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阳城县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赴浙江等地参观学习纪实

今年春天以来,阳城县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组织开展了一次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农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先后分五批组织208名农村主干前往浙江省东阳市、湖州市以及陕西礼泉县袁家村、河南信阳市郝堂村等地,参观、培训和挂职锻炼。浙江等地动人的景象和先进的经验,像潮水一般冲击着阳城基层干部的心扉,扑面而来的南国风一次次点燃着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眼里装满精彩心中满是感动

第一次从山沟里走出来,来到梦中向往过多少次的美丽江南,阳城的农村干部感到无处不新鲜。而给他们印象最强烈的就是这些地方的党建氛围之浓,文化气息之盛。

次营镇赛村的村委主任于石军,3月14号来到浙江省东阳市的东峰村挂职锻炼,随处可见的新颖、别致的党建牌匾、标识让他感到很惊讶,走遍大街小巷,每一盏路灯上都有党徽,花园里“请勿踩踏小草”的标语也写在以党旗为背景的牌子上。

于石军每天跟着东峰村的村干部,一起开会,一起访农户,一起到项目建设工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切实感受到这里的党建不仅体现在氛围上,更是融入在人们心中,体现在干部的作风中。一天,在参加村里的党日活动中,于石军碰到了一位50多岁的党员,是在太原做生意的,专门赶回东阳来参加活动。于石军问他,为何花两千多块钱的路费回来过党日?他说,村里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三次不参加活动就会成为后进党员,被划归后进支部。“真是过硬啊!”于石军对此感慨不已。

在东阳市花园村挂职锻炼的阳城基层干部,有着同样的感受。献义村联合支部书记李海江列席了村里举办的800多人参加的修改村规民约的会议。晚上七时,参会人员准时到达,没有一个迟到。花园村的干部是没有工资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实体,却把心思和汗水无私地倾注在村里的事业上。村里注重文化兴村,兴建了文化礼堂,把村里的历史、农耕文化、家风家训,挖掘整理出来,作为教育群众知家乡、爱家乡,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用村民们的照片拼成的开心墙、笑脸墙,则像一根红线,把村民的心连在了一起。更让李海江感动的是,花园村邵书记为在本村办企业的外地人做宣传、揽生意的故事。他抽空悄悄地走访了几个农户,想听听群众对村干部的评价,一提起邵书记,村民们没有一个不说好的,都夸赞他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感动之余,李海江和一同在这里挂职的6名阳城干部一合计,为花园村赠送了一面锦旗,以表感动和钦佩之心,上面写着两行大字:“中国农村的楷模,农村干部的摇篮。”

浙江安吉的余村,是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也是这次学习培训基层干部的必去之地。伫立在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环顾余村从“卖石矿”到“卖风光”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满目清秀,一片华美的景象,阳城的村干部们仿佛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许多干部表示,阳城的生态条件并不差,习总书记曾给予过“见新见绿”的指示,余村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我们一定要把余村的经验学深悟透,带回阳城,把美丽乡村建设好,建设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而来自西河乡西丰村的党支部书记王进军和北留镇章训村的第一书记陈雷等,则是带着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来的。文化墙该怎样建才能有意思、有品位?污水处理系统如何建设?他们带着探寻的目光,不时地摁下手机上的快门,把眼前最鲜活、漂亮的图案和景象记录下来,装到心中。

汲取源头活水 共享妙计良方

在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上,农村基层干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和实干。但是,在阳城,当下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的问题就是思想不解放,担当精神不强,干事创业的热情不高,能力不强。

“让浙江催人奋进的精神之水,冲开封闭保守的思想之堤,让南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催动创新、发展赶超的脚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正是我们下大力气组织这次农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的目的。”阳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宋丽云说。

五批培训,历时近两个月。长的整整一个月,短的也在一周以上。所有的人,都眼界大开,无不受到深刻的教育、激励和启迪。当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归来之时,阳城县委组织部非常注意成果的利用。从4月底开始,县乡村三级,纷纷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学习归来话感受、传真经活动,让全县乡村两级的干部,共同分享这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成果。

4月28日,外出学习培训的干部一回来,演礼乡党委就立即组织全乡的50多名村干部召开了一次交流会,让每一位外出归来的干部谈感受,说体会。台上讲的有声有色,台下听的津津有味。这种汇报、交流,不仅使出去的干部强化了认识,也使在家的干部感受到外地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澎湃的发展激情。栅村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因为家庭的缘故,没能出去参加培训,但通过参加交流,他深受触动。这位去年成功打造了薰衣草庄园的年轻支书,又受到浙江经验的启迪,积极谋划建设一个奇石园,丰富庄园旅游内涵,力争使庄园“四季都有好景色,时时都能来观光”,成为阳城的“花园村”。

县委组织部通过组织交流、座谈和研讨,把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成果,总结提炼成五条经验: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二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资源,注重新乡贤文化建设,是增强农村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三是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更加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面貌,促进生态宜居的必由之路;四是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根本保证。五是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资本向农村流动,促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围绕这些经验,县委组织部正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新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办法。把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变为自己的思路、举措和行动。

县委宣传部把这次基层干部外出培训学习的成果,融入到正在开展的“新时代讲习快车”和“新时代讲习所”的理论宣讲活动中。在以“见新见绿见行动,理论宣讲在身边”的理论宣讲热潮中,这些外出培训学习的干部成为讲习活动的主角,他们把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讲给广大干部群众,情真意切,动人心弦,成为宣讲活动的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精彩片段。

芹池镇党委,在组织干部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浙江经验,积极探索设立“后进支部”,在全镇党员中推行了积分制考核的新办法,并在油坊头村和原庄村召开了党建工作现场会,全面推行党员佩戴党徽以及设立村级服务中心,村干部集中办公的新模式、新办法。

复制浙江经验推动乡村振兴

初夏的芦苇河畔一眼望过都是熟悉的景象,而一进油坊头村,惊现于眼前的竟是如此的整洁、秀美。质朴的农舍掩映在花木丛中,而闪耀在其间的则是各种新颖的党建宣传标牌和墙画。“浙江经验在这里落地开花了!”芹池镇宣传委员陈杨红感叹地说,“这一阵子,油坊头的变化可大呢。这都是老支书吕锁龙外出学习回来后张罗的结果。”

这个隐藏在后道河的静谧的小村,仅有400口人,但现在这里却引进、兴办了三个企业。他们实施“党建强村,厚道立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展示出特有的魅力。“我们把企业开办在此,正是看中了这里的党员干部,看中了这里厚道、淳朴的群众!”在这里创业有成的富尚雅新型建材公司负责人毫不掩饰地说出了内心的信任。

“让党旗飘起来,把身份亮出来”。外出学习归来的村干部们立即将浙江农村党建工作的好做法进行复制。固隆乡沟东村支书郑海峰一回来就在村里推广、创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花了2000块钱,统一为党员制作了印有党徽和志愿服务标志的红马甲。6月5日,是沟东支部的党日活动日。20多名党员第一次身穿红马甲出现在村里,将村内道路、广场边的杂草、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村民们惊喜地说:“瞧,咱村的党员变样了!”沟东村处在阳城中国农业公园的中心区域,郑海峰说:“我们要把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贯彻好,运用好,今年计划新建15公里的田园观光道路,对村里的广场、绿道进行亮化、美化,让乡村旅游火起来。”

献义村联合支部书记李海江,抓住湖窊沟村由乱到治的契机,迅速在这里复制浙江模式。造伟人塑像,建德孝文化墙,开发龙泉景观,美化村内环境。5月中旬,一个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文化节在这里拉开帷幕。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下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四面八方的人们涌进山沟,观赏这里“龟背驮龙泉,鳄鱼戏青蛙”的奇异景观。60多名在外工作人员为家乡的变化而欣慰,慷慨捐资7万多元,助力家乡的发展和振兴。

次营镇赛村村委主任于石军把浙江农村务实、为民的作风带了回来,推行了“村干部集中办公”和“最多跑一次”工作法,郑重承诺:村民来村里办事,最多来村里跑一次,其余的由干部负责代办。除此之外,他还忙着兴建一个500米长的体现德孝文化和蚕桑文化的“文化一条街”,用文化为这个全国蚕桑专业示范村增光添彩。

同样,北留镇章训村第一书记陈雷今年春天也在村里创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吸收村民志愿者参加,人数达到60多人。利用这支队伍,开展环境治理和义务宣传,向“文明墙背后的丑陋”宣战,一举改变了少数村民随地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同时,陈雷还主动出击,依托当地粮食主产区的优势,与包村单位一道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兴建一个特色面粉加工厂,开发生产全麦面粉和泡卖面粉,使集体经济贫乏的章训村走上产业振兴之路。

尽管时间不长,行动刚刚起步,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浙江等地的先进经验已经在阳城农村基层干部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并正在转化为他们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榜样力量和奋勇前行的坚实步履。

“浙江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和美丽景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功实践,也是乡村振兴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运用上持久发力,让浙江经验在阳城大地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如是说。(白军社 窦兵雷 王艳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