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時候最討厭母親什麼事,如今呢?

勵志自媒體


小時候最討厭母親囉嗦,吃飯時佈置工作,想玩只能偷懶或者是做完家務後才敢去,如今想母親只能懷念和緬懷。




2015年5月她走了,永遠的走了,聽完她最後一句嘮叨,看著她慢慢的閉上雙眼,那一刻簡直就是天塌了一樣的感覺,絕望和悲傷齊湧心頭,嚎啕大哭直至昏迷過去,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馬上掙扎著回家,母親已經被放入了棺材裡,享年95歲。

母親是勤勞的人同時又是非常能生養的人,她生了我們姊妹一共十一個,我是老八,也是最頑皮最淘氣的一個,小時候家裡非常的窮,印象中是吃木薯餑長大的,如今想起還打冷顫。小孩時代很愛去田野抓魚,那時的鄉下真的很多魚,幾個夥伴放學後隨便的堵一截小溪,就會有滿滿的收穫,然後就是大家分魚,每人都會分得好幾斤,可氣的是拿魚回家後被母親拿去倒掉,那時不懂因為家裡沒油煎魚或煮魚,為這些事經常和母親頂嘴。初中二年級時(那時叫七年級),有了平生第一雙塑料拖鞋,那是母親挑了三擔木柴到鎮上換的錢,那年我15歲,15歲前白天全是赤腳走路,晚上洗完澡穿的是老爸自制的木鞋,冬天穿的是母親製造的布鞋。16歲那年我順利的考上了高中,三條自然村65個同學能考上高中的只有可憐的5人,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母親借了鄰居的兩隻雞殺來慶賀。
讀高中後約三個月第一次被母親揍到頭上流血,也是記憶中唯一的一次被揍,那是因為星期六回家後和村裡的夥伴去偷牛肉煮來吃。那時生產隊已經瓦解,五至六戶的合為一組耕著田,別組的耕牛傍晚在山谷裡跌死了,因為太晚了又是山路,村民說明天再去把牛抬回來分肉,晚上十點左右夥伴提議先去割幾斤回來了,大家一拍即合去廚房拿了刀前往,與其說是割牛肉實際是斬牛肉,因為心急拿錯了刀,使用時才知是柴刀,幾個人輪流著斬牛屁股的肉,牛皮太厚大家輪著斬都斬到出汗,大約斬了20多斤肉回家,然後就是開心的吃肉,剩下的拿去埋了,各回各家睡覺。
第二天早上村委裡來了兩部吉普車,那是公安局的,幾十個村民跟著公安去了跌死牛的地方,整個村似趕集一個熱鬧,公安走時貼了一張白紙,說已經查到是誰偷牛肉的了,希望自動的去自首,爭取從寬處理。看完熱鬧回家我面色慘變,母親拉我入房審問,只好乖乖的承認一切,誰知話沒說完一木棍已經來到頭上,鮮血直流,最後老爸還上來兩巴掌,然後幫著止血,後來是母親去通知(同黨)的父母,永守秘密,直至今天還是懸案。
這是母親中年時的照片,她沒有半點文化,卻懂得怎樣做人、教人,1987年大學畢業,在單位工作兩年,然後停薪留職下海苦拼,天隨人願自己成立了企業,帶領一大家子人外出創業立家,唯獨母親不願出來,一直守在山村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時親不待。父母還在的人們,不要以工作忙為藉口,抽多點時間看父母和陪父母吧,世間的錢財易得,雙親的恩情難報。(有些圖片是網上的)


愚人也會笑


能根據自己走過的路給予兒女啟發,是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小時候最討厭母親什麼事”【發現爸爸】有話說!

熱門綜藝《少年說》中,一個初中女生跑上天台對媽媽表達心意:覺得媽媽喜歡打擊她,看不到她的努力。媽媽聽到後,先是立馬指出了她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然後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而當女孩表示:“我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打擊讓我覺得自己很差。”時,媽媽沒有再回應她的問題,而是開始反問她:“那為什麼媽媽提的要求你都達不到?”女生聽到這裡又委屈又無奈,哭著下了臺。

這似乎是典型中國式家庭的交流模式:孩子開口跟父母溝通時,常常被忽視,或者被父母用各種“教育經”堵住嘴巴。

父母想給孩子天下最好的東西,卻忽視了很重要一點:傾聽。

對於大多數父母而言,給孩子建議、幫他們解決問題,或者阻止孩子“不夠成熟的行為”,已經根深蒂固地成為父母的第一反應,而傾聽並非易事。如何傾聽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其實答案的關鍵就在父母身上。

1. 多點理解

當孩子出現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時,不要先急著否定他,而是先問他“為什麼”。要相信,孩子的每個請求和情緒背後,都有他的原因,對他而言都不是一件小事。

當父母真的做到了這一點,其實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榜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懂得會多換位思考,孩子也會在理解、尊重的成長氛圍中變成一個富有同理心、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人。

2. 多點耐心

不少父母困惑:為什麼孩子越長大越不願意跟我聊天?除了自我意識覺醒之外,孩子心中的沉默和不想說,其實更多是因為:曾經說了,但是被反駁、忽視。

當孩子想要和你說話時,儘量停下手上的事情,和孩子交流。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很幼稚、沒必要聽,當你願意蹲下來,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獲取其中的關鍵信息時,你才能正在走進孩子的世界。

很多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喜歡玩手機,這不僅是安全問題,也不利於親子交流。不要讓工作、手機成為親子之間的第三者,要學會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3. 多點鼓勵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外向,平時說話說不停;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不同性格,鼓勵孩子接納自己,並因材施教。

熱播動畫片《小豬佩奇》中,有一次佩奇被人嘲笑是“話匣子”,她覺得很受傷,決定不說話了。豬爸爸勸她:“這又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佩奇,我覺得你非常擅長說話!”

於是,佩奇很高興地繼續當“話匣子”。生命就像一個盒子,裝在裡面的東西也許並不都是美好的,關鍵是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打開它。

成長中,爸爸的肯定對孩子有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孩子的樂觀精神、探索精神會更容易被激發出來。

※ 父親參與孩子教育的意義,猶如雕刻之於大理石的分量,【發現爸爸】每天為您的智囊庫添磚加瓦。更多育兒攻略可參閱公眾號:發現爸爸。


發現爸爸


小時候特別討厭母親的“小氣”,什麼事情都精打細算,整天“與天鬥與人鬥”的狀態,雖然內心不喜歡這種狀態,但是確實母親的精打細算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兄弟姐妹的“消費觀”。要不是和母親的消費觀很類似,要不就是和母親的消費觀完全相反,總之這就是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如果,家庭聚會時,我們願意聽母親分享她操持一大家時精打細算的故事,精打細算的“成就”,也不再抱怨,就是樂呵呵的聽著。

沒有對和錯,至今母親也不承認她的消費觀對我們的產生的影響,只是我們兄弟姐妹都知道,這樣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意識到父母的任何行為和觀點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兄弟姐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都在相互“提點”,對自己要求高一些,嚴格一些,再努力一些,千萬不要把一些“壞毛病”“遺傳”給孩子,讓孩子簡單的、快樂的生活,別揹負太多,別承擔太多。不希望他們用很多年的時間“和自己對抗”。

比較幸運的是,母親的“小氣”是因為家庭的負擔重,在教育這件事上,她從來沒有放鬆對我們的要求,這一點和母親的小氣一樣,同樣“遺傳”了下來!


九鬥學生心理


小時最討厭母親吝嗇,把我管得太嚴。其實,十歲之後我就理解了母親,努力幫家裡多做工創收。

三歲多時爺爺餓生水腫,無錢治,去了,父親含冤入獄了,奶奶,母親,姐姐,一家四口,就靠母親一人在生產隊裡爭工分養活,母親怕隊裡記工員錯記漏記,凡她參與的工作,她都自己記有帳,時間,地點,幾人參與,天氣好壞等都有明標明注,生產隊算數有算錯的,母親都可指出。母親是個做得說得寫得記得的人,村裡因此有人起了個外號送給母親“萬能惡乸”,也正因也外是,有的人想欺侮我們,就畏了幾分。奶奶在時,我由奶奶管著,母親不必為我多花心思,六歲後,奶奶又病去了,母親就把我嚴管了,一方面叮囑姐姐嚴管我,她也嚴管我。六歲,母親就直接送我讀一年級,一角錢買兩個簿,三分錢買一支鉛筆,還硬生生的切斷兩截只給半截我,就送我學校了,之後的筆墨紙簿,再沒買過,不是拾人廢棄的,就是母親姐姐拾來重新整理而成的。在花錢上母親非常吝嗇,其實是沒錢可花。



我還清楚記得,六六年中秋,家家戶戶不是宰雞就是殺鴨讓豆腐,唯我家,只有磨米碎煎大餅就當過中秋了的,我跑上跑下,於是也造了母親的反的又哭又鬧,還以逃跑相威懾,恐嚇母親,一定要買個水鴨過節(鴨比雞雞便宜許多)母親拗我不過,只好同意我用米缸的米去換鴨,但我見母親的淚水以涓涓直下。

我的童少年都是在窮餓中過來的,母親的吝嗇是不得已而為之,她把我嚴管,不讓我有犯錯行為,也是出於偉大的母愛,母親常會給我兩人講故事,以此教化我,自從這次以米換鴨後,我再不敢哭鬧母親又提什麼要求了。現母親快九十了,我會常與她憶起兒時的一些小事,以示不忘本不忘恩,更想讓她心情快樂。



樹德漢碩


小時候最討厭媽媽愛妹妹,我有-個妹妹,比我小十歲,從小就聰明漂亮,一直備受媽媽的寵愛。仗著媽媽的寵愛,每次闖了禍都嫁禍於我身上,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媽媽就會打我一頓。家裡再窮妹妹都有新衣服穿,而我成天穿哥哥穿小的衣服。我心裡那個氣呀,我就使勁地學習來發洩對媽媽的不滿。結果是我考上了名牌大學,結了婚,媽媽把家裡所有的錢岀了首付給我買的\\婚房,我才明白媽媽對我深沉的愛。都是她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沒有不愛的,只是妹妹是家裡最小的,又是媽\\媽的小棉衫,偏愛一點也沒啥,其實我心裡也很爰的我這唯一的妹枺。後來妹妹考上大學,又讀研究生,每個月我都補貼生活費,以此減輕媽媽的負擔。現在妹妹也\\成家了。我們都經常回去看媽媽,有媽的孩子永遠都是個寶,我愛媽媽,我要讓媽媽長命百歲。


江湖上人1980



贇二姐


我小時候家裡困難,“吃不飽,穿不暖”是多數家庭的狀況。冬天到了,我都沒有一身棉襖棉褲穿。媽媽總是強迫我穿哥哥剩下的。打著補丁,又肥又大,窩窩囊囊一點都不合適,還怕被人笑話。想不穿吧!又寧不過媽媽那強硬的態度。“是衣就遮寒”是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無耐啊! 現在,媽媽不在了。我依然穿著她生前穿過的羽絨服,雖然不合體,不夠時尚,我確一直穿著。寒冷的冬天,我穿著媽媽的羽絨服,身上暖暖的,心裡美美的。耳邊經常傳來媽媽的聲音,“是衣就遮寒”啊! 我們在沒心裡呼喊,告訴媽媽;“我已經懂得照顧好自己了,媽媽放心吧!”


行者250741773


現在我已經當父親了,對於孩子,我不會用過分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作為父親,更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不用盲目地攀比。特別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比,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與叛逆。

所以,想要孩子做什麼,怎樣做就請告訴他,你的欣賞是對他最好的鼓勵,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卓別你不笑


小時候總是覺得媽媽嘮叨,“今天冷多穿件衣服”,真所謂有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這個菜好吃,多吃點”,有種美味叫“媽媽覺得好吃”……現在自己做了媽媽,也同樣對自己的孩子是“有種…是媽媽覺得…”。

母愛不用去哪裡學,天然自帶,只要一個女人做了媽媽,就會生出一對厚實而寬大的翅膀,把孩子庇護在羽翼下,深怕孩子受到委屈。天下所有媽媽的嘮叨都飽含著深深的愛,媽媽的愛濃烈而飽滿,以至於時不時就氾濫。

別嫌棄母愛囉嗦,在你被母愛包裹著的時候,幸福是你不自知的,如果一旦失去了母愛,那是最大的損失!

愛自己的媽媽吧,媽媽的包容和奉獻是最無私最沒成本的。

趁媽媽身體健康,多行孝道吧,待到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就悔之晚矣!


自由的因子連環畫收藏


小時候討厭母親的事就多啦!第一討厭:人人都喜歡誇自己的孩子學習多好多好,平常多麼懂事。可我母親偏偏喜歡把我說的狗屎不如,搞的我在左鄰右舍、親戚同學面前無地自容。另外母親脾氣暴躁,一句話就能讓她火冒三丈,耳光扇的我眼冒金星……另外把錢守的死緊,有一次我病了,母親怕我吵鬧,給我兩毛錢,我以為這錢屬於我啦,於是拿去買了一大包梨子,用汗衫包著拿回家。結果讓她打的滿地打滾,然後哭哭啼啼的把梨子退給那賣梨的老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