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在寧陽縣伏山鎮中心小學有一名 80 後美術老師,他叫吳錫光,自 2001 年參加教育工作,十餘年來一直從事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對待工作一直是兢兢業業、孜孜以求、真誠奉獻、不斷創新。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同時也是一名美術愛好者,吳錫光一直對民間美術藝術比較感興趣,他利用工作之餘發掘整理當地民間美術藝術資源,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他以泰山陶創作為主要抓手發展學校泥塑(陶藝)項目,為當地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據記者採訪瞭解,學校泥塑(陶藝)項目已被教育部評為 " 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被全市教育局評為 "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 項目學校。師生作品多次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在學校泥塑(陶藝)項目中,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泰山陶 " 因個性鮮明藝術風格獨特,更是受到大家喜愛。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泰山陶植根泰山大地傳承大汶口古陶文化,採用當地陶泥,經過取泥、練泥、捏泥、晾曬、燒製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作品主要分為土陶和窯變兩大系列。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泰山土陶作品大都取材自鄉里農家,無論男女老幼,盡皆鄉土氣息濃厚,個個看起來都是土頭土臉、俗裡俗氣、一派天然,極度誇張的肢體形態和五官比例,醜陋無稽的人物表情,每件作品中的人物似乎無一例外都醜得那麼合乎邏輯、合乎情理,都醜得那麼生活、那麼真切自然,都醜得那麼美!窯變系列以北方窯變釉為主,主要表現中國傳統文化題材。在高溫燒製過程中釉料產生微妙變化。精緻的面部表情,絢麗的獨一無二的窯變效果,著實好看。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寧陽縣一80 後小學老師製作的“泰山陶”,“醜”得很真實!

據吳錫光介紹,泰山陶系列作品在寧陽飽受喜愛也是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的。寧陽縣位於魯中偏西,泰安市南部,當地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悠久的陶瓷歷史。寧陽縣的磁窯鎮陶瓷產業起於五帝,盛於唐宋,畢於元。歷史上有 " 東西一百單八窯 " 和 " 南北 72 窯 " 之說。距今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存就處在該地區,遺址中曾發掘出多座古陶窯,出土各種古陶器,它們造型生動,工藝精湛。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董文一 司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