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度是怎樣的?

史地叩問


隋唐兵制源自西魏宇文泰的府兵制,宇文泰當丞相時,仿效周朝禮制實行兵農不分制度,挑選各地百姓勇武有力的收為府兵,免除他們的租庸調,在農閒時進行統一訓練,分屬六柱國統領。


六柱國下轄十二大將軍,楊堅之父楊忠就是其中之一,全國士兵編成一百軍府,分由二十四個開府將軍統率,兵丁分為十二番輪流徵用。並下了嚴苛命令,隱匿兵丁將受到最嚴厲的株連處罰,奴隸有軍功則可脫奴籍。府兵且耕且戰,戰時分進合擊,輪動而戰,戰力聞名四方。(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隋文帝楊堅沿用宇文泰的府兵制,把十二大將軍府改為十二衛,按照“中外相繼,重首輕足”方針,府兵駐守京師並分散到全國要塞,作戰時再分調各地兵力分路出擊。楊廣攻打高句麗徵所用兵力超出府兵負荷,自取敗亡。


唐朝沿襲隋制,初期李淵設軍府把關中分為十二道,設置十二軍,統一天下後,十二軍以天星為名。貞觀年觀全國改為十道,設置折衝府六百多個,分為三個等級。有越騎,步兵。拱衛時依然採取輪番制,唐高宗時,府兵制開始敗壞,各地折衝府漸漸名存實亡,723年,唐玄宗在京城周圍招募壯士充當宿衛,府兵制走進歷史堆。

以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府兵制是北周開國太祖宇文泰所創。這項獨特的兵制發端於西魏,成熟於北周,極盛於隋唐,衰落於唐玄宗時代,是開創隋唐盛世的重要軍事制度保證。

這項制度大概是指,國家把全國行政區域劃分為若干個軍府,每個軍府按照“三丁選一、五丁選二”的“三五簡發“制度,抽取男丁充當兵員。比如《木蘭辭》反映的正是這一制度的細節,“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這就是選丁充兵。

軍府管轄下的軍戶,農忙時進行農業生產,農閒時由郎將組織軍事訓練,保證軍戶的男丁具備一定訓練水平。

府兵制基本成型於北周時期,它和以往歷朝歷代的貴族兵制、全民徵兵制、世兵制等有許多不同之處。其雖然把徵兵範圍面向了全國,比貴族兵制兵源範圍大,但又不像全民徵兵制那樣要求全民皆兵。這是因為北周當時國力較弱,政府的組織能力、對社會的控制力都比較欠缺,沒有能力把全國老百姓都拽過來當兵。同時,府兵制又比世兵制更加人性化一些。世兵制的本質特點是某家老百姓一旦確定為兵戶,就必須世世代代當兵,老子死了兒子上,兒子死了孫子上,除非一家男丁全死光了,就得一直無休無止的參加戰爭。基本上,軍戶命運只能越來越悲慘。

府兵制並不強求所有軍戶全部從事戰爭,只要求一些有能力出軍的家庭屢行義務,並且保證每家每戶都有剩餘男丁從事農業生產,而且規定參軍打仗的軍戶人家可以免除一部分賦稅和力役。

說了這麼多,其實府兵制人性化表象的背後是一個大寫的“窮“!

北周是鮮卑人所建立的國家。從蒙古草原跑來的一群窮棒子,本身就不富裕,加上創業之初被東邊的死敵東魏北齊暴打,國力十分虛弱,而且賴以起家的鮮卑人軍隊幾乎被消耗光。北周也是逼得沒辦法才另闢蹊徑,發明了府兵制這個制度,把徵兵範圍從單純的鮮卑人擴大到漢人頭上。政府給軍戶以極高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極大喚起了漢人從軍的熱情。但限於國力不夠,軍戶們就要承擔一些本來應該國家承擔、但國家承擔不了的責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軍糧供應、兵器準備。

當然,也不是所有後勤和軍用物資都由軍戶個人承辦,有的技術含量較高的武器裝備,像弩這種運用機械、需要精密部件的高技術兵器,或者是價格不菲的明光鎧等防護用具,普通家庭自個兒就整不了。所以說不同時期的歷史記載就不太一樣,比如《北史》卷60記載:“每兵唯辦弓刀一具,月簡閱之。甲槊戈弩,並資官給。“也就是說只需要自備簡單的武器。但唐人李繁所著《鄴侯家傳》稱:”兵仗、衣馱、牛驢及糗糧、旨蓄,六家共備。”個人準備的保障物資範圍非常廣,與《北史》的記載差別是比較大的。


所以說,軍戶自己準備作戰保障物資,國家是不負責報銷的,而且還要作為一項經常性戰備制度保持下去,軍府定期進行檢查並組織操練,這是府兵制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說白了,這份兒錢本來要上稅給國家的,現在我不找你要了,但你得留出來給打仗作準備。

那麼,如果某家軍戶一直打仗,一直消耗自己的錢糧,豈不是很虧?其實,,國家一般情況下是採取輪番出征的形式,避免某些軍戶一直參戰而不得休息。大體來說,一個兵每年輪值輪戰的時間是一個月左右。戰爭多時,時間可能要拉長一些。比如北周初建時外敵壓力較重、周武帝時進行滅齊戰爭,固定的輪戰時間是一年一個半月,也就是四十五天。後來北周統一北方後,便把輪戰週期改為一年一個月。在這種情況下,像木蘭家這樣的小戶人家,便不至於一直出軍、一直打仗。

在北周統治區域不大的情況下,這種輪戰制度能夠良好的維持下去。但後來發展到唐朝初期,帝國的疆域空前擴大,兵鋒打到中亞甚至西亞,府兵們去一趟就得一個多月,輪戰時間的限制慢被破壞,這種制度便慢慢顯現出劣勢來。

總之,府兵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徵兵速度非常快,並且兵源質量有一定保證。北周創建府兵制之前,中央常備軍僅有四萬多人,短短二十餘年後,府兵制各項機制都健全起來後,宇文護和周武帝發動對外戰爭時便派出二十萬人規模的部隊。隋滅南陳時國家共動員了五十多萬人的部隊,這種規模空前的軍隊數量直接把陳朝人嚇傻了,以至於滅陳成了有征無戰式的戰爭。

再然後,就是隋煬帝征伐高句麗的那“一百一十七萬人”的大軍。根據冷兵器研究所之前那篇《古代戰場上動輒幾十萬大軍可信嗎?揭秘隋煬帝徵高句麗的真實兵力》文章的考證,隋煬帝所動員的正規軍實際兵力應該在七十萬左右,投入前線的兵力應該不到四十萬。但即使這樣,這種兵力在漢朝、唐朝、明朝、清朝等大一統時代,也是極其罕見的。而這驚人數字的背後,正是千千萬萬個自掏腰包的軍戶在默默支撐。


冷兵器研究所


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其實是繼承了西魏、北周的制度。

府兵是職業兵,兵士皆入兵籍,不屬州縣地方管轄。家屬亦隨營居住,編為軍戶,不屬民戶。這種戰時的軍事制度在隋統一南北以後顯得不合時宜。開皇十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軍人除原有軍籍,隸屬軍府外,又與家屬一同列入州縣的戶籍,成為民戶。他們及家屬與百姓一樣,按均田制授田。軍人有較為穩定的家庭生活,他們平時耕作和生產,但須在一定的時間輪番宿衛,遇有戰爭則隨軍出征。由於府兵要負擔兵役,出征時自備衣糧,因而雖授田但卻免租調力役。這樣一來,府兵制下的軍人,也成了均田制下的農民,從而形成了兵農合一和寓兵於農的新制度,是府兵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

唐王朝建立後,繼續沿襲府兵制度,使其進一步和均田制結合起來,並加以整頓和改革,形成了更為規範、完備的軍事制度。唐朝的府兵,其基本單位是折衝府,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1200 人,中府1000 人,下府800 人。折衝府的長官為折衝都尉,副長官為果毅都尉。府下有團,設有校尉,領衛士300人;團下有旅,設有旅帥,領衛士100人;旅下有隊,設隊正,領衛士50 人;隊下有火,設火長,領衛士10 人。全國折衝府分別隸屬於十二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和東宮六率(左右衛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十二衛各設大將軍一人,直接聽命於皇帝。六率則隸屬於太子。軍府最多時全國有634府,兵力60餘萬。其中關內有261府,擁兵26萬,主要用於拱衛京師。折衝府“內重外輕”、“居重馭輕”的分佈特點,目的是“舉關中之眾以臨四方”,保持中央對地方的絕對控制力。

到唐中期,隨著均田制度的破壞,府兵制度已難以維持。由於府兵要自備兵甲衣糧,但在農民佔有土地越來越少、或者喪失了土地的情況下,府兵的出征反而成了一項沉重的兵役負擔,農民想方設法逃避兵役,甚至不惜自殘手足。府兵的兵源漸趨枯竭。與此同時,服役的府兵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紛紛逃亡。府兵原來實行三年輪換的制度,但由於西部吐蕃和北部突厥的日益強大,唐王朝邊防吃緊,邊防線一再延伸,長期駐守邊疆的兵士數額日趨龐大,兵士服役的戍期也日益延長。邊防將領也不體恤兵士,不僅侵吞兵士攜帶的財物,還強迫他們服苦役。府兵制已名存實亡,天寶八載,唐政府只好停止徵發府兵。


倪說歷史


隋朝及唐前期的軍隊實行徵兵制其重要的方式就是府兵制。府兵沿自西魏、北周,起初是以六鎮鮮卑人為骨幹,收編關隴豪右鄉兵部曲而組建的軍隊,具有較強的鮮卑部落兵制色彩,單立戶籍,與一般民戶分治。

隋朝建立後,府兵在長期統一戰爭中不斷擴大,漢族成分大量增加,民族色彩已趨消失。因此統治者改變了軍民異籍的傳統,令各地府兵“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平時雖是兵農合一,但府兵仍須定期服役,接受徵發,相當於預備兵,故原有軍府組織系統依然保留。

經隋末動亂,隋朝府兵組織已基本瓦解,到唐初又重新組建。唐制:統領府兵的基層組織稱為折衝府,分上中下三等,每府1200人至800人不一。府長官稱折衝都尉,以下依次有團、隊、火等級別。折衝府總數600有餘(多時可能超出800),分佈於全國,其中主要又在北方,關中即佔三分之一以上。折衝府所轄府兵從當地有財力民戶中揀選,原則是“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財力又均先取多丁”。成丁而入,六十而免,每三年揀點一次以補充缺額。府兵被揀點後不得隨意遷徙,只能在當地務農,農閒時由折衝府組織訓練,輪流番上宿衛或接受徵調作戰。本人不承擔國家賦役,但宿衛出征時的衣糧甲冑輕武器均需自備。

折衝府分屬於中央十六衛統領,宿衛事務亦由十六衛負責,但作戰時則由朝廷另遣將帥,持兵部符節下折衝府調兵出征,戰畢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此即唐朝府兵制之大略。

總而言之,府兵制度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一項徵兵制度。


青年史學家


府兵制起源於北魏時期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府兵制度,中經北周到隋代,在唐朝達到興盛。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結合。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閒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有負責府兵訓練的折衝府。唐代軍府最多時有六百三十三府,關內道多達兩百六十一府,佔三分之一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