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趙州橋是哪個朝代的?你怎麼評價趙州橋?

旋風121567981


從小就會唱一段河北民歌《小放牛》其中第一句就是:“趙州石橋魯班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推車軋道溝”。從民間傳說,趙州橋就是魯班修的。



但從資料上來看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建於隋代,距今已有1400年曆史了。設計指揮建這座橋的工程師。名叫李春,是當代最有名的工程匠人,譽為魯班在世也不為過。這座橋長64.40米,寬9米,拱形,下面有一個橫跨河兩岸的大拱洞,跨徑37.37米,安濟河在下面通過,每側有兩個小拱洞,預防洪水時分流。橋面用堅硬的花崗岩鋪設,兩邊的欄杆,欄板,是選用漢白玉石料,上面雕刻著龍,獸,花,草等圖案,製作精細,線條流暢,可謂精品。但這已不是原物,是在50年代國家重修時根據原有面貌,重新仿製的。現趙州橋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成為了譽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朋友有時間到趙州橋來看看,參觀千年遺蹟,緬懷古人智慧,也挺有意義的。


手機用戶58801659536


趙州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該橋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至大業年間(598~618年),由名匠李春設計建造。橋身為單拱,弧形。全長50.82米,寬9.6米、跨徑37.37米,由二十八道獨立石拱縱向構成。橋拱肩敞開,兩側各建兩個小拱,即敞肩栱。

這一設計構思巧妙,不僅使巨大的橋身減少水流阻力,減輕大拱券和地腳的載重,節約石料,而且造型優美。這是世界橋樑史上的首創,對我國隋代以後的橋樑建築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橋兩邊欄板望柱上雕刻有各種蛟龍、獸面、竹節、花草等圖案,刀法蒼勁有力,風格豪放,線條流暢。另有拱頂的龍頭、八瓣蓮花的仰天石等點綴於橋身兩側,使橋更加精緻俊秀。

1955~1958年由國家撥專款全面修復和加固,橋面和兩側望柱、欄板是依據施工中所挖出的遺物仿製。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在世界各地多方篩選和考證。確認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空腹式石拱橋,命名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

1961年,趙州橋由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青年報


作為研究趙州橋許多年的趙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安濟橋(趙州橋),建於隋代,距今1400多年。據唐中書令張嘉貞《趙州石橋銘序》載:橋為“隋匠李春之跡也”。安濟橋被列為6世紀末的世界著名建築之一。

安濟橋是一座單孔的割圓式(即圓弧一段)敞肩石拱橋,主拱由28道拱券縱向並列而成橋長64.40米,淨跨37.02米,矢7,23米”。拱券的寬度,在拱頂為9.0米,拱腳處為9.6米。主拱之上,靠橋堍的兩個小拱淨跨3.81米,近橋中央的兩個小拱淨跨2.85米。安濟橋建成後,歷經洪水衝擊,地震搖撼,車輛重壓,兵燹之禍:風摧雨蝕,現仍屹立洨河之上。

安濟橋不僅是一座經濟橋,而且是一座藝術橋。它建築宏大,巨身空靈,輪廓清晰,線條柔和,寓秀逸於雄偉之中,具有獨特的建築特點:1、跨度大,弧形平。2、敞肩拱。3、縱向並列砌築法。4、天然地基。

趙州橋藝術價值更為後世讚歎。趙州橋優美的造型藝術同樣舉世公認,她那宏大的跨度、坦緩的曲弧給人以雄偉壯觀、空靈秀逸的直觀效果。就連美國建築學家伊麗莎白·莫斯克都稱讚她“結構如此合乎邏輯和美麗,使大部分西方古橋在對照之下顯得笨重和不明確。”趙州橋的橋面寬達9米,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二級公路,行走在這條蒼龍的背上,眼前自然會幻化出當年橋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橋下千帆競渡、不捨晝夜的繁華景象。


聲宏紫閣


真實的趙州橋,另梁思成遺憾終生。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76666328286495245, "media_id": 1573507420715022, "vname": "\\u8d75\\u5dde\\u6865.mp4\

三叔的三天vlog


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當時的石匠李春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2018年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 趙州橋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河北民間將趙州橋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

我覺得趙州橋的獨特之處有三 :券小於半圓、撞空而不實和洞砌並列式。在古代弧形的橋洞或門洞之類的建築被稱為“券”,大都是半圓形。由於趙州橋跨度大,長約37米,若是把券修成半圓形,那麼橋面就會很高,行走上面如越過一座小山。趙州橋那一段弧形的券是小於半圓形 的,遠遠望去就像高掛天上的彩虹,使橋體十分美觀,長長的弧形減少了橋體的高度,也節省了材料與人力。

為了保證橋身的安全,一般石橋的撞用石料砌成,趙州橋的撞則是用兩個小券,方便流水暢通無阻,又減少了水流對橋的衝擊。為了加固橋身,在券的石塊間加了鐵釘使28道小券連成了一個整體,使之更加堅不可推。這就形成了洞徹並列式的橋身,維修方便。這樣看似輕巧實則複雜的建造技藝凝聚了難造者的智慧不愧為“中國工程界一絕”。

如今的趙州橋已經光榮地卸下歷史的重擔, 趙州橋因其精妙絕倫的建造工藝至今仍被人們所讚譽和稱道。


天馬行文


在今天河北趙縣城南的洨河上,屹立著一座雄偉壯麗的大石橋。這座橋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至今車馬仍然可以通行。

古代的波河水勢很大,每逢夏秋兩季大雨來臨,形成洶湧的洪流。人們要想渡過洨河很困難。到了隋煬帝大業年間,傑出的工匠李春領導石工李通等人,設計建造了一座橫跨洨河的安濟橋,便利了人們往來行走。趙縣在古代曾稱作趙州,所以安濟橋又名趙州橋。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我國有石拱的構造,年代已很久遠。洛陽發現的戰國時期的一座墓門,就有石拱結構。文獻上提到西晉時候洛陽附近有座“旅人橋”,是石拱結構,不過這橋早已不存在了。隋朝時候,經濟發展,科學技術有很大進步。趙州橋就是那時建築工程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

趙州橋長50.82米,寬9.6米,石拱跨度37.37米,全部用石料建成。橋的突出特點是大拱兩端的上方各有兩個小拱,可以減輕橋身的重量和橋基的壓力洪水來了,又可以從小拱排水,減弱激流對橋的衝擊。橋的另一個特點是跨度大,弧形平。這就可以增大排水功能,又使橋面坡度平緩,便於車馬往來,還可以節省工料。

趙州橋的整個橋型,大小拱相配,輪廓清晰,線條柔和,在雄偉中顯出秀逸、輕盈、勻稱。歷代詩人寫了不少詩篇讚歎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宋朝有個詩人寫道:“架石飛樑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明代祝萬祉的詩中說“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雲霄。”

橋的兩側欄杆、欄板和柱子也裝飾得十分華美。石欄板上雕刻的蛟龍,有的互相纏繞,有的回盤相望,有的張目怒視,有的作成二龍戲珠,有的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變幻多端,姿態生動。龍尾都繞過後足向上翹起,看上去好象在飛舞,也好象在遊動。柱子上刻的獅子頭,個個栩栩如生。這些石雕的刀法蒼勁古樸,是隋代石刻的精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趙州橋十分堅固,從建造之日起,除了橋面和欄杆經常修換外,其他方面沒有大修過。1966年邢臺地震,震中離橋很近,經過劇震,橋身安然無恙。

在中外橋樑史上,趙州橋佔有突出地位。歐洲羅馬帝國時代所修的石拱橋雖比這更早,但未能保留到今天。十四世紀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是石拱橋,早在一百七十年前也已毀壞。十九世紀中葉,這種橋型才在歐洲廣泛流行。

趙州橋對我國各地橋樑的建造,影響很大。同在河北趙縣,就有兩座石拱橋是仿照趙州橋修建的。一座是金代修建的永通橋,樣式和趙州橋一模一樣,只是規模較小,所以又名小石橋。另一座大約是明中葉修建的濟實橋,橋身由兩個大石拱構成,另有三個小拱分別在兩個拱的兩端和中間,顯得格外玲瓏可愛。此外,在河北的其他地方和山西、浙江、貴州等地,也有不少石拱橋相繼出現,而且在建築技術上有所發展。


苦茶庵


趙州橋來什麼人修

玉石欄杆什麼人留

什麼人騎驢橋上走

什麼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什麼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趙州橋來魯班修

玉石欄杆什麼人留

張果老騎驢橋上走

柴王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柴王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趙州橋來什麼人修

玉石欄杆什麼人留

什麼人騎驢橋上走

什麼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什麼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趙州橋來魯班修

玉石欄杆什麼人留

張果老騎驢橋上走

柴王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柴王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柴王爺推車

壓了一趟溝麻咿呀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