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明明有滅國之仇!中亞5國為何死心塌地依附俄羅斯?

1991年,伴隨著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辭職聲,作為曾經唯一能夠跟美國針尖對麥芒的超級大國蘇聯轟然倒塌了。根據蘇聯憲法賦予的權力,烏克蘭、立陶宛等14個蘇聯加盟國相繼脫離了蘇聯,並跟蘇聯主體俄羅斯保持距離。

明明有滅國之仇!中亞5國為何死心塌地依附俄羅斯?

其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更是直接加入歐盟,且隨著俄羅斯經濟恢復蘇聯巔峰時期的日子遙遙無期,越來越多的前蘇聯加盟國選擇對歐美國家“投懷送抱”。

但是中亞五國的哈薩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俄羅斯陷入“眾叛親離”的困局之時,表現出了堅定的“忠心”,選擇“死心塌地”的跟俄羅斯混。

在烏克蘭、立陶宛等國接受歐盟橄欖枝的同時,中亞五國則通過和俄羅斯簽署不同程度的《集體安全條約》、《關於加深經濟和人文領域一體化條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將自己的命運繼續與俄羅斯捆綁。

當今世界民族差異問題,往往是絕大多數動亂地區難以恢復和平的重要主因,譬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至今還僵持不下的巴勒斯坦問題。但民族差異問題彷彿在俄羅斯和中亞五國間“失靈”了。

明明有滅國之仇!中亞5國為何死心塌地依附俄羅斯?

俄羅斯的主體民族為斯拉夫人,而中亞五國對外宣稱的都是自己為突厥人,二者在歷史上的唯一交集為莫斯科大公國在16世紀發起的東征戰爭,作為曾經的蒙古金帳汗國屬國。

俄羅斯人趁金帳汗國衰敗的機會,加入了汗國的群雄爭霸之中,歷史的結果表明,俄羅斯人成為了那場割據混戰的最大受益者,他不但幾乎完全繼承了汗國的版圖。

還依靠著征服的騎兵,將版圖推到了東亞地區,跟那時的東亞中心大清帝國接壤,而今天的中亞五國即為“接壤期”被俄羅斯所征服。所以從歷史上來看中亞五國跟俄羅斯是有“滅國之仇”。

然而就算有“滅國之仇”,蘇聯解體之後中亞五國依舊選擇“死心塌地”依附俄羅斯,至於為何會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總結起來無非2個大點,一個是安全原因,一個是經濟原因,而造成上述原因的直接原因是五國的地理位置。

明明有滅國之仇!中亞5國為何死心塌地依附俄羅斯?

中亞五國雖然坐擁大片國土,但是沒有一個國家有完整的出海口,在俄羅斯的擴張歷史中,中亞地區的出海口都是被其直接管轄。同時也造成俄羅斯的領土跟中亞五國的地盤是呈“半環抱”狀態。

在“半環抱”狀態下的中亞五國在軍事角度下是很難跟俄羅斯保持距離,與此同時接壤的阿富汗地區的混亂也讓中亞五國“不敢”離俄羅斯太遠,建國之後的中亞五國雖然有軍隊,但在實際操作證明,沒有俄羅斯他們很難將阿富汗的動盪“因子”阻擋於國門之外。

所有中亞五國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不得不在軍事上依賴俄羅斯,另一選擇美國,由於中亞五國沒有出海口原因,是很難對他們有實質性的幫助。

最後是經濟原因,由於蘇聯時期是嚴格的執行所謂的“勞動分工”政策,中亞五國長期只是原料供給基地,且整個原料初加工產業是跟俄羅斯境內的工廠緊密聯繫。

如此一來雖然中亞五國獨立了,但由於本國工業是俄羅斯境內工業的一部分,造成中亞五國不敢不繼續在經濟上和俄羅斯共進退,除非他們的國民能接受數年的經濟完全崩盤。

配圖來源網絡,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