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作逼是很小就养成的。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天傍晚我妈来接我放学,我坐在脚踏车后面跟她说,妈妈我今天看到我们班的xxx有一条裤脚缀着蕾丝的裤子。我也想要。

我妈惊了一下,她应该在想,怎么会有裤脚缀蕾丝的裤子啊……但是她安抚我说,好的,我明天去问xxx的妈妈,那条裤子哪里买的。

第二天我放学的时候,又跟我妈妈说,我搞清楚了,她那个蕾丝是缀在袜子上面的。妈妈我也想要这样的袜子。

我妈说好,然后真的去给我买了一双,缀着白色蕾丝的小短袜。当时应该是秋冬季节,正常人都是把袜子藏在裤子里面,我不,我为了炫耀我袜子的蕾丝花边,硬是把袜子包在了裤脚处……

幼儿园的故事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唯独记得这一桩。有了正常的审美之后,我想起“把蕾丝花边的袜子包住裤脚”这种事情真的很难不会想掩面自尽。

我妈也忘了这事。我成长期里跟她提过的无理要求太多了,当我跟她说起这双心心念念的“白色蕾丝花边短袜”的时候,她嘲笑我说,你现在还想要这么一双袜子吗?

我说不不不,我觉得小女孩太可怕了。我以后想要个儿子。

不过我怀疑所有人的青春期里,都因为一双鞋、一条裙子,打开过欲念的开关。

包括男生。我身边几乎所有男生朋友,都花高价、找代购、排长队,去买过一双限量版的或者设计款的,原价并不贵,但因为被炒得太红而价格高昂的球鞋,最典型的例子是yeezy boots 350。他们的解释是情怀。

所以当上海第一家喜茶开的时候,我花将近200块钱找人排队买两杯奶茶,我觉得这个事情也可以被谅解。所有人都跟被下降头一样,买过别人觉得“不值”的东西,但买到喜茶的那一刻,讲道理是高兴的。

我上大学是12年的事情。我大学的时候有个很会穿衣服的女朋友,她170,100斤,天生的衣服架子,而我那时候还是一个会穿粉色蓬蓬连衣裙的姑娘,逛商场只会买依恋、snidel、lilybrown这些少女感爆棚的店。是她亲手带着我一起穿A&F和Hollister。

大一的时候,我们俩联手海淘了一箱A&F的衣服,然后被海关扣了。为了拿到那箱衣服,她妈妈找海关的朋友疏通吃饭,最后她妈感慨说,花在海关的钱都比这箱衣服多……

A&F刚入驻上海的时候,门店外一群半裸男模任人拍照,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话题度,那些男模还穿着衣服来我们学校宣传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身处上海外环以外的校区,是个很大的新闻。我还有个朋友在Hollister当过柜员,赚的钱不多,但是有一项优惠,是可以六折买门店里的衣服,我当时还羡慕过一阵子,觉得我要是腿长点就好了……

但是朋友愤愤地讲,以后走哪都有人穿A&F,再也不想穿了。

今天A&F和hollister的门店好像在上海跟北京到处都是,不再有半裸男模,也不可能会有试衣间外排半小时长队的盛况。它成了一个几近于快消品牌的牌子,穿Hollister不会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很多人下楼吃碗牛肉面的时候穿,上班图舒服的时候穿,见很亲密的朋友的时候穿,我们对它的评价是,“料子还蛮舒服的哦”。

我有次跟一个朋友逛iapm的A&F门店,我说A&F的裙子很像加州的酒吧女招待,或者公路上一辆疾驰而过的卡车上蹦蹦跳跳的年轻女郎,朋友说,是不是觉得像极了自己的青春,廉价的,但是款式夸张的,快活的青春。

是。很年轻的时候,买衣服就是会中意那些款式独特的,最好每一件都不一样,才觉得物有所值。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A&F官网图片

与此相似的还有American Appeal,它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也于去年倒闭,American Appeal是玩性感营销的,衣服都是基本款,适合纤瘦的,身材条件本身就非常好的年轻姑娘,强调她们的身材优势。价格也不贵。

就像我一直都觉得夏天是对年轻女孩最友好的季节。只要身材比例够好,随便一件T恤和热裤走在街上都能成为焦点,而秋冬季节就要残酷得多,大衣、毛衣,非要砸钱下去才能提升质感。

身边年纪大一些的、有了怎么也减不掉的肚腩的朋友说,他们最喜欢冬天,因为只要花大价钱买风衣,总能让人看起来精神许多。而夏天不行,T恤能够清晰勾勒出你的小腹形状,不容你作假。

这事还挺有趣的。人年纪越来越大,买昂贵大衣也好,登山越野也好,其实就是拿钱查漏补缺,掩盖衰老的过程。

在我小的时候有个很有名的牌子叫淑女屋,那真是一个神奇的牌子,明明任何人穿上它都会变成“县城公主”,但是价格却不便宜,在2005年左右就卖到了1000元。相似的牌子是阿依莲,大小S给它家做过代言,连女明星穿上粉色蕾丝上衣,都逃不开”土气”的命运。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人生好难,所以容我换件衣服再战

长大后我们都嘲笑阿依莲的"乡镇名媛风”,可是年少的时候,大部分女孩子的衣柜里,都收藏了粉色、紫色、蓬蓬裙、蕾丝、花边这些元素,我们嘲笑它们,也是笑话当年的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鄙视链。30岁为房价的你衷心看不起20岁时为情所困的自己,25岁不会再在朋友圈更新任何感情状况的你,看不起15岁时屁大点事都要写进空间说说里的自己。然而我们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那些如今看不上的牌子里,也有一个当年一心想追慕“时尚”的自己。

再后来更长大一些,对各个牌子有了自己的了解,觉得衣服牌子也是有性格的。

比如Club Monaco就是一身的良家气质。像一个事业成就还不错,平时讲话也挺毒舌,但是得在孩子的班级群里硬着头皮跟老师套近乎拍马屁,老师说什么都回复一连串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