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江西景德鎮的特色有哪些?

X小鄧


景德鎮作為舉世聞名的瓷都,最主要的特色當然是濃厚的陶瓷文化了。

  • 景德鎮是中國著名的瓷都,坐落在江西省東北部昌江之濱。景德鎮東 晉設鎮,由於位於昌江之南,始稱昌南。後因大將陶侃擒“寇”於此,更名為 “新平”。至唐代,因“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所以又稱“浮樑”。史料記 載,“浮樑”也是當時重要的茶葉集散地。 北宋景德年間(公元1004 ~ 1007年),宋真宗趙恆派員在此監製入貢御 瓷,每件瓷器底部均書有“景德年制”字樣。因御瓷製作精細,光致瑩美,當 時人人稱讚,影響很大,以至於談起這個地方,“天下鹹稱景德鎮”。景德鎮 名稱沿用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 早在戰國時代,這裡就有了製陶業;唐代制瓷業已較成熟;宋代成為我 國的重要產瓷區;元代成為全國制瓷技藝最高的窯場,並設立了“浮樑瓷 局”;明、清以來,景德鎮一直是全國的瓷業中心,製造皇宮用瓷的御窯廠均 設在此地。 瓷器是由瓷土或瓷石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 成的器物,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國已燒製出了原始瓷器。在中國瓷器發展史 上,東漢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當時已燒製出了符合瓷器標準的青釉瓷 器。魏晉南北朝時期,制瓷工藝有了很大進步,主要生產青釉瓷器。東晉時 浙江德清窯的黑釉瓷,色澤光亮,猶如漆器。北朝後期,中國北方開始出現 了白釉瓷器。到宋、元、明、清時期,中國製瓷業進入發展興盛期,從單色釉 發展到多種彩色釉,裝飾紋樣複雜,創燒出了大量的新品種。 古語有:“水土利陶。”位於景德鎮市區附近的高嶺村,盛產陶瓷工業用 的原料——黏土,質量最佳,被國際上統一命名為“高嶺土”。
  • 早在唐代時 期(公元618 ~907年),景德鎮生產的白釉瓷,就有“假玉器”之美譽。在13 世紀的元代,景德鎮就開始成為全國制瓷重鎮。明代(公元1368〜1644 年),景德鎮已是“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了。當時,景德鎮已與廣 東的佛山鎮、河南的朱仙鎮、湖北的漢口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了。 公元1405〜1433年,中國傑出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就帶有景德鎮 瓷器,使景德鎮瓷器遍及南亞、東南亞、非洲東海岸和阿拉伯等地。在千年 不滅的窯火中,景德鎮瓷器花色品種很多,裝飾典雅美觀,並形成了“白如 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獨特風格,其中青花瓷、顏色釉瓷、青花玲瓏 瓷和粉彩瓷,是最為名貴的四大傳統產品,被稱為景德四大名瓷。
  • 位於景德鎮市郊盤龍山的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建於1980年,佔地 83公頃。該館既有室內陳列,又有從該市和各地搬遷來的古建築群。室內 陳列主要是景德鎮古代陶瓷珍品。古代建築有“明園”、“清園”。明園有廣 東布政使汪柏住宅、明代探花故居、明代祠堂、明代仕官住宅、明代民居住 宅、明代村鎮商店和明代閣門。清園有以“玉華堂”命名的清代祠堂,清代 進士住宅“大夫第”。在清園附近還有反映陶瓷生產的古窯作坊群。這些古代建築陳列內容分別有:在古建築群中展出珍貴而豐富的古代陶瓷珍品, 在仿古瓷作坊中有手工操作表演。“玉華堂”專題展出明代御窯,以及永 樂、宜德、成化年間的大批精美瓷器,如光澤柔和的甜白釉、色彩凝重的青花 瓷,均有確鑿的紀年,是迄今世界上同期產品中的精品。“大夫第”陳列著 “珠山八友”的佳作,以及當代景德鎮畫苑名流的作品。此外,還珍藏了“揚 州八怪”、“金陵八家”的珍貴名畫。手工作坊內,瓷工運用古代的制瓷工具 設備,進行煉泥、拉坯、印坯、鏇坯、修模、雕塑、上色、蕩釉、滿窯、燒爐、開窯 等操作。從線條粗獷的青花粗瓷大碗,到比人高的陳設瓷器,整個生產過 程,均採用傳統手工工藝。這一手工作坊,包括窯房和坯房,既是我國建築 史上罕見的古代制瓷手工業建築,也是我國晚清時期遺留下來的最完整的 手工業制瓷體系。 茶文化專家所說的“宜陶景瓷”,前者是指宜興的紫砂茶具,後者是指 景德鎮的瓷質茶具。到景德鎮旅遊,除了可以大飽眼福,還可以覓到自己心 儀已久的精緻瓷質茶具。

景德鎮南河公安


景德鎮是享譽海內外的瓷都!因北宋景德年間出名的貢瓷而成名,在鄭和下西洋而威名遠播,瓷器的英文China=中國名,足見當時瓷器在老外心中的地位!景德鎮的瓷器是薄,透為特色,正如:薄如紙,聲如罄,顏如玉。其中最見長的為青花玲瓏瓷!地方特色中,景德鎮管轄下的樂平產的桃酥也不錯,吃貨們有機會可以品嚐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