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你那麼會休息,孩子一定學習很好吧?

暑假季,也是家長恐慌季。

本想給孩子報個暑假補習班,孩子居然說太累了,反抗情緒很高,不知該怎麼辦?

去年暑假補課效果不佳,孩子也覺得沒意思,自己又沒有時間帶,心好累!

不給孩子放假,擔心孩子吃不消。放開玩兒,又怕收不住,成績一落千丈,腸子都得毀青了!

那麼,這個假期,是該給孩子瘋狂補課,奮起直追?

還是,給孩子一個輕鬆的假期,讓孩子好好休息?


其實,90%的家長都誤會了休息這件事。

休息真正的含義是什麼?是恢復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最近,網上爆出霍思燕讓孩子晚一年入幼兒園的消息,可見,很多明星家長,也是很注重休息規律的,會休息的家長,往往更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你那麼會休息,孩子一定學習很好吧?

01

找到孩子心中的那畝田是每個家長的職責

徐悲鴻在巴黎學畫期間的生活十分清苦。當徐悲鴻第一次進入盧浮宮,見到了諸多大師的名作,他被深深吸引,不能自拔。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

徐悲鴻喜愛畫畫才樂此不疲,可見,幫助孩子發現屬於他的興趣是教育最好的饋贈。高曉松曾在《曉說》中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種別的,它不生長。”這畝心田就是每個人願意傾盡一生為之奮鬥的興趣。

我們幫助孩子找到學習中的樂趣,挖掘學科的魅力。讓孩子在興趣學習中得到休息,這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02

用偉人的休息方法教育孩子

毛澤東的秘書林克,在回憶主席的文章中說過:

毛澤東有時,看文件看累了,會議開累了,接見外賓累了,就讓我和他讀英文。一讀英文,腦子就鑽到單詞、句子裡去了,其他的不想了,也就得到了休息。

休息不是讓孩子喝肥宅快樂水,休息不是抱著孩子在旅遊景區中排隊,休息更不是什麼都不做放空精神,而是讓孩子換換腦筋,這才是一種會休息的學習方式。


03

科學使用大腦,高逼格休息方式

俄國科學家謝切諾夫曾做過一個試驗:他採取兩種方式消除右手的疲勞,一是讓兩隻手同時停下來休息,二是右手停下來的同時讓左手適當活動。

隨後,他通過握力測量了右手的疲勞度,發現第二種方法讓右手的疲勞感消除得更快。實驗結論:大腦裡的神經元以不同方式組合成多個功能區,當某些區域活動時,另外一些區域才會休息。因此,

交替活動內容才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大腦皮層下神經元通過不同方式組合成多個功能區,才完成大腦下達的指令。在學習過程中,交替孩子的學科內容才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你那麼會休息,孩子一定學習很好吧?

讓孩子換換腦筋,才是會休息的學習方式。

在興趣學習中得到休息,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交替不同的學科內容,才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