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有什麼區別?

無忌學院


我們購買單反相機,你會發現購買的單反相機之後,我還要購買鏡頭啊,所以鏡頭也是攝影拍攝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鏡頭的好壞自然也會決定自己照片的成像的一個品質。

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

原廠鏡頭是因為相機廠商在生產相機的時候,會一併生產鏡頭,要知道鏡頭和相機都是可以做到一個最好的匹配的,因為這就是原廠鏡頭,所有的成像風格也就決定了這家相機廠商照片的一個風格, 比如佳能偏柔,尼康偏硬。副廠鏡頭,一般我們說的是適馬還有騰龍,都是針對各家相機廠商去進行一個卡口的優化,以讓自己的鏡頭可以更好的做到匹配。

原廠鏡頭和副廠鏡頭的區別

首先,不得不說是價格的區別,在價格上面,原廠鏡頭比副廠鏡頭要更貴,同樣焦段下就是這樣,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副廠鏡頭賣的比原廠貴的話,那麼副廠就沒有活路了。

原廠鏡頭要比副廠鏡頭其實來說,質量和可靠性更好,也就是原廠鏡頭和原廠機身的匹配度更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副廠鏡頭會出現所謂的跑焦的原因,那是因為匹配度沒有原廠這麼好。

選擇副廠的原因,是因為副廠鏡頭的畫質相對來說更好,就拿適馬的art系列來說,整體的銳度都是比原廠要高,雖然鏡頭都是堆棧的,但是拍出來的畫質,比原廠確實要更好,色彩的話,用習慣了,也覺得很ok。

副廠的話,也不是什麼都不好,比如你相機的肩帶就可以買副廠的,一般我們都是買cam in的,相當不錯。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副廠和原廠鏡頭,只要出片好,都是可以接受的,價格合適,副廠原廠都可以,為了拍出作品,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光影的光陰社


這是一個很多朋友都比較關注的問題,個人感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兼容性不同



由於競爭和技術封鎖等原因,原廠頭鏡頭開發和數據交互的數據不可能完全與副廠共享,這就導致副廠頭在兼容性上不佔優勢:

比如適馬的跑焦問題,對於以用料奢華聞名的art系列依然存在。真的是適馬品控不行導致的麼?不是,不是,真的不是😳幾十年專業鏡頭生產經驗,連個對焦都搞不定,哪就真別混了。早知道,原廠和副廠向來就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不可能完全開誠佈公,掏心掏肺,不然還出個對焦底座豈不多餘:



二、畫質水平不同

雖然近年來適馬、騰龍紛紛發力,打造旗下的高品質系列鏡頭,其中不乏精品。但綜合來看,副廠頭在畫質強和原廠頭還是有一定差距:

特別是普通系列的鏡頭,在規格、銳度、變形、色彩等方面還是有差距。


三、耐用性和穩定性不同

原廠頭用料不一定比副廠奢華,但是光學設計和結構設計普遍更合理,做工平均也好一些,所以穩定性和耐用度都更好一些:

即使是原廠入門機鏡頭,也只是材質和特殊鏡片方面差一些,耐用度和做工都還是不錯的。



四、原廠頭在升級和機身矯正等軟支持上更有優勢

為了提高自己品牌鏡頭的競爭力,原廠頭在後期升級、機身矯正等特殊功能等支持上也佔優勢比如尼康原廠鏡頭失真矯正數據:

這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原廠頭的使用體驗。



綜合來看,原廠頭還是有優勢,所以老司機推薦原廠頭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愛攝影、愛生活,歡迎關注“小k印像”,瞭解更多精彩攝影資訊和技巧,共同學習進步👍


小k印像


原廠鏡頭很好理解,尼康機身尼康鏡頭、佳能機身佳能鏡頭。那麼,副廠鏡頭主要包括適馬、騰龍、圖麗三個品牌的第三方鏡頭品牌。副廠鏡頭相對於原廠鏡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第一,相對原廠鏡頭最大的區別就是價格便宜。許多款同焦段、同型號的鏡頭的價格甚至要便宜一半。如果攝影愛好者不是追求完美,完全可以選擇副廠頭。對比價格上的差別,還是非常實惠的。

第二,副廠鏡頭有部分會存在兼容差的問題。其中典型的就是跑焦的問題。所以在購買鏡頭後一定在無條件調換期間,測試一下包括跑焦在內的所有問題。有問題及時調換或調試。

第三,由於做工的不同、材質的區別,副廠的鏡頭常常會在畫質上略差、對焦速度稍慢、色彩有差異等。但是隨著不斷更新迭代,副廠的頭越來越多不遜原廠頭。比如騰龍新款SP90微、17-50/f2.8;適馬50mm F1.4 EX DG HSM、85mm F1.4 EX DG HSM等。

第四,確實如攝友們所說,副廠頭的保值率不如原廠頭。

通過上邊的四個方面的解讀,相信大家對原廠頭和副廠長頭的區別有了大致的瞭解。總結來說,原廠頭用的是情懷和舒適;副廠頭用的是實惠和實力。


攝影中級班


單反或無反相機的鏡頭有原廠與副廠之分。原廠指的是相機機身廠家自身生產的匹配自家相機的鏡頭,例如佳能為自家eos單反相機生產的ef鏡頭,就是原廠鏡頭。副廠指的是第三方廠家生產的能夠匹配非自家品牌相機的鏡頭,例如騰龍、適馬、圖麗為佳能、尼康、索尼相機機身生產的鏡頭。

原廠鏡頭與副廠鏡頭的區別,從我的使用感受來看,有以下這麼幾方面:

1、鏡頭與機身的匹配度不同。

原廠鏡頭與自家相機之間的匹配非常完美,很少出現匹配問題,副廠鏡頭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匹配問題。因為副廠鏡頭的電子功能很多都是逆向研發的原廠技術,因此肯定沒有原廠廠家自己掌握的技術可靠。這樣就會導致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我個人經歷過的,適馬35mm f1.4有不到10%的跑焦幾率。這個跑焦絕對不是因為對焦不準確造成的,而是明明對焦的位置是a點,拍出的照片焦點位置卻是b點,這種問題有時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下,或者色溫環境下,就會時不時產生一下,但絕大多數情況還是對焦準確的。還有曾經用過的騰龍17-50mm,經常在lv實時取景拍視頻的時候,出現鏡頭與機身通訊故障,必須重新開關機才能恢復。這些小問題,在原廠鏡頭上基本是不會出現的。

2、對焦速度不同。

原廠鏡頭對焦速度明顯比副廠鏡頭快,這點毫無疑問,即使是在原廠鏡頭序列中對焦速度並不突出的年代久一點的鏡頭也一樣比副廠更快一些。其實我們也不能要求太高,副廠圖的就是性價比,苛求只要不跑焦就好,我個人對對焦速度慢一點這事是可以接受的。

3、色彩調教不同。

機身對照片的色彩調教是主要方面,但鏡頭也絕對有影響。在完全相同的拍攝條件下,拍攝同一張照片,原廠鏡頭的色彩與副廠鏡頭是有些許不同的。例如我使用的s35,色彩就比原廠稍微偏黃,但黃的並不難看,我可以接受這個色彩。在數碼時代,其實顏色問題也不算什麼事情了,後期都可以矯正和改變。

4、鏡頭做工材質不同。

原廠鏡頭比副廠明顯做工精細,用料更紮實,這在高階鏡頭上感受更明顯。比如原廠鏡頭很多遮光罩內都是帶植絨的,但副廠卻很少有;再比如原廠鏡頭與機身卡口的吻合度非常高,副廠有的會非常緊,有的會有一點曠量;還有材料和塗層上,原廠明顯高端一些,副廠會比較平庸。

5、價格不同。

這點是選原廠還是副廠的關鍵,因為價格差距非常大,相同規格的鏡頭,經常會相差一倍的價格,這在原廠、副廠之間很常見,也是副廠吸引消費者的最大原因。不過完美主義者還是選擇原廠好了,貴也貴的踏實。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不拘小節的話可以選擇副廠。

6、保值率不同。

很多攝影愛好者會經常買入、賣出設備,如果是這類用戶,最好購置原廠,因為原廠鏡頭保值率很高,出售二手虧損的並不算太多,如果副廠的話,就呵呵了。

至於原廠和副廠鏡頭的區別,我就想到了這麼多,希望對題主有用。


卷太郎攝影坊


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畫質。

在相同鏡頭規格的前提下,通常原廠鏡頭的畫質都是佔有一定優勢的。特別是尼康的原廠頭,不僅畫質不錯,而且普遍比較輕便,便攜性比較好。

二是做工。

一般來講原廠頭做工都是比較有保障的。因為原廠頭也是其品牌價值鏈上的一環,好的做工一是可以增加用戶的好感,提升用戶黏性,二是可以保證其使用的長期性和畫質的穩定性。

三是兼容性和附加功能。

為了提高品牌附加值,原廠頭通常都有一些附加福利,比如支持鏡頭成像畫面矯正,兼容性佳,一般不會出現識別問題和偶爾功能障礙。


凡客視語


很多攝友的觀點沒錯,有錢原廠,沒錢副廠。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咱不能以價格為標準來作為選擇依據。根據我的經驗,抱歉我是佳能相機,只能說佳能的鏡頭,如果能上紅圈就上紅圈,非紅圈就考慮副廠。此外,要買副廠,就買原廠沒有的。比如18-200這個頭,我就建議買副廠,可以適馬同款或者騰龍的18-300,副廠就價低量足。可70-200這樣的,我就推薦佳能的愛死小白兔,至少小白兔,IS用架子彌補。


河豚叔


原廠鏡頭:

更好的穩定性(不用擔心跑焦 像佳能喜歡秀肌肉出1.2的大光圈、即使是原廠會跑焦、拉風箱、一搬縮到1.4和1.8就不會有問題了)

更好的防塵(僅限佳能紅圈、尼康金圈)

副廠鏡頭(我用的不多,僅限於適馬):

更快的對焦速度,真不是吹,適馬501.4比尼康58 1.4對焦速度真的快很多很多很多。只是快沒用啊

現在不跑焦不代表以後跑焦,現在跑焦不代表以後不跑焦。前提是(換機身 鏡頭升級固件) 所以我比較推薦去實體店買副廠鏡頭、價格更便宜、只要不跑就是遠勝原廠的神器(這裡說的是28 35 50 85 135這樣的焦段、變焦沒有買過不好說、不過適馬的24-70比原廠沒有防抖的那款要更好更有性價比哈哈)

副廠的防塵比原廠差的,如果在霧霾天啊、沙漠啊、熱帶雨林啊、徒步旅行川藏線啊什麼的、還是買原廠金圈、紅圈級別的吧

副廠更有性價比,甚至成像更好(說顏色怎麼怎麼的請出門左走,大神和小白我都得罪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