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辛亥革命後改通州為南通縣,1983年,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轄3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作為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歷史沿革

今南通境域按地理變化和歷史淵源大致分為北、南兩部。今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一帶,春秋戰國時期歷屆吳、越、楚等國地域,東晉義熙七年(411年)置寧海、如皋等縣,屬海陵郡,這是北部地區建縣之始。今南通南部舊稱通海地區。

唐代,胡逗洲得到開發。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鎮遏使的職位。後來,五代吳國曾設豐樂鎮、大安鎮、崇明鎮及狼山鎮。五代時直接統治靜海與東洲一帶的是姚氏家族。姚彥洪建築城池官廨,號稱"靜海都鎮",統轄狼山、豐樂、大安、崇明四個大鎮。

後周顯德三年(956),周軍壓境,姚氏政權控制東洲、靜海約半個世紀的局面結束。顯德五年(958)初,後周設立靜海軍,不久升靜海軍為通州(今南通市),並設靜海、海門兩縣歸通州管轄,州治駐靜海。

宋代,通州屬淮南東路,天聖元年(1023)通州改名為崇州,又稱崇川。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稱靜海郡。

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復為州,屬揚州路。崇明縣曾短時間歸屬通州,後又劃屬蘇州。

明初,靜海縣廢,此後,通州只管轄海門一個縣。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人關。次年七月南下佔領通州。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廢縣為鄉,併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隸屬於江蘇布政使司,領泰興、如皋兩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屬江寧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漲的天南等41沙設海門直隸廳。

清宣統三年九月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通州官紳響應武昌起義,宣告通州脫離清王朝統治,次日成立軍政府。

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臨時省議會決議通州廢州設縣,改稱南通縣,行政區劃同宣統時的13市、8鄉。民同十六年(1927年)5月,同民革命軍(北伐軍)抵南通,推翻北洋政府南通縣知事公署,成立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南通縣政府,屬江蘇省政府管轄。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行政第七區(後改為第四區)專員公署設於南通城,下轄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崇明5縣。

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侵佔南通城,建立偽政權,國民黨南通縣政府先後遷至金沙、北興橋,專員公署先後遷至馬塘、掘港。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1940年11月,新四軍東進通如海啟地區,隨即按照“三三制”原則建立南通、如皋、海門、肩東四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3月,成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1945年12月和1946年8月先後建立蘇皖邊區第一、第九行政區專員公署。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又經過3年半的解放戰爭,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華中行政辦事處決定,劃南通城、唐閘鎮、天生港鎮、陸洪閘和近郊農村成立南通市,隸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行署機關駐南通市。當年5月,第九行政區改稱蘇北南通行政區。

1950年5月,南通市升格為蘇北行署直轄市。

1953年1月起,南通市為江蘇省轄市,同時建有南通區(同年4月起改稱專區,1978年7月起改為地區)。其中“市”管轄城區、郊區,專區(地區)管轄海安、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崇明7縣(其中崇明於1958年11月劃歸上海)。地、市並行的體制一直延續到80年代初。

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撤銷南通地區行政公署,原行署所轄6縣歸南通市領導,市管縣的體制延續至今。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4市3區1縣的2線城市,享有“中國近代第一城”之稱

199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南通市城區更名為崇川區,郊區更名為港閘區。1989年11月啟東撤縣設市,1991年如皋撤縣設市,1993年南通撤縣設市(通州市),1994年海門撤縣設市,均為縣級市。至此,南通市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即崇川區、港閘區、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市政府駐崇川區。

2001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通州市的觀音山鎮、小海鎮、竹行鎮、通州市良種場劃歸南通市崇川區管轄;將通州市行政區域範圍內的南通農場(隸屬省農墾集團公司)、東方紅農場(隸屬省軍區)劃入南通市崇川區行政區域。其中:小海鎮、竹行鎮、良種場、種畜場整建制划進市區並委託富民港辦事處管轄,南通農場(省屬)和東方紅農場(省屬)劃入富民港辦事處行政區劃範圍內。行政區劃調整後市區總面積達381.6平方千米,總人口達75.98萬人,分別比調整前增加144.82平方千米,12.75萬人。

2006年底,常住總人口724.93萬人,戶籍總人口769.79萬人。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63.7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7.52萬人。

2009年,撤銷通州市,設立南通市通州區,以原通州市的行政區域為通州區的行政區域,區政府駐金沙鎮。至此,南通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即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區、海安縣、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門市。市政府駐崇川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