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沒有項羽,劉邦韓信能滅秦嗎?

手機用戶51424326928


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有這樣一段,盧綰奉命跟淆關守將談判,告訴淆關守將,如果他不向沛公劉邦投降,就只能等著項羽前來收拾他了,守將聽說項羽這個名字,有如五雷轟頂,趕緊表示歸順劉邦。

這個細節似乎暗示著,如果沒有項羽在鉅鹿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劉邦不可能那麼順利地招降納叛,不可能那麼順利地闖入咸陽。

但是,這個細節是虛構出來的,是為了使影視劇更有張力而虛構出來的,是為了迎合項羽粉絲的觀看需求而虛構出來。實際上,劉邦在西進的過程中,且戰且招降,靠得並不是項羽在鉅鹿戰場的出色表現,而是劉邦君臣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靠劉邦君臣在西進途中積累的聲名來完成的。

劉邦沛縣舉事時,只有幾千人馬,率眾投靠項梁、擁立楚懷王時,應當不足兩萬人馬。但劉邦僅憑這點人馬,就攻下了不少城池,少有敗績,可見其軍事實力相當不錯

而後,項梁兵敗定陶,楚軍分兩路攻秦,劉邦負責的是西路,該路線的主要職責是扶義而西,次要職責是為宋義、項羽、范增等人所率領的北路軍打輔助,這時的劉邦,所統領的軍隊,當是以投靠項梁時所率領的豐沛子弟為主,少量是由楚懷王撥給他的人馬,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三萬人。

劉邦只率領區區三萬人,一路上既要解決糧草,又要招募新兵,還要攻城略地,任務之艱鉅,可想而知,若不是軍事能力突出,怎麼可能一會招降一會攻下城池的?秦廷守將都是酒囊飯袋嗎?秦廷守將都是被項羽嚇大的嗎?不!他們是被劉邦嚇大的,他們見識了劉邦軍團來勢洶洶,他們見識了投降劉邦後的好待遇,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他們權衡利弊後,發現歸降劉邦比被劉邦打,好多了,所以才投降的。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剛剛那個問題上來了,如果沒有項羽在鉅鹿戰場上的絕佳表現,劉邦能夠順利挺進咸陽嗎?

按照《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記錄,項羽在秦二世三年十一月矯殺宋義,十二月於鉅鹿大破秦王離軍,但直到七個月以後的秦二世三年七月(秦及漢初以十月為一年之首),項羽才成功約降秦朝最後一個名將章邯,也就是說,雖然鉅鹿之戰給秦廷以致命一擊,但在章邯與項羽對峙的七個月中,項羽在趙地,也是前進不得的,鉅鹿之戰對秦廷的影響,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大。

與此同時,西進的劉邦到哪了呢?劉邦已經攻下南陽,馬上就進入武關了,過了武關後,便是關中了。

七月,項羽約降成功,八月,項羽封賞章邯、董翳和司馬欣,但八月的時候,劉邦已成功攻破武關,馬上就要動淆關了。我前邊說了,淆關這一塊,電視劇《楚漢傳奇》是虛構了的,實際的情況是,劉邦以利益誘導了淆關守將投降,而後又採納張良的建議,趁淆關守備鬆懈,一舉拿下淆關,使剛剛稱王的子嬰面對無險可守的境地。

從這些記載來看,對於劉邦來說,項羽在鉅鹿和趙地的唯一作用便是牽制和消滅了秦軍的主力,但實際上,縱使沒有項羽,各諸侯軍就不能在趙地牽制秦軍主力了嗎?答案是可以的。

那麼,諸侯軍是否都願意在趙地牽制秦軍主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有項羽在,趙將司馬卬還是想向劉邦一樣,挺進關中,不幸的是,司馬卬的舉動被劉邦發現了,劉邦迅速地切斷了司馬卬西進的可能。

如果沒有項羽,劉邦是否要做出這種擋友軍的舉動呢?我看答案是否定的,或許劉邦就不管友軍是否西進了,友軍若西進,自有秦軍來抵擋。

綜上,於劉邦來說,項羽在鉅鹿的表現,無非是牽制秦軍的主力,但如果沒有項羽,六國軍一樣可以牽制秦軍主力,劉邦也一樣可以乘機西進——這正是當年張耳陳餘為陳勝出的主意:

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成矣。

張耳陳餘的主意概括起來,便是,立六國後吸引秦兵,趁秦軍把主力派到六國的戰場上,陳勝引兵西進,一舉拿下關中,之後號令諸侯,成為天下共主。

這個思路很是可以,陳勝沒有完全採納,但被劉邦用上了,所以,劉邦替陳勝完成了帝業。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史記·留侯世家》


遙望燕園


沒有項羽,劉邦滅不了秦,韓信也不行。

秦國真正的滅亡,是因為項羽打了鉅鹿之戰,在鉅鹿城殲滅了名將王離的二十萬精銳部隊。王離被項羽擊敗之後,章邯看大勢不好。

所以,他就選擇了投降了項羽。

當時章邯投降項羽的時候,他手裡還有二十萬秦軍呢。

但是,這二十萬秦軍,全部在後來都被項羽給坑殺了。

所以,等同於是項羽帶領的這個楚軍,把秦國僅有的四十萬軍隊,全部給打沒了。

當時,當時能夠以少勝多,把大秦帝國給滅亡的,也僅僅只有項羽一個人而已。除了項羽換成誰都不具備這個條件。

這時候有的人就會說韓信也是軍事天才,他也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役。

但是,要知道的是韓信的軍事才能,在滅秦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用上過場。那時候的他僅僅是一個無名小卒。

所以,韓信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鉅鹿之戰打響的時候,韓信還在項羽的大軍之中當執戟郎,給項羽看大門呢。

若是沒有項羽,韓信也不知道在那一支隊伍之中潛伏著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項羽在打鉅鹿之戰前,可以說所有的其它諸侯國都到了鉅鹿城下,他們本來是想滅秦軍的。

但是,當他們來到鉅鹿城下,看到王離的二十萬大軍之後,根本就不敢動了。

只有項羽才是那一個時代的唯一,是他帶領的楚軍,不顧盟軍嘲笑的眼光,殺入到鉅鹿城下的。

項羽的這個魄力,在當時是沒有第二個人有的,即使是韓信也不可以。

劉邦就更不用說了,劉邦為何能夠先於項羽到達關中。還不是因為項羽這邊把秦軍的精銳部隊都給吸引來了。

劉邦這一路上,對抗的都是秦軍的殘兵敗將,且這些人都是如同牆頭草一般,根本不用劉邦怎麼打,他們就投降了。

正是因為劉邦沒有遇到秦軍的主力,所以,他的進軍速度猜特別的快的。

大家試想一下,若是沒有項羽,王離或者章邯,任何一支軍隊來打劉邦,劉邦肯定是必敗無疑的。

因為那時候劉邦帳下根本就沒有怎麼會打仗的人,劉邦帳下的韓信,還是在楚漢爭霸的時候,才被他發現的。

所以說沒有想要,無論是劉邦,還是韓信,他們都滅不了秦。


史學達人


一個國家是否覆滅,其實跟某個人的關係是不太大的,難道歷史上少了項羽這個人秦朝就能繼續存續嗎?這顯然是不會的,我們要知道秦朝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滾滾歷史的車輪下,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

那麼為什麼說秦朝的滅亡是必然呢,首先,秦法的嚴酷性,雖然我們必須承認秦法在成就秦國霸業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秦國能迅速崛起,統一天下,但是秦國百姓卻深受其害,並沒有享受到太多勝利的果實,這在天下還未一統之時尚還好說,秦人還能指望統一之後能過上好日子,但一統後的秦國,依舊遵循嚴酷的秦法,秦人不僅沒享受到戰爭勝利的紅利反倒依舊要如牛馬般貢獻自己的力量,壓得秦人透不過氣來,關中秦人如此,六國遺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民心所背,是秦覆滅的第一要素。

第二,大量勞役導致的勞動力喪失,生產不足,勞役的死亡率高,各地官員的壓榨剝削,這些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了百姓活不下去,埋下了反叛的種子。

第三,始皇故去,功高三皇五帝的始皇一去,關中百姓效忠對象還沒來的及轉到新任者就被更加嚴酷的徭役所代替,關中支持率大跌,六國遺民貴族更感覺無人再可壓制他們,更兼之趙高大肆殺害功臣,離散軍心人心,把秦朝搞得更加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所有即使沒有項羽一戰破秦軍,那秦也會被滅,只是時間快慢而已。

那麼秦滅亡是必然,劉邦韓信會是滅完秦朝的人選嗎?我覺得是很有可能的,雖然過程可能艱難了些,但是劉邦都能從項羽手上奪得天下,又何況只有囚徒軍的秦朝呢。憑藉劉邦的堅韌和用人,加上他收復民心的能力,是最有可能奪得天下的。


歷史微探索


很明顯,不能。

滅秦的關健戰役鉅鹿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20萬囚徒軍北上與王離率領的20萬長城軍匯合,圍攻趙國,這是秦帝國絕對的主力軍團。



當時的秦上將軍章邯基本上是戰無不勝,大敗周文、逼死陳勝、斬齊滅魏、斬殺項梁,而在鉅鹿戰場,各反秦義軍都不敢與秦軍正面對決。

趙國向楚國求救,楚懷王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派宋義為主將,項羽為副將救援趙國,另一路派劉邦直取秦國核心地區-關中。



項羽因不滿主將宋義觀望而未救趙,殺了宋義,取而代之,隨後渡過黃河,破釜沉舟,大敗王離,招降章邯,秦國的主力軍團全軍覆沒,秦國再也沒有像樣的軍事力量對抗反秦義軍。

如果沒有項羽,那麼就算劉邦來領兵參加鉅鹿之戰,劉邦能贏嗎?很明顯不能,看看劉邦當時入關中一路上打的幾場仗就知道了。劉邦不是章邯的對手,也沒有項羽的勇猛,鉅鹿之戰劉邦必敗。劉邦一敗肯定逃跑,而趙國肯定全軍覆沒。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在公元前206年,發生在公元前208年的鉅鹿之戰,韓信還不認識劉邦,也沒有被拜為大將軍,當時還是無名小卒,如何擊敗秦軍?

如果沒有項羽,劉邦和韓信又都不能擊敗王離和章邯,那麼趙國就保不住,全軍覆沒,秦軍大獲全勝,繼續打擊各地起義,整個起義軍處於低谷,逃避秦軍的打擊,而秦帝國獲得暫時的喘息。

至於後事如何,以待下回分解。

歷史是充滿變數的,而且沒有如果。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夠嗆,劉邦當時還不成氣候,核心團隊只湊了一半左右,估計打硬仗會被章邯刷爆。

韓信當時還只是一個security,根本沒名沒氣,也沒帶兵的機會,所以指望他滅秦不現實。

滅秦最關鍵的轉折點鉅鹿之戰,如果沒有項羽,幾十萬諸侯聯軍就是一大群待宰的豬,一丟丟勝利的希望都沒有。章邯和王離差不多三十萬軍隊,剛剛滅了張楚政權,士氣處於峰值。而且諸侯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楚軍也被章邯打得鼻青臉腫,項梁也戰死了。所以在章邯在鉅鹿把張耳陳餘包餃子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秦軍的意外因素存在,至少章邯是這麼覺得的。

諸侯軍這邊,各路雜牌軍面和心不和,也不敢主動去和秦軍硬懟,都在等著秦軍吃了張耳陳餘之後,萬一消化不良打嗝了,再去撿個漏,不過基本上都是眼睛盯著屁股等著跑路的。就連楚軍統帥宋義也是這麼規劃的,這一仗少吃虧就是立大功,自己手上這點兵和幾十萬虎狼秦軍打,白給一樣。

但意外因素還是出現了,項羽一方面要報殺叔之仇,另一方面宋義這尿包也太慫了,跟你丫的混丟不起這人。所以愣勁一上來,就把領導辦了,然後自己坐進總經理辦公室給各部門安排業務,楚軍的基礎本來就是項梁叔侄的團隊,老項將軍沒了,小項將軍也好使,再說這小子多愣啊,殺人不眨眼,打仗也帶頭衝,聽他的就聽他的唄,總比等著秦軍過來當辣鴨脖啃著玩好。

然後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劇情了,英布先去和章邯打了一個小勝仗,讓章邯對楚軍不敢小看了。他沒想到還有個更愣的項羽等著他,然後又是破釜沉舟又是一個大勝。但其實鉅鹿大戰以後,秦軍主力二十萬還在,吃了癟也還有一戰之力。但另一個意外因素又來了,後院起火趙高來給項羽助攻,司馬欣從咸陽帶來消息:章先生咱們別玩了,這仗打完橫豎都是死,趙高那丫比瘋狂石頭裡的道哥還損,打輸了要治罪殺你,打贏了他嫉妒也要殺你,生理不健全的人惹不起,咱們顛兒了吧。

恰好項羽也來加章邯微信好友,說你殺我叔那是打仗,我不會算這帳,咱們一起創業吧,給你股份分紅領導崗不拉不拉。

於是章邯降,劉邦破關成功,秦卒。


鹹魚茶館


沒有項羽,劉邦韓信一樣可以滅秦。

咱們可以從頭捋一捋劉邦,韓信,項羽之間的關係。

韓信,出身低微,最窮的時候寄人籬下吃飯。最慘的時候鑽小流氓的褲襠苟活。他被推薦給項羽,項羽給他個什麼官呢?

執戟郎中而已,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韓信給項羽出了很多主意,項羽都不用。沒辦法,韓信只好跑到劉邦那了。

然而劉邦開始也沒看出韓信的閃光點,只是給了一個治慄校尉的官,所謂治慄,就是管軍糧的。治慄校尉就是個管軍糧的小官。若是韓信只是個庸庸碌碌的小人,這個治慄校尉也可以接受。



可惜,時逢大風起,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項羽之所以上來就能統領楚地貴族,也不過是因為他有個伯父項梁。若給了韓信劉邦這樣的條件,怕不是早建基業。

而且大爭之世,但凡胸中有一番韜略的人,都不會庸碌一生。項羽他敢賭,賭自己的楚地士兵敢破釜沉舟。



那韓信也敢賭,賭自己天生就是做大將軍的命。

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蕭何月下追韓信,為何?就因為蕭何認定了: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韓信敢賭自己能當大將軍,也敢賭自己能驅市人為兵。背水一戰,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蒯生總結韓信的一生說:

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因此,沒有項羽,有劉邦重用韓信,非但秦王朝的天下,連六國舊貴族一樣都被韓信滅了。這秦王朝的天下一樣歸漢。

至於項羽此人,雖然勇武無雙,卻沒徹底的放棄了劍,專去學萬人敵。更可惜他並不是建立大一統王朝的材料。韓信曾辛辣的評價他:士兵生病了,項羽可以涕泣著為士兵熬藥,但士兵立功了,項羽卻把封賞的印信把玩的稜角都磨平了卻不頒發封賞。

可見即便沒有項羽,劉邦韓信一樣可以滅秦,一樣能建立漢家王朝。


王斌兔斯基


朝堂之上我以口舌戰秦王項羽!改朝換代將劉邦之位讓於秦王,實權交予呂相之妻,也就是劉邦之妻呂雉,相爺另一妻就是虞姬,秦王飾演項羽,我飾演劉棒棒,棒所有人如願,棒秦王霸呂二妻,棒呂二妻治夫軟弱,所以呂相得名呂不偉,就是不軟弱的意思,兩位呂妻後歸劉邦,所以叫呂志,呂志是希望夫君有志氣!呂雉!愚姬就是眼光短淺的呂相妻,而呂雉就是忠良之妻的形象!故而走時將大權交與嫂妻!鞭策呂相,和教訓秦王!故而呂妻嫂以公配公治秦王假劉邦得名配公!劉季名字我想是因我姓劉出的計謀故而計謀是棒棒棒棒誰都幫,我幫秦王得了呂二嫂,做夫人(他代替我劉邦之位)幫呂二嫂治呂相軟弱,幫呂相抱住妻不被汙,而讓妻明白呂相之仁,讓虞姬知道呂相有呂相的好,軟弱還能讓呂二嫂不離不棄一定有技術含量,讓眾臣子知曉呂相有絕招!然後皆大歡喜,我可沒說幫秦王幹成呂二嫂,所以我走後秦王失權,呂相隱名替我書寫故事好待我出生之時助我!並立下祖訓給朝堂24臣子凡小白黃黑人所到之處,君王將相需讓位於我!這就是楚漢的故事!這就是為什麼秦朝統一後很快換朝粉書坑汝就是坑乳的意思


爺悽美


可以,只要滅秦第一功臣趙高還在。


長島男爵


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就僅僅是因為“鉅鹿之戰”?僅僅是因為項羽在鉅鹿一波帶走了秦國大軍?這個沒道理!

形勢:當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已亂,說句烽煙四起不過分吧!

人物:

章邯-基於秦國“耕戰”國策,秦人尚戰,章邯能打戰,不過這能力我不看好,至少不可能是韓信的對手,看看他滅了誰,除了項梁算是軍人世家外,其他的只是苦出身,沒念過書,憑的是天賦,不足以證明章邯兵法天下無敵。

韓信-“兵仙”,兵權謀大佬,自帶臨場指揮max天賦,證據!垓下對比鉅鹿!

蕭何-後勤保障大佬,真正走在時代之前的政務能手!

張良-他最優秀的地方是陽謀,明知是坑你也要跳進去,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豈是靠吹牛能拿到的名聲,欺古人不識貨?

項家四將-一對一不一定砍得過樊噲、周勃、灌英,至少鴻門沒人武力擋住了樊噲!

陳平-陰謀家,相當厲害的陰謀家!

酈食奇-兵荒馬亂最好用的人!

對比秦、項羽、劉邦,你會發現,劉二手下能人無數,隨便拿一個都有獨霸一方的才能之人一片片的,項羽和秦,除了項羽和三五人,章邯和王離沒了,怎麼打?戰爭不論在何時打的都是整體,是經濟,是人力資源!


譚小龍29


很明顯,9.99成不可能!這麼說是為了避免有些人愛較真,遵循萬事無絕對的說法。\r第一:沒項羽依照韓信寧當雞頭的性格有可能淪為乞丐不得志而死,可能參加一個比較有實力的起義軍(不可能是劉邦)。總之不會有很好的平臺任他施展才華。\r第二:劉邦 不懂用兵,出身布衣沒有宏才大略,起義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的想法只是為了活命。和陳勝吳廣很像,其才能志向未必勝過陳勝。可以說沒有任何優勢。\r第三:秦王朝日漸衰弱不得民心是因為內亂,以趙高為首,公子子英還是相對賢明,如果起義軍不是項羽,即使能打敗秦軍也不會那麼快。除掉趙高後就會留有整改時間,歷史很可能被改寫。\r第四:項羽 項羽何人?萬人敵!說他是第一統帥相信沒幾個人反對吧。如果沒有項羽,有可能是項莊,也有可能是其他人,但是能力肯定不及項羽。這樣即使敢站出來吃秦軍這隻螃蟹,勝負也難說,可以確定的是交戰時間肯定是要加長。子英除趙高,秦朝很可能甦醒過來。\r另外各路王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即使有十八路也是烏合之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