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日前,上海電視節期間一場題為“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與創新”的論壇引起廣泛討論。近期,隨著現實題材的電視劇逐漸回暖,“偽現實主義”,“跟風”等現象也隨之而來,對於此現象,在論壇上演員王雷金句迭出:“現實主義的第一目的是打動觀眾”、“對演員來講,塑造人物是最重要的”。

的確,作為現實題材劇專業戶,提到王雷,不免想起《金太狼的幸福生活》《中國騎兵》《平凡的世界》等熱播大戲,而劉濤,更是不用多說,《天龍八部》《羋月傳》《軍師聯盟》《歡樂頌》等等,部部角色深入人心,兩人是業內及觀眾公認的有品質、有演技、有情懷的好演員。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強強聯合,必有保證。2015年的《鐵在燒》中,一個是沉穩機智,有膽有識的大哥葛十三,一個是從溫婉少女化身美豔間諜,兩人情竇初開時無緣牽手,待到敵營重逢後,又為了家國大義而擯棄個人情感,亂世中的痴戀錯恨,令人感嘆不已。2017年鄭曉龍導演執導的反貪力作《拼圖》中,倆人又化身檢察官,在反貪風暴中,不畏強權,與貪腐分子鬥智鬥勇,最終剷除富商楊昊天和他背後的貪腐集團、地頭蛇鎮長楊昊山、權謀高手秘書長許鵬,以及業績市長。近日,王雷與劉濤再次同框,這正是兩人三度合作的新作品《面向大海》

由深圳大益順和、浙江橫店集團、騰訊影業、阿里影業、廣東南方領航、花兒影視、浙江影視集團、深圳至徳融創聯合出品,孫洪濤,敦淇擔任總製片人,餘丁執導,溫豪傑總編劇,王雷、劉濤領銜主演的現實題材長篇史詩故事片《面向大海》,通過跨度四十年的情感為紐帶,以創業為切入點,講述了改革開放四十年過程中,中國人在精神文化和經濟發展方面創造的奇蹟。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曝光的首款概念海報上,不見人物角色,整體以灰藍色的大海為基調,呼應了“面向大海”的主題,左側是劇名,右側是傾斜90度的城市——深圳,遠看的同時也是一張人物側臉,簡單有力,但寓意豐滿。

海,是南海,也是下海的浪潮,更是一片讓人激動澎湃的希望。高樓林立,騰飛發展的城市,既是由一個個草根小人物平地創造的,也是他們半個人生奮鬥的縮影,他們在改革大潮中感受酸甜苦辣,他們是這個城市建設的“戰士”。

正因如此,本劇入選了首批2018-2022國家廣電總局百部重點選題,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通過他們摸爬滾打40年的歲月,展現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記錄社會變遷,傳達敢闖、敢拼、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兩大強手合璧,用心詮釋浮沉歲月

相繼曝光的劇照中,精緻的細節和凸顯時代感的人物造型呈現了兩位主人公人生的不同階段。一個是一襲短髮和格紋襯衫,一個是白色挎欄背心和襯衫,在自家粥鋪前勞作的兩人雖略帶“村土感”,但內心知足,眼神清澈,對將要到來的暴風雨沒有預知。

之後王雷身穿軍裝,眼神堅定,配以標準的敬禮亮相;相比之下,坐在家裡,穿著具有年代特色的碎花衫,留起長髮的劉濤,眼神略顯疲憊與迷茫。

再之後,逆流而上的兩人終將見到曙光,復古大卷發的劉濤配上梳起背頭的王雷,盡顯成熟風韻。相依而擁,面向大海,從初戀到白頭,倆人攜手歷經了四十年的風吹浪打,如今有的是對幸福的期許,對未來的無懼。第三次合作的王雷與劉濤將如何演繹此次角色,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值得我們期待。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片中,基建兵出身的魏東曉(王雷)參與了深圳特區最初的建設,此後辭職下海利用自己的特長創辦了一家通訊企業,歷經無數艱辛,戰勝無數國內外競爭者,最終成長為眾人敬仰的企業家。

劉濤所飾演的杜芳,作為魏東曉的妻子,憑藉自己的頑強精神頂住了繁華香港的誘惑,重病的打擊;憑藉勤勞與智慧,幫助丈夫的企業發展成業內頂尖的大公司,同時自己也從砂鍋粥攤開始,一步步發展,最終成就了事業上的一番天地,忠於扶弱濟貧,走上公益之路。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除了兩位主演,劇中其他人物也都深植於土壤,又呈現出獨特特性。這幅時代畫卷裡,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策劃大逃港的陳大堯;有精明幹練,對魏東曉一往情深的公關高手潘雨;有性格迥異,成長路徑不盡相同的兩兄弟“蝦仔”和“蠔仔”;有頭戴“烏紗帽”,但禁不住女色和金錢誘惑,走向腐敗的王光明……每個人物的奮鬥、掙扎、對抗,他們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使全劇體現出“拼、燃”的獨特氣質,在人物悲歡離合的背後,閃耀著對於人性和時代變遷的深度思考。

致敬40年砥礪奮進,不負時代擔當

40年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當時一個叫“深圳”的小漁村畫了一個圈,從此,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潮起南粵大地;40年後,這塊試驗田歷經求索奮進,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名片。

而這四十載,對於當時身在創業前線的先驅者們,對於深圳的改頭換面,對於整個中國的日新月異,都是值得記住的。

我們不能忘記物質生活的翻天覆地,電視機、電話裝進了家庭、代步工具從自行車逐步升級為摩托車、汽車,雞鴨魚肉也從每月限量供應變為家常便飯。

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在時代洪流中的面孔,可能你就是恢復高考後跨進大學校門的一員;也可能你因貧窮而輟學,卻慢慢摸索出一條經商之道,經營起自己的公司;還有可能你就是那個少年,即使睡在工地,也仍然讀著那本被翻爛的《大衛·科波菲爾》。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一個時代的宏大改革總是會落實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但反過來可以說,正是一個個普通人不平凡的經歷,成就了這個大時代的變革。魏東曉、杜芳、蠔仔、潘雨等等,他們就是大潮中微乎其微的個體,被改革大潮所裹挾,歷經千辛萬苦,用盡千方百計,走過千山萬水,摸著石頭過河,成為“開先河者”。就是有許多個“魏東曉”,抓住時代變革的機遇,展示出改革開放先驅者的果敢和探索,在困境中破冰而出,才鐫刻下時代的民族印記。

對於影視劇而言,最能打動人心的元素便是人性,人性的複雜和豐富,則需要根植在矛盾衝突顯著的背景下,處於變化中的時代背景,便是故事矛盾的最佳驅動力。40年持續的春風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傳奇,書寫驕傲的少不了那片熱土和不懈努力的那些人們,這無疑給影視劇提供了絕佳的劇本。

《面向大海》力圖從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入手,以鏡頭忠實地還原中國社會變化的點點滴滴,生動展現了一代人的夢想與命運,也強調了個人與時代一起成長、休慼與共的主題,在表達時代變遷與當下關切的結合上,顯示了更大的時空維度與藝術容量,彰顯了主旋律加持現實主義題材劇集的厚重質感。

一座城、兩代人、三種拼搏人生,《面向大海》如何用鏡頭還原中國社會變化?

《面向大海》之所以聚焦改革開放,更為關鍵的是改革開放的這股勁頭兒。它可以是白手起家、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可以是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也可以是闖蕩天下、四海為家的開拓精神;更是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創造精神。

年代更迭,但劇組更希望作品中的堅定信念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在今天仍具有觸及靈魂的精神感召作用,即使現在生活更加安逸富足,但也要飲水思源,心懷感恩。

圖始之不易,正是“一切人在一切方向上的探索”成就了這樣一個傳奇。《面向大海》同時代休慼相關,有激盪人心的故事內核,有能與普通觀眾水乳交融的情感共鳴,有細膩的敘事與充滿質感的畫面,有實力演員保駕護航,我們期待回到那個變革序幕隆隆拉開的歲月,再次感受內心湧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