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储能大数据看电池储能体系之争,锂离子电池是否主导电池储能市场


(原标题:独家 | 储能大数据看电池储能体系之争,锂离子电池是否终将主导电池储能市场?)

储能大数据时代已经开启,《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带你走进电池储能市场。

近年来,储能行业发展速度快到难以想象。2015年秋天,与系统内同行共同探讨新能源发展及消纳问题,业界认为储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成本无法立足市场。然而,3年后的今天,储能技术尤其是电池储能技术成本的快速下降已经让业界同仁看到了储能市场化应用的曙光。

储能应用场景极其复杂,直接决定了储能技术类型的多样化。现阶段,应用较好的电池储能包括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基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体系之争愈演愈烈。

一、电池储能大数据

●全球电池储能市场大数据

(1)电池储能市场规模

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电池储能累计装机3.62 GW。2017年装机1.17 GW。

无论是累计装机还是2017年装机规模,锂离子电池都霸占绝对市场,钠硫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占据第二梯队。不过,受2012年钠硫电池安全事故及较低的产业竞争力影响,钠硫电池有逐渐淡出储能市场之势,2017年电池储能装机未见到钠硫电池身影。

储能大数据看电池储能体系之争,锂离子电池是否主导电池储能市场

图1 电池储能累计装机比例及2017年装机比例

(2)电池储能项目个数

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电池储能项目个数1129个。

锂离子电池项目个数691个,铅蓄电池(155个)、液流电池(113个)项目个数突破100个,钠硫电池的项目个数增长缓慢。

(3)储能技术供应商数量

受动力电池市场巨大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体量无出其右,全球储能项目供应商数量分布中锂离子电池共110家公司,包括LG Chem、SamsungSDI、Panasonic、BYD、CATL等锂电巨头,铅蓄电池(43家)、液流电池(25家)分列2/3位,产业规模也直接决定了电池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

●中国电池储能市场大数据

中国电池储能市场与全球市场表现极其相似,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是毫无争议的现阶段电池储能市场主流,截止到2017年底,三种技术规模占比分别为60%、35%、4%。参与储能项目建设的技术供应商数量分别为21家、8家和5家。

二、谁将主导电池储能市场

从上述电池储能大数据分析来看,毫无疑问,锂离子电池将在相当长的时期主导全球及中国电池储能市场。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

(1)电动汽车行业带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储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除非有大财团无条件支持,否则产业公司单独瞄准储能市场开发相应非锂电产品在市场中存活可能性较小。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大体量和高竞争性必将快速提升产品的性能并降低系统的成本。

(2)锂离子电池优异的综合特性备受市场青睐。论综合性能,锂离子电池短板较少,能量密度、启动及响应速度、深度充放电能力、高倍率充放电特性等方面在电池技术领域都极其优秀,可应对不同应用场景。

然而,在锂离子电池挤压之下,其它电池储能技术是否将无市场空间?笔者以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储能电站建设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1)储能产品安全性。百兆瓦级储能电站、与新能源配合使用、电网调频等高端应用场景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并未在实践中得以证明。

(2)如何突破成本极限。若要在电网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实现规模化应用,0.3元/kWh甚至更低的度电成本非常必要,必须要有新的颠覆性技术突破或工艺突破。

(3)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难题。先用再治理的发展模式已不符合当下发展方式,梯次利用仅仅是延缓回收时间,回收难题一直存在。

因此,铅炭电池、液流电池为主的高安全水系电池应受到产业界的大力关注和支持,储能市场中要用好,相应产业要发展好,新型体系要研发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