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蘋果在中國的14家加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是對蘋果衝擊大還是對供應商衝擊大?

鋒芒之歌


對中國的供應商影響大。

中國供應商只有關廠停產裁員一條路。別的不說,蘋果在中國創造了500萬的就業機會,影響了500萬個家庭的生活呢。不光是企業家的財富縮水的事情。

對美國的蘋果來說,頂多是把產能放到中國以外的印度工廠、美國工廠、巴西工廠罷了。蘋果有的是錢,蘋果現金儲備達到了2851億美元(約合1.8萬億元),鬧起來,蘋果的CEO庫克對郭臺銘說,給你500億美元,把工廠都給我遷到美國來,另外拿出500億美元,啥產業鏈啊,哭著喊著要跟我做生意的,都給你們錢,遷到美國設工廠,就問你一句幹不幹?

郭臺銘圍繞蘋果貼身服務,富士康遲早遷到美國。別扯什麼供應鏈啊什麼的,蘋果大旗一揮,只要有錢賺,你怕沒人去美國開工廠做上游供應商?至於人工成本、土地成本、水電成本,美國加起來比國內還便宜。

前幾年,蘋果就跟主要代工企業富士康、和碩科技商量了,把產能轉移到沒過去,都做了評估了,富士康、和碩科技說了,你給我錢,我就搬到美國去。

(富士康大陸工廠分佈)

(富士康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圖為富士康深圳工廠午餐場景)

(郭臺銘在A股上市,從中國融資了幾百億美元,建設美國工廠就要投資數百億美元。富士康美國工廠)

蘋果給中國帶來近500萬個工作機會

蘋果官方稱:

截止2018年初,蘋果在中國已經帶來了將近50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蘋果目前在中國僱傭將近1萬名員工。

龐大的蘋果供應鏈、採購和投資等共創造了大約300萬個工作機會,通過App Store 生態系統支持的工作崗位達到180萬個。

(富士康工廠女工)

蘋果在中國14家工廠

在全球範圍內,蘋果的組裝工廠一共有18家,其中14家位於中國、2家位於美國、1家位於南美、一家位於歐洲。

(蘋果官方發佈的組裝廠)

富士康( 7 家工廠)

蘋果關係最密切的組裝廠商。富士康在中國一共投資了 6 家組裝工廠,分別位於深圳( 2 家)、上海、成都、鄭州和太原。另外,富士康還在南美的巴西聖保利設立了 1 家工廠。還投資上百億美元,準備在美國設立工廠。

和碩科技( 2 家工廠)

和碩科技,是華碩集團的子公司。華碩也是做代工起家的科技公司,直到現在也沒有放棄代工的業務。和碩科技,在中國的上海和崑山,分別建立了一個組裝工廠。

比亞迪( 1 家工廠)

早在 2010 年,比亞迪就已經成為蘋果的供應商之一,目前這家公司為蘋果供應電池,其工廠位於深圳。

仁寶電腦(1 家工廠)

仁寶是臺灣著名的電腦代工商,主要為蘋果代工筆記本和臺式機,同時也負責組裝 iPhone 和 iPad,是 iPad Air、iPad Pro 以及 iPad mini 的主要代工組裝廠商之一。仁寶電腦在中國的工廠,設於崑山。

英華達( 1 家工廠)

2000 年起,英華達成為 iPod 的代工組裝廠商,在中國的工廠設於上海。

緯創集團( 1 家工廠)

蘋果推出的 iPhone SE,除了富士康之外,緯創也有一部分生產訂單。工廠設在崑山。

廣達電腦( 3 家工廠)

蘋果產品,尤其是 Apple Watch的組裝地。廣達在上海、常熟以及美國加州的費利蒙,都有組裝工廠。

(成都富士康工廠)

(鄭州富士康工廠)

(庫克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參觀了崑山立訊精密工廠,也就是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生產工廠。據悉,立訊的研發工程師有幾千人,其中有關自動化的研發工程師就是800-1000人。)

郭臺銘圍繞蘋果貼身服務,富士康遲早遷到美國

(郭臺銘與特朗普)

(富士康遲早會離開中國)

庫克說,中國開發者在App Store掙最多,獲利1120億

2017年,庫克來中國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說:
中國開發者從App Store獲利1120億元人民幣(近170億美元),相當於App Store一季度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為全球之最。

(庫克說,中國開發者在蘋果應用商店賺得最多)

(全球用戶最多的,是中國應用。賺錢最多的,也是中國公司。)


金鏟子



對工人和勞動力市場衝擊最大。

蘋果是輕資產模式,它付出的只是設計圖和操作系統,其它硬件大多數來自外部採購,國內終止或禁售蘋果手機,蘋果的業務可以向韓國、東南亞代工廠轉移,最多隻是失去中國市場,少賺點錢,奈何不了它什麼。

我們知道,蘋果手機是由代工廠加工完畢後,全部運送到美國然後再從美國分發到世界各地。如果蘋果代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蘋果手機便會滯留在國內而無法銷售。

如此,全國將有難以計數的蘋果專賣店、加盟代理商關門大吉,代工廠停工,數百家供應商業務萎縮。店鋪和工廠的倒閉傷不到老闆寸豪,只是不再有錢賺而已,倒黴的是工人子弟,一下子幾百萬年青人失業了。

比如鴻海位於鄭州的生產基地,一旦停擺,當初河南省政府費盡心機招來的金鳳凰——富士康就空城了,集全省之力招來的幾十萬青年男女就荒廢了。富士康工廠等同於政府白給,但工人怎麼辦?重新湧入勞動力市場,但哪裡還有那麼大的市場?可以讓人及時再就業?


試駕時間


如果蘋果中國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那對我國的衝擊就太大了,中國數百萬的就業機會,數千億的進口都會直接受影響或者歸零,這對中國影響是巨大的。

蘋果國內代工廠有富士康等多個廠商,很多的工廠都以生產蘋果為唯一的業務,停止美國供貨,影響的就是蘋果在我國的產業鏈,衝擊的是所有的供應商。



1、影響我國百萬的間接就業機會

蘋果在國內提供了上百萬個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這個機會如果喪失,有百萬人將會失去就業機會。

首先是富士康等工廠的直接就業機會有大概三十萬,然後還有產業鏈上下游的就業,以及圍繞富士康的餐飲,住宿,娛樂等間接就業機會,大概有百萬個之多。


2、影響我國的進出口

蘋果現在很多的產品都是在我國生產,所以直接影響我國出口,更重要的是,蘋果產品的原材料都是國內公司進口的,比如芯片,比如其他原件,這些都是要進口哦,如果不對美國銷售蘋果,那進口和出口都會受到影響,這對我國是重大的利差。

3、蘋果只是折翼,我國供應商直接關門

如果我國生產的蘋果,不對美國銷售,那蘋果還可以用其他的代工廠生產,也可以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而我國一部分供應商只有蘋果的業務,如果不能生產蘋果,那影響就是巨大的,可能直接就關門歇業了。

你認為應該限制蘋果在我國銷售嗎?


毛琳Michael


首先題主可能沒有搞清楚一個概念,加工廠和供應商。加工廠負責組裝各種零件,把他變成具體的產品,例如手機和電腦。而這些大大小小的零件則是由供應商提供的,例如屏幕和相機傳感器。

所以生產和供應是兩碼事,題主放在一個問題裡是不太合適的,我看前面的答主也是將供應商當成加工廠來分析。

本文將從供應商和加工廠兩條線各自分析,望知悉。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各自的情況。

在全球範圍內,蘋果的組裝工廠一共有 18 家,其中 14 家位於中國、2 家位於美國、1 家位於南美、一家位於歐洲,因此中國工廠是蘋果最大最重要的加工廠,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富士康、和碩科技、比亞迪等。

供應商方面,2018年的蘋果供應商裡面,全中國一共有85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國40家。同樣地,我們也是蘋果最大的供應商,像臺積電便是為蘋果處理器進行代工。

所以,基本可以說蘋果的產品生產和供應都離不開中國。那如果加工廠停止生產產品又會發生什麼呢?即便這基本上沒有任何可能。

如果停止生產,蘋果只能尋求另外四家的加工廠或者尋找其他加工廠,但是以蘋果的體量,是萬萬不可能滿足需求的。即便在其他勞動力更低廉的國家投資建廠,時間和人力根本不能滿足訂單。

因此只能得到一個結果,蘋果的銷量和利潤呈現斷崖式暴跌,因為短期內無法恢復正常的生產,他會長期一蹶不振。並且由於生產力成本增加,產量極度不足,他的所有電子產品價格都會暴漲,甚至賣出天價,物以稀為貴永遠是真理。

就算是二手市場的蘋果,同樣也會出現價格暴漲,超過他原先的價格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蘋果再也沒有精力生產這些舊機型,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的機型上。這就造成一個局面,新的買不起,舊的也買不起,想想都可怕。

那對於我們的加工廠呢?其實加工廠不止代工蘋果,還代工其他大大小小的品牌。因為蘋果價格鉅額上漲,有更多的蘋果手機用戶因為無法承受會選擇安卓手機,說不定還可以通過賣二手小掙一筆。而對於蘋果電腦和手錶,同樣也有替代品。

以手機為例,這將會讓安卓擁有更多的用戶,而恰好富士康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卓品牌的生產上,說不定以後一些品牌的手機不用搶就可以買,豈不美滋滋。

但是對於這些代工廠來說,失去蘋果這個大客戶,一定是得不償失,日子一定會比之前更難過,裁員是肯定的。一旦工廠人變少,相關的服務人員也勢必轉型或者失業。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大面積失業,工廠利潤下降。

而供應商的日子就更慘了,即便很多供應商都是做相對低端的零件,但其實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靠蘋果維持生命的。一旦生產無法保證,蘋果銷量大幅下滑,供應需求勢必也大幅縮減。

因此供應商訂單減少,造成利潤下降,同時因為蘋果價格缺貨上漲,作為供應商,為了謀求生存,勢必提出上漲元器件價格的訴求。

但蘋果在供應上的話語權是很強的,即便目前風光不再,也不會做出讓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旦價格問題無法談妥,便會尋找其他的供應商,這也是蘋果一貫的做法。

那這些被拋棄的供應商就慘了,有些靠蘋果生存的真的就面臨停產裁員的境地了。可以預見的是,整個供應產業,面臨失業的風險遠比加工廠的更高。供應商並不像加工廠那般無可或缺,他們隨時可能都被其他供應商所代替。

失去加工廠,會讓蘋果手忙腳亂,失去供應商,找過一家就好了。但無論如何,失去蘋果,無論是做生產的,或是做供應的,都會有幾百萬人面臨失業。

但對於蘋果,無非就是整體銷量暴跌,再沒有那麼高的利潤。但錢沒了可以再掙,只要後期滿足了生產需要,以蘋果的江湖地位,東山再起重鑄輝煌也不是沒有可能。

綜合來說,停止生產是自殺式行為,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國內工廠和蘋果都會元氣大傷,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影響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於我們更加深遠,失去百萬人口和工作崗位遠比失去百億美金來得可怕。

因此,這些口口聲聲說要國家制裁蘋果愛看熱鬧的人士,你們是更希望看到蘋果損失美金還是你身邊有一大批中國人失業呢

各位也不必擔心這類事件發生,因為漲價連二手蘋果都買不起是不會出現的。像我們找靚機的蘋果手機還是挺實惠的,如果有二手蘋果需求的用戶不妨來看看,目前在找靚機APP上,一部近乎全新的iPhone 8僅售3299元,相比上市時的5888元,已經便宜了非常多了,來看看吧。


找靚機科技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首先我們明確的知道,蘋果中國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必然是兩敗俱傷的結果,誰更疼一些,分長痛和短痛。


蘋果在中國的生產供應商有:富士康( 7 家工廠),和碩科技( 2 家工廠),比亞迪( 1 家工廠),仁寶電腦(1 家工廠),英華達( 1 家工廠),緯創集團( 1 家工廠),廣達腦( 3 家工廠),共計500-600萬人的就業崗位。


單拿體量龐大的富士康來說,郭臺銘必然是要跟著蘋果的節奏走,如果失去了蘋果,富士康失去了大部分業務,必然裁員,拋售廠房,當富士康落魄之時,其他廠家都會跟著遭殃,500多萬個家庭失業,無數工廠倒閉

到時便不僅僅是某個企業的問題,而上升到了社會問題。



反過來看,如果蘋果無法在中國建廠,無法在中國生產電子產品,將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呢

目前來看,如果情況發生, 蘋果的策略便是將工廠更多的開在印度,非洲,巴西,美國等等其他地區,其實本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就一天天的增加,一年應收4000億的蘋果是不缺錢的,蘋果只要拿出錢來,地和人是不缺的。


但是,說著容易,蘋果真的能從中做到沒有重大損失嗎,不一定。


談到中國龐大市場,如果工廠不在中國,那麼首先意味著蘋果手機進入中國成本增加,價格上漲,會影響蘋果手機的銷量。在蘋果從中國撤退,再到開闢新生產供應商,中間的成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蘋果就算最後沒有被拖垮,也會受到傷害。


並且,如果我國真的決定將蘋果生產踢出國門的時候,絕不僅僅只封殺它的生產,必然是全方位的戰略,到時候全方位的影響蘋果的中國市場。

簡單來說,不讓它生產,它不會垮掉,但蘋果如果失去了中國,那它一定分崩離析。


所以,單看生產供應商的話,國內影響大,是短痛,但綜合起來看,對蘋果影響大,是長痛,而且可能會疼死。


首席投資官


對蘋果衝擊更大,蘋果會因此衰落,甚至死掉。

蘋果最大的市場營收在歐美市場,這兩個市場是開放市場,蘋果跟對手三星等的競爭很激烈。如果蘋果公司突然失去其大部分產能和供貨,蘋果的市場份額會迅速被嗜血的對手們瓜分掉,拱手讓出其市場領導者的地位,甚至會因為經營性現金流急劇萎縮導致危機。

蘋果全球18家工廠有14家在中國,配套供應鏈也大部分在中國。如果蘋果被中國斷貨,全球市場中原屬於蘋果的份額就會出現真空,蘋果的對手會趁機快速搶佔蘋果的份額,這時,市場上誰能迅速推出新產品並且有足夠的產能,誰就能順利吃掉蘋果的份額。成熟市場中新產能的短期大幅增加是不可能的出現的情況(投資建廠需要很長的週期,不可能用在這種突發的情況下),所以,對市場存量產能的爭奪就是瓜分蘋果的市場份額的唯一制勝方法。誰能拿到蘋果工廠空閒的產能,迅速發佈自己的新產品,迅速給缺貨的市場提供新產品,誰就能吃掉蘋果在市場中留出來的份額。

基於以上情況,蘋果在中國的14家工廠的空閒產能一定會成為蘋果競爭對手們瓜分蘋果全球市場份額的制勝法寶,中國這14家工廠原本就是組裝蘋果產品的組裝廠,要換過去組裝蘋果對手的產品並沒有多大的難度,所需要的時間遠比新建工廠少(熟練的勞動力和成熟的檢測體系和品質控制流程都是現成的,不需要重新花費時間建設和培訓)。蘋果在中國的全套供應鏈,跟對手們通用的不會受影響,來料加工半成品的也不會受多大影響,道理跟組裝整機的工廠一樣,蘋果的對手的供應鏈產能也不能突然大幅提升去搶市場,空閒產能這時候是寶貴的財富,大家都要搶。會受嚴重影響的是給蘋果獨家供貨的上游供應鏈,下游來料加工組裝的不會受影響。

蘋果公司才會面對最大的企業危機。要把14家在中國的工廠搬出去,需要的時間絕不會是一年兩年(新工廠選址和建設、所在國政策稅收談判、配套供應鏈的搬遷和組建、勞動力的招聘和培訓、生產效率和良品率的提高),以上這些可以說除了中國能夠承接蘋果製造的要求外,全球找不到第2個國家能完全滿足。等到蘋果在外面找到地方,重建這14個工廠並順利投產,黃花菜都已經涼了。市場上蘋果的對手可不會看著蘋果留下來的蛋糕不去搶吃。如果要蘋果把14家工廠和配套供應鏈都從中國搬出去,蘋果還不如選擇把總部從美國搬走,總部是研發和管理營運的職能,搬家就是搬人和重新找辦公場地、裝修佈置,難度和需要消耗的時間成本跟搬遷14家工廠和配套供應鏈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級別。搬一家工廠就已經很麻煩了,同時搬14家,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找死的行為。所以,如果中國僅僅是停掉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蘋果會面對丟掉未來增長潛力最高市場的難題和損失掉19%全球營收的難題,還不至於致命;但是,如果中國停止蘋果在中國的生產,蘋果立刻就會面對一個事關企業生存的危機,這不是蘋果自身能承受的問題。


侯波


蘋果主要是在中國組裝的。

蘋果手機很大一部分產自中國的富士康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數據顯示,這個有史以來利潤最高也最暢銷的手機品牌,大約一半都產自富士康位於河南鄭州的工廠。

供應商方面,2018年的蘋果供應商裡面,數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國臺灣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國40家;第四是中國34家,其中中國香港7家,這7家公司是華彩印刷,國泰達鳴,易力聲,聯豐,金橋鋁型材,領勝城,英誠企業,基本上是做印刷,金屬件,包裝,耳機配件之類。

其中中國大陸公司27家,分別是:瑞聲科技,伯恩光學,京東方,比亞迪,宏明雙新,超聲印刷板,依頓電子,歌爾聲學,恆銘達,長電科技,金龍機電,科森科技,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美盈森,凱成科技,山東創新,上海實業控股,德賽電池,深圳富誠達,歐菲光,信維通信,深圳裕同包裝。安潔科技,東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達等。

如此密集與深透的產業配合,都說明,蘋果在中國組裝廠停止對美國供貨,對蘋果的衝擊大。

那些專供蘋果的產商未來的前途是暗淡的,即使一時不能自殺而亡,慢慢無生意可做最終關門也很有可能呀。

1、呼籲和解,不呼籲相互制裁;

2、擺脫唯一依靠蘋果,建議增加合作源,或主動求被收購。

3、走向東南亞,走向拉美,國內生產過剩,要麼轉行,要麼轉型。

轉型的方式,一是國際化,一是擁抱智能,高科技化。

本人現在每天在【 微信:k73927】堅持講解選股思路,來反饋粉絲朋友對我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粉絲都已經學會,近期都抓住了不少短線牛股。如果你也是操作短線的新股民,希望你發3分鐘看完,之前選的牛股很多,就比如下面這隻:

民豐特紙是在10月31號股價突破月線選出的,在選出之前股價一直處於線下運行,一直到31號股價強勢突破月線,並且成交量明天放大,主力資金開始流入,當時本人果斷髮文講解,相信很多當時看過本人講解的粉絲朋友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

再來看另外一隻萬家樂,11月7號同樣按此種思路選出的一隻短線潛力股,截止目前累計漲幅也是高達59%,再次恭喜學會了本人這套選牛股思路的粉絲朋友抓住了這波收益。

對於錯過了的新股友也不用灰心,今天老謝按此種思路直接選出了一隻短期有望爆發的潛力股,前面錯過的粉絲朋友,今天就要把握了,看下圖:

從上圖可以看到,該股在前期一直處於月線下方運行,今日放量大陽線突破月線壓制,主力資金進場意圖明顯。因此本人判斷該股短期有望迎來一波主升浪。至於該股後期走勢,也會在選股文章持續跟蹤講解。【老謝微信:k73927】

思路很多,牛股更多,本人希望下一個學會此種思路抓住牛股的,就是正在閱讀本文的你!當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經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勢,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討,本人看到定當鼎力相助,為大家答疑解惑。

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給老謝私信,大家一起交流。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祝大家股市長虹~


謝一楓81790508139


蘋果主要是在中國組裝的。

蘋果手機很大一部分產自中國的富士康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數據顯示,這個有史以來利潤最高也最暢銷的手機品牌,大約一半都產自富士康位於河南鄭州的工廠。

供應商方面,2018年的蘋果供應商裡面,數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國臺灣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國40家;第四是中國34家,其中中國香港7家,這7家公司是華彩印刷,國泰達鳴,易力聲,聯豐,金橋鋁型材,領勝城,英誠企業,基本上是做印刷,金屬件,包裝,耳機配件之類。

其中中國大陸公司27家,分別是:瑞聲科技,伯恩光學,京東方,比亞迪,宏明雙新,超聲印刷板,依頓電子,歌爾聲學,恆銘達,長電科技,金龍機電,科森科技,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美盈森,凱成科技,山東創新,上海實業控股,德賽電池,深圳富誠達,歐菲光,信維通信,深圳裕同包裝。安潔科技,東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達等。

如此密集與深透的產業配合,都說明,蘋果在中國組裝廠停止對美國供貨,對蘋果的衝擊大。

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佔據了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87%,比前一季度增加了15個百分點,儘管該公司同期手機具體銷量只佔全球總量的18%。

換句話說,蘋果手機主要利潤都在蘋果自己身上,供應商分享的不過是一些小小的加工費而已。而供應商要競爭蘋果的訂單,價格必須放到很低,這樣利潤就受到壓制。

如果蘋果工廠停止供貨,那麼蘋果就要尋找新的加工組裝廠,而美國市場就被蘋果的競爭對手佔領。配件供應商依舊可以將自己的配件賣給其他手機品牌製造商,但蘋果卻在更換加工廠過程中,喪失重大的市場機會。

而美國蘋果公司2017財年(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營業額為2292.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358億元),利潤613.4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110億元。

這麼多利潤,可能所有的供應商加起來的總利潤都不如蘋果。

同時,蘋果的主要利潤來源在於手機的銷售,沒有供應商供貨,就沒有收入。影響是全方位的。

而蘋果供應商銷售給蘋果的產品,只是其所有某一種產品銷售中的一部分,或者只是企業生產體系中的一部分,這樣影響也是部分的。

即使在蘋果恢復供應之後,還要為重新確立市場地位投放很多廣告等,成本支出大幅增加。

所以,如果蘋果在中國的14家加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是對蘋果衝擊更大。


波士財經


蘋果或許有多種辦法去應對這個難題,但是對中國製造業來說,傷不起!

眾所周知,我國被稱為“世界加工工廠”,加工服務一直處於順差。

據悉,在全球範圍內,蘋果的組裝工廠一共有18家,其中有14家工廠都位於中國。截止2018年初,蘋果表示為中國帶來將近500萬個工作機會,在中國僱傭將近1萬名員工。創造了大約300萬個工作機會,通過App Store 生態系統支持的工作崗位達到180萬個。無疑,如果中國14家工廠停止對美供貨,除了造成各大企業的財富流失外,也必將造成這些工人的暫時性失業問題,這樣的損失太大了,中國製造業傷不起!

那麼,中國14家工廠停止對美國供貨呢?

蘋果會再次尋找新的製造業廉價的工廠製造。

比如說可以放到印度工廠、巴西工廠等。此外,蘋果的現金儲備達到了2851億美元,有足夠的資本進行戰略的重新轉移。在這之前,富士康和碩科在提到是否要把產能轉移到美國去時,也是委婉的表示如果美國的福利夠多,會同意搬到美國去。

以上是我個人兩點分析,蘋果或許有多種辦法去應對這個難題,但是對中國製造業來說,確實是傷不起呀!


無線端


上個月初,蘋果的股票市值破1萬億美元大關,成為了全球首家萬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眾所周知,這家全球最賺錢的企業,深度依賴中國的代工和零件供應。如果蘋果的所有代工廠停止接訂單,將會給蘋果帶來慘痛的打擊。數據顯示,2017年蘋果硬件產品銷售收入高達1992.5億美元,佔到所有收入的佔比86.9%,相當於成都市一年的經濟總量。


1、代工企業少了蘋果也能活,還負責其他電子產品

目前,蘋果在全球共有18家組裝工廠,其中14家位於中國。可想而知,沒有中國代工廠,蘋果一時之間去哪找替代者,這個過程不僅要耗費尋找代工廠的投入成本,還會影響到蘋果手機的銷售業績。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爭奪已經進入紅海階段,手機廠商競爭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被“卡殼”後的蘋果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對於蘋果的代工企業而言,少了蘋果的大訂單,損失肯定是必然有的。這種損失只是每件電子產品微薄的利潤,遠不及蘋果“無貨可賣”來得嚴重。不過,幸好它們不完全依賴蘋果的訂單維持生存,這些企業包括富士康、廣達、和碩等。富士康還給惠普、IBM、微軟和聯想代工。而且近年來,富士康不滿足做代工,已經開始涉足電視、顯示器和可穿戴設備等多種中高端電子產品的自主生產。

相比富士康,廣達、和碩是近幾年才給蘋果做代工,實際受蘋果訂單帶來的影響更小。換句話說,它們都有自己的老本行,給蘋果代工只能說是副業。廣達的代工客戶主要有Acer、HP、戴爾和Sony等電腦品牌,還生產服務器、相機等其他電子設備;和碩也主要代工電腦及相關產品,包括遊戲機、主板、顯卡、寬帶通信產品。

2、蘋果供應商處於行業領先者,國產手機或成其合作對象

與代工企業類似,給蘋果提供零部件的供應商也有其他的客戶源。今年,蘋果公佈了最新的合作供應商,中國共有85家,佔據了蘋果供應鏈的半壁江山,像大家耳熟聞詳的供應商有京東方、比亞迪、德賽電池和藍思科技等等。事實上,能做蘋果的供應商,很大程度上它們在所在領域處於佼佼者。這種情況下,它們不缺除蘋果之外的合作者。

即便暫時失去蘋果,以現有供應商的實力,還可以選擇國產手機作為客戶。隨著國產手機加速“出海”,全球手機市場成為了中國手機廠商的“香餑餑”。“世界上每賣出3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這是國外一家市場調查機構近日得出的結論。

可以說,中國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越來越火,給蘋果現有供應商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機會。根據國外機構的數據,進入世界排名的9箇中國品牌共生產了6.26億部智能手機,比2016年增長11%,在世界市場的總份額也大幅提升到42%。如此一來,蘋果的中國供應商完全可以消化代工廠停產帶來的影響。

總而言之,代工廠停產給蘋果帶來的衝擊更大,甚至決定蘋果的存亡。蘋果等海外大公司能取得如今的成績,與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希望它們能重視中國市場,不要再做差異定價、私自降低手機性能、拒絕使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有傷中國消費者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