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有這五種跡象,表明您的孩子遇到了“校園欺凌”防患於未然!

有這五種跡象,表明您的孩子遇到了“校園欺凌”防患於未然!

我們經常講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句話其實是有毛病的,當一個人的心智還沒有發育的足夠成熟,從而經歷些太多的“風雨”,那麼這個人就會變得更加的消極,甚至走上錯誤的道路。

而這些心智發育不全的人群就是“孩子”,孩子在上學期間,不免被嘲笑、戲弄、欺負,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而這些不良的行為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難以磨滅的回憶。作為家長,如果不能第一時間發現並及時的開導,對於孩子的身心發育危害很大。

今天,光頭俠來告訴大家,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有以下跡象,那麼十有八九受到了“欺凌”。

1、孩子會無意間多次提到“不想上學”,注意了,是多次提到。

2、孩子經常躲在角落裡哭,尤其是躲在被窩裡獨自的哭泣。

3、孩子身上有無法接受的瘀痕。

4、成績下降的突然。

5、不願意與人溝通,偶爾口出“髒話”。

嘲笑、戲弄,如果這樣的行為被不斷的重複,那麼嘲笑和戲弄就會變成欺辱,這種欺辱可能是言語上的,或者行為上的,被欺辱的孩子往往性格害羞、膽小,或者相對於同齡人而言心智發展比較緩慢。

有這五種跡象,表明您的孩子遇到了“校園欺凌”防患於未然!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5種跡象,那麼,我們作為家長該如何去幫助孩子走出陰影呢?有的家長會非常的粗暴,帶著孩子去找校長,然後如同潑婦一樣的沙坡打滾,這樣的做法不但幫助不了孩子,反而會加深孩子的心理陰影,建議成熟的家長不要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給予孩子交流的空間,引導孩子講出受欺辱的事實。比如,家長可以言傳身教,對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受欺辱的事情,這些事情可能在你身上發生過,也可以是你杜撰的,目的是“拋磚引玉”,在講這些事情的時候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有那種“小聲嘀咕”的動作,或者那種“放言欲出”的感覺,那麼,適當的停頓,你可以這樣說“寶寶,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啊”,然後慢慢的引導孩子講出故事。

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能幫助你的孩子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通過角色扮演來還原事情的經過,並教導孩子如何應對,克服困難比粗暴的解決問題要重要。然後引導孩子學會結交新朋友,加入朋友圈來避免事情的發生。

有這五種跡象,表明您的孩子遇到了“校園欺凌”防患於未然!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奇蹟男孩”這部電影,建議家長們去搜索看一下,這部電影非常生動的講解了一個飽受“欺辱”的男孩是如同走出困境,並最後收穫了同學們的認可,收穫了友情的故事。

其次,當我們通過第一步開導了孩子,讓孩子走出陰影之後,作為父母,我們也不能任由孩子被欺辱的事情發生,當然,給另一位家長打電話或者去學校當面指責是不對的,這樣只會陷入困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局面會變得非常尷尬。

如果非要替孩子出氣,並且讓另一位家長服氣,那麼,最有效的方法是,與另一位家長電話溝通後約在學校見面,良方家長隱藏起來觀察孩子的行為,在事情發生中,另一位家長也會心服口服。

據研究人員統計,20 %至30% 的學齡兒童曾遭遇過校園欺凌事件,他們可能是欺凌者,也可能是被欺凌者。作為家長我們已經在“陪伴”上非常愧對孩子,希望不要在這件事情上再次讓孩子失望,不然,你真的會後悔一輩子。

教育從來不是簡單的事,喜歡我,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