演何苦

對於未來,何苦表示經歷棒棒生活之後,自己成功“臥底”城管大軍。在三個月的時間內,他與這群令小商小販聞之色變的集體打成一片。

這部名為《我的城管兄弟》的紀錄片,將從不同角度展現城管這個職業最真實的一面。作為一名“礦工”,何苦在記錄真實生活的拍攝之路上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