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读后感——本是投资狂客,聊表心迹于斯

战胜华尔街意味着要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投资业绩。

而每一个投资者天性里都渴望成功,

这一点是路人皆知,

只不过有时这目标在某些人心中逐渐淡忘而成为为投资而投资的牺牲品,

或者换句话说成为投资的奴隶或者金钱游戏的玩物。

我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被玩,

除非自愿接受被玩。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要足够独立,

甚至得有点桀骜不驯,

即使不会表面显露出来,

也会在内心里不断重复这项法则。

只有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才会成功。

投资也不例外。

彼得林奇先生不断重复道,

股市值得长期投资。

确实如此,

不过前提条件是经济增长处于一条稳定可预期的上升通道,

当然不排斥偶然停滞甚至于倒退,

但总体上有往上趋势,

若没有向上趋势,

那人类社会就真得反省自身了,

毕竟人类一旦失去进取之心,

便会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而股市正是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不垮,

股市不倒,

投资不泯。

虽然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即使并非每个人都如此,

但至少渴望一个稳定生活基础,

但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上注定成功者是少数的,

大多数注定被历史淘沙般淘掉,

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毕竟虽然每一个人注定死亡但也不见得每一个人整天都愁眉苦脸杞人忧天。

幸好这社会越来越开放,

知识传播也越来越频繁,

每个人面临的学习机会也逐渐差不多,

就看自己的份儿再加上些微好运气,

也不似不可能复制成功,

即使不是照搬原样,

但至少这学习过程就有收获了。

多多少少对投资有一番自己初步的了解,

也许投资天赋也需要一点,

即使只是百分之一。

彼得林奇先生并非模型先生或者量化先生,

当然最近世界上最赚钱的基金经理詹姆斯西蒙斯先生年收入几十亿美金,

打败传奇投机大亨索罗斯先生,

甚至股神巴菲特先生。

这份收入足以让每一个人艳羡不已,

西蒙斯先生是一个数学天才,

也曾拿到数学界最高奖项(凡勃伦奖),

他专门雇佣一些自然科学家整天推算模型,

预测哪怕几秒钟后各有价证券的走势,

然后采取壁虎式投资策略,

各个击破,

频繁操作,

见好就收。

当然,

这只能证明模型思维并非一无是处,

毕竟一些机构性特征或者客观规律还是有的,

要不完全随机性世界肯定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即使随机性规律也是规律,

甚至人类思维会给它强加上一些似有非有的规律。

量化思维肯定不是最高境界,

因为一旦有了模型,

傻瓜也会操作,

那样全世界投资家就拼傻了事了,

相较之下,

定性思维和把握大势的能力更为重要,

当然也是最为困难的,

因为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

只要看看彼得林奇的满头银发就知道了。

也许要每天看报表,

甚至上千家公司的财务报表,

也许要实地走访各上市公司,

不辞辛劳并乐在其中,

也许要紧密联系各公司高管(散户这方面就难说了),

密切关注一些基本面信息。

反正这个社会信息量太多太杂了,

需要自己好好过滤一番,

怎么练就那种超神准的把握力,

让时间老人作证发言吧。

彼得林奇先生基本上通过一些常识性东西,

或者一些感性东西,

甚至于一些直觉来把握股市。

他甚至通过列举孩童炒股或者理发逛街发现投资机会的这些类似例子来阐明自己的一些切身体悟。

我觉得万事要不得复杂,

越简越好,

毕竟大道无形,

人生本来就是做减法的而不是做加法的,

最后谁都会两手空空,

来去自如。

越简单的常识越不会出错,

越清晰明白的知识越可靠,

最好连傻子也会,

但是连聪明者也学不会。

当然知而不知比无知要强上不知道几千万倍,

毕竟否定的否定一定跟“肯定”不是同一层次的东西。

彼得林奇先生无疑是勤奋敬业的,

也正因此牺牲不少,

毕竟他最后也是因为要多点时间陪家人决定辞职的。

投资不易,

投资要花心思,

不过话说回来,

哪件事不是需要全身心付出,

毕竟成功需要热情和持之以恒的专注。

股神巴菲特先生就是如此的,

他那般专注和定力,

他那般冷静和理性,

他那般韧劲和坚守,

肯定并非简简单单一个人能够做得到的。

投资就是要近乎疯狂般热爱并付出,

最好嫁给投资这项伟大的事业。

即使半途而废也是急流勇退的勇者之一,

毕竟曾经的人生壮丽就那么一瞬。

战胜华尔街,

虽说是每一个热衷于投资的投资人的梦想,

但其实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外在敌人,

但凡成功人士最大缺点便是无法战胜自我,

所以练就强大的自我始终是要事。

这点品质放之四海而皆准,

毕竟但凡任何事业都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做出的,

而不是抽象的实体。

或许借用格雷厄姆先生的“市场先生”概念,

每一个投资者就是跟“市场先生”较劲,

不管是表面屈从还是正面对抗,

但战胜“市场先生”的前提往往就是战胜自我,

或许“市场先生”就是你自己的化身或者臆想,

就如宗教往往是人类头脑里的自我观念的集中表现。

索罗斯先生的反身理论其实谈的差不多也是这个事情,

就是不仅仅外部事实影响你的看法,

即便你的看法也会通过汇合其他人想法而影响外部事实的进展,

而战胜自我其实是哲学反身难题的具体表征,

故而战胜自我谈何容易,

要不全世界成功者比比皆在。

即使如此,

外部事实往往有时过于僵硬,

所以灵活变通也是十分必要。

毕竟“黑天鹅”事件也不是没有,

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那将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件了。

而根据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却恰恰是小概率事件一定会发生,

只要存在足够多样本并容许给以足够多的时间观察。

每一个样本的实现路径往往不是唯一的,

历史并不会精确重复,

真所谓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有时往往投资风格就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品性,

到底是中庸型温和型慢热型还是激进型争取型暴躁型,

这在一个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或者投资原则便可以看得出来。

也许性格决定成功的道理就在这里吧。

凡事讲人性,

投资也不例外。

人性中贪婪恐惧是永远的二元性纠结,

它只会暂时隐匿,

但不会消亡。

正像人性中虚荣之心也不会消亡,

即便你如圣人。

说到底每个人都会固执己见,

至少不会完全缴械,

奴隶逼急了也会绑架奴隶主。

只是这个临界值随时变化并调整着。

也许每人的心理阀值不一。

但无论如何,

形势一向严峻,

悲天悯人的性格不可无,

决绝的态度同样不可无。

一往无前,

坚定走自己的路,

即使世界毁灭。

这样说虽有点过分,

却往往需要十足勇气去面对,

而这往往得单独承担。

投资人一定是孤独的,

孤独决策,

孤独走完每一段历程,

孤独到老,

不到金盘洗手,

不论成败。

链接:https://xueqiu.com/3136790196/1074032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