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檢察官說|專家證人出庭揭穿隱蔽工程貓膩

  2017年上半年,我們四川省西充縣檢察院公訴部門辦理了李某、範某共同貪汙一案。此案是我院申請專家證人出庭作證的第一案,也是讓我感觸頗多的一起案件。   此案案情並不複雜。2013年上半年,李某在承攬一地下管網施工市政工程中,與發包方、國家工作人員範某相互串通,採取重複設計的方式虛報2.8千米管網工程量,共同騙取120萬元國家工程款,並予以瓜分。   2017年4月20日,我院公訴部門受理了此案。辦案人員提審李某和範某時,二人對虛報工程量的事實並不否認,但推翻偵查階段關於虛報工程量和工程款的供述,辯解稱虛報部分並沒有那麼多,具體多少自己也不清楚,要求實地核實。   “怎麼核實?管道都埋在地下幾米深,且已投入使用,總不能全都挖出來吧?這樣花費的辦案成本與犯罪成本孰輕孰重?”“這分明就是被告人在借地下隱蔽工程特點狡辯!”在研究該案時,大家對此辯解都感到很棘手。設計圖紙是唯一有力證據,可拿到圖紙的一刻我們傻眼了。整個工程設計圖紙有上百張,標滿了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和數字,辦案人員足足研究了一星期也沒研究出所以然來。   “不能讓犯罪分子借專業壁壘逃避法律制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辦案人員迅速調整思路,聘請一名專業人員輔助審查圖紙。2017年5月17日,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我們終於查清工程圖紙中重複設計部分的座標、方位、長度,並據此準確計算出虛報的工程量和工程款,使案件得以順利起訴。   為了應對被告人在庭上可能提出的新辯解,公訴人申請專業人員作為專家證人出庭作證,並對庭審中可能涉及的問題與專家證人進行了充分溝通。果然,庭審一開始,被告人及辯護人就打專業牌。針對虛報工程款的準確計算,他們相繼提出了分項工程量的組成、工程量的審減比例、工程合理利潤、工程稅費組成等一系列專業問題。對此,專家證人在出庭作證時均一一作出瞭解答。最後,被告人及辯護人再也提不出任何問題。公訴人在專家證言的基礎上指出:“地下隱蔽工程雖然隱蔽,但施工圖紙和專家證言卻可以客觀還原案件事實。”   2017年12月28日,兩名被告人均被以貪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零六個月,並分別並處罰金20萬元。   “公訴人需要了解各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公訴人不是萬能的,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後,一旦遇到專業疑難問題,“藉助外腦”就成了我們的習慣。   (講述人張曉波系四川省西充縣檢察院刑事檢察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