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跟風?輕型物流車的大空間是這樣“裝”出來的

以前消費者買衣服,特別是年輕女性,尤其喜愛跟風。一個品牌中的一個系列產品往往就能撐起一種時尚,成為爆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時尚女裝流行元素越來越多,爆款產品接連出現,此時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多,大家不再追求那種尋求一致的時尚感,而是不自覺地分別站隊,或者追求千人千面、各領風騷。

這種局面,對於商用車行業來說也有不少相同之處。輕型物流車市場上,有一個關鍵詞叫大空間,它甚至可以對應女裝流行詞中的蕾絲、刺繡、喇叭袖等。

這樣對比談起一款卡車的流行,就多了些故事感。消費者選對了自然是喜上眉梢,選得不稱心就會很傷感。輕卡的大空間並不適合所有用戶,否則等同於穿上不合身的衣服。

完美是“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

何為完美?有人提出,應是“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輕卡的空間對於用戶來說,選大了或選小了都不相宜。

跟風?輕型物流車的大空間是這樣“裝”出來的

(長江EV SM07展示中 攝影:晨瀟)

①車長超6米,C1駕照需升級。輕卡藍牌車長度要求不超過6米,總重不超4.5噸。如果駕駛員持有C1駕照,只能開車長不超6米的藍牌車。

記者在採訪工作中經常遇到職業貨車司機,他們的駕照大多是A等級、B等級,持C1照的總的來說少一些。雖說開藍牌車用C1照很普遍,但就業能力會有所限制。如果是個體商戶自購黃牌車,除非請持有B照駕駛員駕駛外,否則親自駕駛定是要升級手中的C1到B照。

假如城市物流企業採購輕卡,那麼顯然考慮到的就是這個長度限制,否則車輛不只進城受限,在駕駛員的招聘上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車寬2.4米以上,裝載效率更高。車輛寬度太小,裝載率自然受影響,寬度太大又不符合國家標準。寬度不超過2.55米是2016版GB1589標準對貨車的要求。

這個標準尺寸是根據貨物週轉過程中裝卸需求制定的,廠商生產車輛時外廓尺寸必須要遵循這一標準。而物流單元化要求裝卸、搬運精確到一個托盤位,我國標準托盤主要有三類:1.1米×1.1米、0.8米×1.2米、1米×1.2米,其中1米×1.2米標準是我國托盤的國標規格。

也就是說,車廂內寬超過2.4米,意味著能並排擺放兩列托盤,才會使裝載率大大提升,支持更多如帶板運輸業務。

同時,強調大空間,除了看長和寬,還要看車輛高度。藍牌輕卡限高2.5米,除非選擇黃牌車,否則這一高度不可改變。

總之,單純追求大體積,不考慮實際標準尺寸等的限制,必然會給用戶的實際業務帶來一些困擾。

硬擠很是傷身!要裝就要合理裝滿

顧及車輛尺寸限制的同時,物流用戶還要結合實際業務情況,方最終確定到底買哪一款產品。

跟風?輕型物流車的大空間是這樣“裝”出來的

(城市配送中一輛JMC輕型車正在提供搬家服務攝影:晨瀟)

①選大容積要匹配物流需求。城市物流市場細分領域有很多版塊的業務,搬家、郵政快遞、小商品批發配送等都在其內。單純從多拉的角度來說,寬體且總空間較大的車型優勢更明顯,特別是滿載輕拋貨,車輛體積越大裝載率越高。對於搬家公司來說,寬體車對大體積的傢俱來說可用空間也更大。

當然,對於裝卸不規則用品的用戶來說,黃牌車更適用一些。對於從事建材、五金件等貨物運輸過程用戶來說,他們往往並不在乎空間,在乎的是車輛承載力,此時黃牌車也更適用。

另外,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大空間車廂,用戶使用中還必須遵循一些原則,比如不能超載,如果因為超載使安全不能得到保證,空間大又有何用?

②定製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採訪中,一位輕卡行業資深人士提到,目前輕卡產品定製化已成為一種趨勢,車企滿足定製化需求也不再是什麼優勢。

不過,相比大類別的產品定製,輕卡產品還有許多細節上的定製,令配置最終產生很大的不同。比如用戶選擇車輛,要根據經常裝卸貨所遇到臺階的高度來決定車廂與地面的高度,要根據車輛裝卸習慣和場景制定貨廂車門,包括門的開拉方向、角度等。

總體來說,作為城配車輛的流行詞,寬體、高頂、大空間正在受物流用戶的關注和追捧。

跟風並非完全不可取,但空間終歸還是要與裝載效率等相結合,不是別人用的超大空間你也可以百分百拿來用。這裡,不光指輕卡產品,中重卡也同樣如此。

所謂量體裁衣,卡車人、物流人就是要結合業務實際多多考量,斟酌而定。

(物流商用車記者 晨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