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家庭絕不能瘋狂加槓桿

家庭絕不能瘋狂加槓桿

從2015年醞釀開始的去槓桿,現在回憶反思,從一開始主導思想上就出現重大誤判,從而導致今天經濟中系列問題的出現,特別是居民家庭槓桿率急劇攀升,正在削弱經濟中最主要的動力—消費,我把其稱為自殺行為。

從醞釀去槓桿決策那一刻一個誤判是認為,主要是企業槓桿率過高,去槓桿的重點在於企業;而居民家庭槓桿率較低,應該對居民家庭加槓桿。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企業去槓桿,居民家庭加槓桿。央行有關負責人在上海某論壇明確表示,居民房貸規模並不大,貸款並不多,應該加大居民房貸投放。就是從那時起,開始這輪失控般房價暴漲。

三年過去,對去槓桿的嚴重誤判的惡果逐漸暴露出來了。

2016年去槓桿政策落地以來,企業部門和政府的槓桿率有下降態勢,而居民部門的槓桿率水平繼續增長,甚至超過了政府部門的槓桿率水平。截至2017年,居民部門負債佔DGP比重看,居民部門槓桿率達到了49%,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截至2017年,中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並且,由於隱藏的民間借貸等無法被統計的部分,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了命懸一線的地步。

家庭絕不能瘋狂加槓桿

什麼是槓桿率?槓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槓桿率是一個衡量經濟主體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經濟主體的還款能力。俗話說,槓桿率過高是風險的原罪就是指過高槓杆率帶來的違約風險大大增加,因而把其比喻成風險的原罪。

政府槓桿率、企業槓桿率、居民家庭槓桿率都要控制在合理區間,特別是居民槓桿率必須適度適中。如果居民家庭槓桿率過高,居民家庭負債過多的話,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居民生活財務壓力大,生活質量大大降低的問題,更加主要的是,對消費這駕拉動經濟的最終動力嚴重透支,最終影響到中國經濟發展後勁,不,不是最終而是現在已經影響到了。

企業、政府在降低槓桿率的同時,已經把槓槓加到或者說轉移到居民家庭中。居民槓桿率不斷提升已經開始抑制消費增長。居民槓桿對消費的擠出效應體現在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上。有數據顯示,社會零售總額增速從2008年以來開始下滑,在金融危機之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零售總額增速在2008年7月達到了最高點23.3%。此後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增速開始下滑,雖然在2010年增速有所回升,但是總體呈下行趨勢,增長乏力,2018年6月份社會零售總額的增速已經降至9%。更加嚴重的是,這是中國電商得以在世界處在發展領頭羊地位情況下。如果電商再走下坡路,那麼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下滑將會更大。在這裡,居民槓桿率的提升對於消費的擠出作用不容忽視。

居民家庭槓桿加在哪裡是關鍵。2016年以來房價失控般暴漲,成為居民家庭槓桿率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房價較之前快速增長,居民住房剛性需求上升,住房貸款迅速發展,居民負債水平提升。房地產價格對消費有財富效應和擠出效應。過高的房價會對消費帶來擠出效應。而家庭負債因為以住房貸款為主,對中國來說對消費的擠出更為明顯。同時,暴漲畸高的房價已經是引爆房地產貸款包括住房按揭貸款金融風險的定時炸彈,已經到了非常危險之地步。

家庭絕不能瘋狂加槓桿

這幾年居民家庭瘋狂加槓桿風險已經凸顯出來,對經濟後勁的侵蝕作用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時糾正政策偏差,必將釀成大禍,對此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