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昨天我们探讨了梦想和目标的可行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因为眼前的“急事”,把“不着急”的梦想无限推后。久而久之,“梦想”也就只能是空想了。

《要事第一》这本书的存在就是为了帮你解决这样的难题。

这本书的作者曾经写了风靡全球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错,就是管理学大师 史蒂芬·柯维。《要事第一》是“七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你可能要说:“要事第一”不就是“抓重点”吗?我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了。

但实际上很多人只是知道罢了,根本做不到“抓重点”。因为大部分人对“重要”的理解有偏差。

哈佛大学的统计结果: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能把目标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25年的跟踪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目标清晰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维方式与做事标准的差异。《要事第一》一书就是从这两方面来让读者个人提升的。

所以书在一开头就在讨论方向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是重点的”问题。毕竟“一艘船,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前进方向。生活的意义不在于速度或效率,做什么以及为何做远比做得快慢重要。”

解决了“什么是重点的”问题。那么如何“抓”呢?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把主要精力聚焦到重要事务上,是因为方法不好。作者推荐的解决方法叫“四象限法则”,具体做法很简单。

第一步,周一早上,把一周要做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进这个四象限里面。

判断的维度有两个:1 根据截止日期判断这件事是否紧急。 2根据这件事是否和自己的梦想蓝图有联系,判断是否重要。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有了这个“四象限工作法”,是不是很清晰?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大部分人弄完了这个,才发现,以前自己做的事情都是:“重要且紧急”和“不重要但紧急”。忽视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这“重要不紧急”才是你应该做的重点。“重要不紧急”的事,比如健身,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维持人际交往等,你做了不会立即有“收获”,但对未来会有好处。

第二步,根据这个“四象限”的表,根据每个象限的应对策略,拟定自己的“周计划”。

第一优先“重要又紧急”:立即做

遇到“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那就马上做。但如果大部分精力放在这里,你的生活就会疲于奔命。正确的做法是在一件事还没有“变得紧急”之前就把它完成。也就是说你要对这件事有一个预判,争取打提前量。这样你就不会被一件又一件事压得喘不过气来。

第二“重要不紧急”:分解任务,按部就班做

这些事你做了可能不会立即有“收获”,但对未来会有好处。比如健身,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维持人际交往等。这样的事情当然要做好计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

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把这种事称为“半衰期长的事”,和柯维不谋而合。这些事一旦忽略,就会变成“重要又紧急”。比如如果平时不注重健康问题,一旦生病就会耽误更多时间。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第三“紧急但不重要”:让别人做,尽量不做

这些不重要的事,花费了你的太多时间。大多数人在面对“紧急不重要”的时候,不知道“授权”,不知道怎么婉拒别人的请求

最后,“不紧急,不重要”:减少做

这种事情大多是逛淘宝,逛街,吃美食。如果你的工作中也有这样的事儿,就值得反思了。美食、购物很适合作为某件事的“奖赏”,用来放松身心。生活中如果没有了这样的事,你会觉得生活品质降低,随时都在工作。所以也要适当安排,让自己有空余时间。

最后,根据四象限矩阵来制定日计划。具体怎么做,苏菲明天单独写一篇文章告诉你。(下图用四象限法则做日计划,也是可以的。)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四象限法则是不是很简单?但需要你的持续地使用才会有效果!(无数手账达人亲测有效!)

工具:

具体使用的时候,你可以在你的笔记本上画一个十字。考虑到美观、方便,苏菲推荐你选择这样的本子:

高效的秘密:学会处理这四件事

整个本子只比巴掌大一点点,方便携带。打开有年计划、月计划。后面的内页中,左边是一周七天,方便做日计划。右边是四象限,每周第一件事就是填满它。

有什么推荐?其实很多手账本都有这样的设计,贵的有HOBO,性价比高的可以看众多国产品牌,如“容易呆呆”“福铺”。

OK,总结一下:

效率低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在一天的开始,精力最充沛的上午,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是不是一整天都更有精神?

四象限模型帮我们把“最重要的事”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事情中拎了出来。这种区分的智慧其实才是高效能人士成功的秘密。

明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做好每日计划,让你的重要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全搞定!

(更多精彩 关注“苏菲环游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