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看昭通(07.13-07.19)

脫貧攻堅

1. 鎮雄縣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進入集中攻堅階段。近日,鎮雄縣為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確保資金使用精準高效,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鄉鎮出列需求,組織全縣24個相關職能部門和部分鄉鎮、街道,從各駐村扶貧工作隊抽選業務骨幹組成縣脫貧攻堅項目庫審定組,每日由相關縣領導帶領,切實開展項目庫集中審定工作。此次項目庫集中審定工作計劃從7月16日至7月25日共10天,審定組嚴格對照規劃佈局清、建設內容清、建設規模清、執行標準清、績效目標清“五清”,對全縣入庫項目是否符合本部門規劃及政策標準、是否符合貧困村建設發展實質要求、是否精準到戶制定幫扶項目、是否補齊項目庫建設短板等方面逐戶逐項核實項目庫建設質量,確保科學合理、服務基層,驗證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的可操作性。目前,項目庫審定現場熱火朝天,各行業部門突出“問題導向”,對本部門入庫項目積極同各鄉鎮、街道交流意見建議,並在每日審定結束後形成審定意見表反饋給各鄉鎮、街道。

2. 綏江抓實勞務經濟 助力脫貧攻堅。“一技在手,脫貧不愁;一人就業,全家摘帽。”今年以來,綏江縣圍繞“短抓勞務、長抓產業”的工作思路,發動各界力量、利用各方人脈、整合各方資源,狠抓勞務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確保今年全縣如期脫貧摘帽。“年初,我參加縣上舉行的焊工技能培訓班,並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中城鎮農業村貧困戶胡廷明高興地說道,有了這個證書,活好找多了,工資也翻倍了。原來沒有技術,只能幹苦力,現在吃上技術飯,工資四五千元。據瞭解,綏江縣未轉移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共有5000多人。通過前期掛鉤幹部走訪調研、廣泛徵求群眾培訓就業意願的基礎上,結合縣情實際,採取“四個一批”措施,實現一戶貧困戶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同時,該縣還出臺了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和勞務輸出資金管理辦法,對發展產業和邊務工邊培訓的給予資金補助,調動群眾創業就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今年以來,綏江縣依託職業教育培訓基地,整合人社、人力辦、工會等部門技能培訓資源,集中開展中草藥、保姆、焊工、廚師、半邊紅李子、獼猴桃、枇杷、肉牛等技能培訓42期2632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2402人。為解決群眾信息閉塞、就業難、務工維權難等問題,綏江縣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在中山、杭州和昆明建立了三個勞務輸出工作站。工作站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及時收集併發布用工信息,開展駐地企業崗位推介、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維權幫扶等工作。目前,共開展13場勞務輸出專場招聘會,組織輸出貧困戶勞動力300餘人。在著力抓好縣外務工就業的同時,綏江縣積極挖掘縣內崗位,切實解決好不能外出務工的家庭勞動力就業難題。處級領導積極與縣內商家企業和工程項目對接聯絡,優先招納貧困家庭勞動力。結合易地搬遷、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重點工作,設立環衛工、綠化工、生態護林員、河道巡護員、交通協管員等公益崗位600個,解決了60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

3. 巧家:交通扶貧鋪就“致富路”。巧家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交通建設發展緩慢,交通建設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大力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村人民脫貧致富的關鍵所在。自脫貧攻堅號角在巧家吹響以來,巧家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加大了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農村交通條件,2015年以來共實施村組公路硬化項目65個,里程750餘公里,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規劃村社硬化公路項目1183個4100餘公里,覆蓋輻射縣域183個行政村(社區)3850餘個村民小組,實現了建制村公路硬化率100%,通暢率100%,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群眾“出行難”和“行路難”的狀況,還為群眾鋪就了一條奔小康的“致富路”。

4. 鎮雄縣大灣鎮農村低保兜底脫貧工作顯成效。近日,記者在鎮雄縣大灣鎮瞭解到,該鎮在實施農村低保兜底脫貧暨城鄉低保專項治理工作中,著力精準摸清兜底保障底數和農村低保施保情況,建立完善臺賬,實行動態管理。組織在全鎮範圍內逐戶排查需要通過農村低保兜底保障才能實現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底數並建立臺賬,切實摸清全鎮轄區內農村低保施保情況,精準認定農村低保對象,加強農村低保專項清理和規範管理。同時,全面開展入戶調查,嚴格實行民主評議,落實逢進必核、備案審查制度、公示程序、定期報告制度,全面化解“政策保”,加強動態管理,做到“應退盡退”“應納盡納”。健全雙向進出通道,嚴格按照農村低保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各自識別認定的標準和程序,分別把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救助或幫扶範圍,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真正實現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線合一”、無縫對接,確保全鎮按照“五個一批”脫貧路徑,經脫貧攻堅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認定的“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兜底保障全部脫貧。

基礎設施

5. 昭樂高速公路綏江段完成投資過半。截至目前,昭樂高速公路綏江段歷經一年半左右的建設施工,已取得完成投資55.5%左右的成績。概算總投資85.29億元,滇境全長49.141公里的昭(通)樂(山)高速公路串佛段,南起鹽津串絲壩,北止綏江南岸佛耳巖,屬昭通市“十三五”期間十二條高速公路中率先啟動建設的重點工程。地方全力援建服務,路方全力推進工程。在該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建設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境內三個施工標段信守合同承諾、攻克施工困難,確保工程質量,戰勝自然災害,全力推進了工程建設進度,各標段先後從2017年3月、5月正式啟動工程施工至今年6月底,其路基工程的挖方、填方、排水、抗滑樁等已分別完成65%至74%的工程任務;橋樑工程的樁基、系梁、墩柱已分別完成了52%至74.5%的建設任務;隧道工程的開挖、支護和二襯已分別完成了51%至58.7%的工程任務。

6.格巧高速第二季度“三搶三抓 百日攻堅”完成產值11.37億元。近日,記者在格巧高速公路建設現場瞭解到,為搶抓施工黃金季節,保障工期進度,格巧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組織開展了第二季度“三搶三抓百日攻堅”勞動競賽。競賽以“搶徵地拆遷、搶梁板預製、搶路基成形,抓路地和諧共建、抓品質工程打造、抓平安工地創建”為主要內容。各施工單位細化指標,倒排工期,科學合理地組織和安排生產。參建各方克服高溫和雨水天氣影響,組織人員,加緊施工,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同時,千方百計搶進度、保節點。經過各施工單位共同努力,第二季度“三搶三抓 百日攻堅”完成產值11.37億元。據格巧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總監辦主任鍾安然介紹,格巧高速公路已累計完成產值54.2億元。第二季度開展了三搶三抓百日攻堅勞動競賽,經過考核,完成產值11.37億元。現在已經啟動第三季度勞動競賽,第三季度計劃完成產值9.6億,目前格巧高速公路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農業農產

7. 大關縣:把馬鈴薯培植成全縣致富增收大產業。近年來,大關縣依託馬鈴薯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建基地、育主體、培龍頭、促營銷”等舉措,以良種更換為突破口,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推進馬鈴薯產業提檔升級,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助推全縣脫貧攻堅進程。截至目前,全縣已組建縣級馬鈴薯產業聯合大社1個,馬鈴薯主產區村黨支部領辦或協辦的專業合作社14個,覆蓋農戶3萬餘戶10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7萬戶4.5萬人;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示範區2500畝,輻射帶動農戶大面種植馬鈴薯。2018年,我大關縣充分發揮馬鈴薯週年生產優勢,調整種植時空分佈,穩定秋種,增加冬早馬鈴薯種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3萬畝,總產量達30萬噸,全縣二級以內脫毒良種覆蓋率達30%,馬鈴薯產業總產值達4.4億元。

8. 永善打造萬畝高原藍莓基地。近年來,永善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作為脫貧攻堅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最終落腳點,積極招商引資,開展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現代農業發展。2017年,永善縣與上海昌傑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標誌著3.8億元的藍莓產業項目正式落戶永善縣,成為永善首個招商的億元農業項目。項目落地後,永善縣、鄉、村聯合快速行動,做好土地流轉和各項服務工作,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上海昌傑公司在永善縣成立永善美林藍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000萬元,長期駐紮永善縣發展。在藍莓基地,一串串燦爛、兔眼系列藍莓宛如算盤珠子掛滿枝頭,嬌豔地瀰漫在塊塊山間梯田,形成一道靚麗的獨特風景。據悉,該公司還將引進烏克蘭藍莓等品種,擴大種植規模30000畝,建設1.5萬噸藍莓鮮果生產線,打造“萬畝高原藍莓基地”,屆時將成為永善農產業發展的又一增長點。

9. 綏江著力打造農特產品品牌。近年來,綏江縣突出地方優勢特色,強化科技支撐,著力打造農特產品品牌,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農業產業的提質增效。綏江縣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脫貧攻堅工作,重點創建“半邊紅”李子品牌,建立了綏江“半邊紅”李子母本園,開展基礎研究,提純復壯品種,並通過品種改良、高枝嫁接、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全面升級改造老果園。加強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了“半邊紅”李子標準化生產規範,引導帶動群眾提升標準化生產管理水平,提高果實科技含量。組建技術指導組和專家指導組,引導群眾加強田間管理,大力推廣應用豐產優質栽培技術,提高種植效益。大力推廣應用標準化栽培技術,建設精品果園,在南岸鎮真武山、中城鎮觀斗山、新灘鎮天寶山、會儀鎮方家村和箭頭山等區域集中連片建設1000畝以上的精品示範園。全面規範水果銷售市場,統一包裝、統一名稱、統一外觀設計、統一分級質量標準和市場準入標準,並藉助李花節、展銷會、推介會、博覽會等各類活動,宣傳推介綏江“半邊紅”李子,全面提升綏江“半邊紅”李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截至目前,全縣共種植“半邊紅”李子8萬餘畝,投產5.3萬畝,完成無公害整體認證面積8.4萬畝,綠色食品(“半邊紅”李子)認證1.45萬畝,有機食品(茶葉)認證面積660畝,成功註冊“半邊紅”商標,並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南岸金龍現代農業系列產品已通過有機水果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並註冊了3枚商標。近年來,綏江“半邊紅”李子遠銷滇、川、渝及東南亞國家,躍居全省水果出口前三甲,成為綏江走出國門的品牌。如今,綏江“半邊紅”李子年產量達4萬多噸,產值2億元以上。

10. 巧家推廣果蔬烘乾機烘烤煙葉。今年以來,巧家縣抓住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機遇,不斷加大果蔬烘乾機的運用和推廣力度,採取技術培訓、演示、諮詢、對比、觀摩等形式,宣傳和推廣使用果蔬烘乾機烘烤煙葉技術,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推動,巧家縣今年在白鶴灘、蒙姑、金塘、爐房、崇溪、老店六個烤煙種植鄉鎮推廣50立方米果蔬烘乾機250座。為確保果蔬烘乾機發揮應有的作用,巧家縣農業局與鄉鎮菸葉工作站共同組織,已相繼在蒙姑、金塘、白鶴灘三鎮舉辦果蔬烘乾機菸葉烘烤技能培訓3期,受訓200餘人。據介紹,用果蔬烘乾機烘烤煙葉具有操作使用方便、乾淨、整潔,省工省時,節省燃料,熱源供熱均勻等優點,使烘烤出來的菸葉著色均勻、成色好。

11. 魯甸對萬畝水稻病蟲害實施“飛防”作業。近日,魯甸縣農業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利用無人機對文屏鎮聯合村片區水稻進行病蟲害防治,拉開了今年魯甸萬畝水稻病蟲害防治實現“飛防”作業的序幕。受氣候原因等方面的影響,魯甸今年在水稻作物上不同程度發生粘蟲、稻瘟病、稻飛蝨等病蟲害,如果病蟲害得不到及時防治,將造成水稻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為及時有效防治病蟲害,減少因蟲害造成的損失,魯甸縣爭取中央防災減災相關項目資金投入,組織專業防治隊伍利用無人機對稻田進行噴藥防治。據瞭解,每架無人機每天作業8小時,能完成700畝稻田的病蟲害防治任務,與“人工防治”相比,對稻田病蟲害開展“飛防” 霧化效果好,效率高。具有省時、省工、省藥、省錢的特點,今年魯甸農業部門將在魯甸縣文屏、桃源、茨院三個壩區鄉鎮對6000畝水稻實施“飛防”,並將深入水磨、龍樹片區對5000畝水稻病蟲害進行“飛防”。通過對水稻病蟲害組織集中統防統治,將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蔓延,促進水稻增產和群眾增收。

12. 魯甸:專家工作站助力特色產業升級發展。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中,魯甸縣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創造條件引進科技人才,以建立專家工作站為動力源,力推產業升級發展,助力群眾脫貧增收。張衛明研究員團隊就是魯甸完善人才引入機制,重點引進的科研團隊之一,目前,張衛明研究員團隊有專業技術人員5名,博士3名,均為副高級以上人才,經過申報篩選評定,張衛明研究員團隊符合專家工作站建立條件和要求,今年,張衛明研究員團隊將正式以專家工作站掛牌開展工作。自2012年起,張衛明研究員團隊就與昭通市大成農業開發責任有限公司開展合作,發揮技術優勢,系統研究魯甸特色經濟作物青花椒標準種植技術,協助企業和政府先後制定了《魯甸青花椒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和《魯甸青花椒質量等級標準》,初步完成了梭山鎮1500畝花椒基地的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同時,還加強青花椒精加工、成分提取等關鍵技術研發,開發出了保鮮青花椒、脫水青花椒、青花椒精油、青花椒洗髮液等系列產品。目前,魯甸花椒種植面積達23萬畝,實現產值8.5億,7000多戶34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青花椒種植實現脫貧致富。專家工作站建立後,魯甸縣每年將投入相應財政保障經費和給予最大化政策支持,在科技人才引進、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運用等方面優先創造條件和提供支持,真正讓專家工作站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精準脫貧中發揮最大作用。

鄉村振興

13. 昭陽區龍山寨古鎮開始全面對外招商。7月15日,昭陽區龍山寨古樸鮮明的建築群中彩旗飄飄,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作為雲南省易地扶貧拆老村建新村安置示範點項目——龍山寨古鎮全面完成建造,開啟招商模式。當天,上萬名嘉賓、客商前往古鎮,參加了大規模的招商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龍山寨古鎮項目位於昭通中心城市南部,近鄰多條重要交通樞紐,是進出昭通中心城市南大門的重要驛站。2016年9月26日啟動建設,如今,打造出龍山寨安置點和龍山寨古鎮物流園區兩大區域。其中,安置區共安置242戶人家,房屋建築面積96000餘平方米,共有商鋪726個,商鋪面積3萬餘平方米;物流園區佔地70000餘平方米,倉庫用房40000平方米,倉庫門面168個,最大倉庫面積6000餘平方米。龍山寨安置點項目是拆除老村舊住宅,通過整合土地,統一規劃,新建起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古鎮旨在培養髮展葡萄產業,打造宜居、宜商、宜遊、宜發展的人居環境特色,創建拆舊村建新村安置省級示範點,是昭通“四城同創”的一個典型示範,也是昭通的一張旅遊名片。古鎮將融合機動車交易及配件市場、建材市場、五金、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民族客棧、辦公文教等為一體的主題商區,鑄就繁華聚集的商業核心帶,成為傲立昭通城市南部的財富驛站。

社會公益

14. 永善用活“3萬元無償創業補貼”助力大學生創業。近日,為切實做好大學生創業扶持工作,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永善縣啟動大學生創業補貼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給予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一次性無償創業補貼。據悉,此次扶持申報工作截止7月底,主要針對畢業3年內 (含畢業學年) 在永善縣創辦經營情況良好、帶動脫貧效果明顯、創新示範效應顯著的大學生創業實體。經評審後給予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一次性無償創業補貼。同時,還將對重點產業、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以及在州市以上組織的創業創新大賽中獲得名次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優先給予扶持。通過此舉,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遇到的困難,鼓勵和支撐大學生創業,為助力脫貧攻堅起到積極作用。

科教文衛

15. “作家走進萬物生”採風活動在彝良開展。近日,“作家走進萬物生”採風活動在彝良縣兩河鎮大竹村看展,來自雲南、山西、河南、重慶等省市的著名作家、詩人與彝良縣內的30多名文朋詩友,相聚在青山綠水間的烏蒙萬物生合作社,以文會友,以詩交友,齊話脫貧攻堅,共享文學盛宴。據悉,“作家走進萬物生”採風活動是彝良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一次大型採風活動,由彝良縣萬物生合作社承辦,旨在以文學的方式宣傳彝良脫貧攻堅成果,為美麗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

先進典型

16. 綏江“油膩哥”走紅網絡。7月14日晚,一場雷雨突襲綏江縣,15日凌晨1時許,閃電擊中了城區重點供電區域之一的10kV新城區I線,水廠電纜分支箱被雷擊後出現斷線故障。南方電網綏江供電局連夜搶修,在搶修過程中,綏江縣中城鎮供電所配電班班長藺和斌奮戰在搶修一線,藺和斌顧不上雙手沾滿的油汙,數小時的搶修工作一刻不歇,直至線路恢復供電。7月15日,南方電網新媒體@南網50Hz 微博發佈了雲南昭通綏江供電局員工藺和斌搶修設備雙手沾滿油汙的圖文,走紅網絡。該條微博被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及雲南日報、廣州日報等媒體轉發,網友稱藺和斌為“油膩哥”,並紛紛評論、轉發、點贊。截止目前,相關網絡話題總閱讀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點贊量超過5萬。

環保督察

17. 鹽津 “三個不放過”迅即辦理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開展以來,鹽津縣堅持“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迅即辦理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截止目前,督察組交辦的16件舉報案件已全部辦結。其中:屬實2件,基本屬實6件,部分屬實7件,不屬實1件;整改類型屬立行立改的11件,長期整改的5件;已立案查處14家,責令整改19個違法行為,下達處罰決定書14份,共處予罰款84.4568萬元。

18. 魯甸積極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案件: 41座砂石料廠被關停取締。在查辦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的“茨院鄉銀洞坡石料廠等五個採石場粉塵汙染問題”案件時,魯甸縣委、縣政府積極延伸整改,對全縣露天採砂採石場進行了集中整治,關停取締41座臨時砂石料廠,研究制定了全縣砂石料廠規劃佈局方案,並對剩餘的37家砂石料場嚴格按照環境問題整改標準進行整改。而在這次整改中,茨院鄉便是其中整改力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近日,記者再次來到茨院鄉銀洞坡石料廠,在現場看到,石料廠規範了現場圍擋,完善了現場裸土覆蓋,強化了施工揚塵作業管理,即使在開採施工時,現場也感覺不到粉塵,粉塵汙染得到有效治理。

為徹底改變免燒磚廠遍地開花、汙染環境的現狀,魯甸縣還研究制定了《魯甸縣混凝土磚(免燒磚)產能佈局規劃及管理工作方案》,在每個鄉鎮重新規劃佈局1個混凝土磚(免燒磚)生產點,關停取締原來破壞耕地、環保不達標、生產工藝落後的351個免燒磚廠。截止目前,當地已關停近300個免燒磚廠,並進入新規劃免燒磚廠整合重組階段。

人居環境

19. 永善紮實推進 “河長制”見實效。今年,永善把“河長制”工作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紮實推進”河長制”落地生根見實效。制定“河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完善河長工作機制,以鄉鎮黨委為主體,落實黨支部、黨員目標責任,建立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組領導包河、管河、護河、治河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實行掛點聯繫制度,29個縣直部門分別對應掛鉤聯繫重點河流、水庫、渠道32段,為全面落實“河長制”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突出汙水治理、環境整治、排違治違、石漠化治理、野生魚類保護等生態環境保護中心,基層黨組織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等對河道生活垃圾、漂浮物進行打撈,對淤泥進行清理,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和黨員示範帶頭,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清理行動,增強群眾愛河、護河意識。各級黨組織通過“新時代講習所”“院壩會”“火塘會”等,廣泛宣傳“河長制”的重要意義。根據境內村莊河流大小、任務輕重等實際情況劃分責任段,制定村規民約,對汙水亂排、垃圾渣土亂倒、建築亂佔、魚蝦亂捕、農藥化肥亂施、河砂亂採行為依法進行嚴懲,設立貧困護河員公益性崗位83個,聘請“兩代表一委員”為監督員,長期監督“河長制”工作,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的理念根植於群眾心中。截至目前,永善縣清理河道357.26公里,恢復生態5.03萬平方米。

20. 大關壽山鎮開展“四清 三有 三無”鄉村治理工作。為切實改善農村環境,不斷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大關縣壽山鎮按照創新機制、設施配套、試點現行、標本兼治、注重長遠的工作思路,在全鎮開展“四清、三有、三無”為目標的鄉村治理工作。為切實開展好整治工作,壽山鎮要求各村形成制度,制定村規民約,把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力求實現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地、清潔能源,有衛生設施、有保潔員、有管理制度,無裸露垃圾,無汙水亂流,無亂堆亂燒亂放的“四清”“三有”“三無”治理目標。

彙總時間:2018年7月19日 彙總:陳合松 審核:胡華玉 單位:昭通市新聞宣傳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