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三)所城南門外那棟久負盛名的老宅——劉子琇故居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三)所城南門外那棟久負盛名的老宅——劉子琇故居

傳承優秀多元的建築街區文化特色

探索煙臺古城印記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

位於所城裡向陽街80號的劉子琇故居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向陽街80號,這裡被掩映在嘈雜的農貿市場中,熙熙攘攘的人群裡,很多人早已辨別不出身後那棟高聳的二層灰色小樓是如何的與眾不同。牆壁上——“劉子琇,名麟瑞,煙臺市奇山所人,曾在江蘇等地為官,後在廣東開設水泥廠”,寥寥數語的牌匾勾勒出舊宅主人不平淡的一生。退回百年前,一個煙臺人輾轉大半個中國為官從商,最後落葉歸根,那些故事的傳奇性多半勝過眼前的人來人往。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劉子琇故居大門

如今已經修葺一新的劉子琇故居,圓拱形的窗戶,硃紅的漆色窗欞十分搶眼,窗臺的鏨斧花紋微微泛紅,據說是大塊的石島紅花崗岩用剁斧鏨子手工鑿出來的,而這種手藝現在基本失傳。牆基也很特別,它的用石與窗石一樣講究,是用榮成灰和石島紅兩種花崗岩分層砌築,十分漂亮。這些石材是劉子琇從威海調運過來的,抗侵蝕,顏色能保持百年以上。今日看來,果真如此。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鑿雨劈,依然靚麗如新。然而正是這一磚一石的存在,一鑿一雕的手藝,才讓這被高樓大廈包裹的所城,散發出久遠年代積聚起來的書墨底蘊,召喚著每個懷舊的知己來此仰望。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劉子琇故居西院

據《奇山所史話》介紹:劉子琇故居佔地面積約有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25平方米。門前兩側有高達近2米的石獅各一座,邁上五級臺階便進入大門。迎面是高達四米的照壁,上面書寫著偌大的一個“福”字。走出過道便分為東西兩院。西院有北屋、南屋各七間和三間西廂。三間西廂為二層小樓。園內建有花池,池上裝有太湖石假山一座。東院和西院的建築佈局基本相同,有北屋、南屋各五間和東廂三間。東廂亦是二層小樓,只是院子與西院相比小了些。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劉子琇故居東院花池

劉子琇長期在外為官見多識廣,當年受朝廷委派任士敏土道員(“士敏土”英文“水泥”的譯音)創辦粵東士敏土廠時,為了建廠和投產曾兩赴港澳學習取經。當時的粵東士敏土廠和天津士敏土廠是我國南北僅有的兩座官辦的水泥廠。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劉子琇故居西院

粵東士敏土廠於1907年建成投產。讓人不曾料想的是:這座水泥廠在1917-1925年間曾兩次成為“孫中山大元帥府”,直至1925年7月1日,才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1996年,“孫中山大元帥府”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就了一段史話。

2000年3月24日人民日報報道(摘自羊城晚報):“大元帥府舊址的前身為‘廣東士敏土廠’,是清代最後一間官辦水泥廠。劉麟瑞是清政府委派創辦水泥廠的官員。現在的北樓原是士敏土廠的辦公樓”。

鲜美烟台·古城印记丨建筑(三)所城南门外那栋久负盛名的老宅——刘子琇故居

劉子琇故居東院

走南闖北的豐富經歷決定了劉子琇故居成為了中西合璧的建築典範,如拱形和六角形的玻璃門窗,精美的南洋瓷磚,西式的壁爐,門窗洞口、影壁、柱礎等處的石砌線腳等。整座建築可謂玲瓏而又別緻,華麗而不失典雅,很多地方和細節與廣州的孫中山大元帥府有異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